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0.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酶是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質
B.酶之所以能夠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是因為提供了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
C.酶在生物體外可催化相應的化學反應
D.溫度過高和過低對酶活性影響的原理相同

分析 1、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酶是蛋白質,極少數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溫和.
3、酶促反應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解答 解:A、酶是蛋白質或RNA,A錯誤;
B、酶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而不是為化學反應提供活化能,B錯誤;
C、酶在生物體內和生物體外都能催化相應的化學反應,C正確;
D、溫度過高會導致酶變性失活,溫度過低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不會使酶變性失活,因此溫度過高和過低對酶活性影響的原理不同,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酶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酶的概念、化學本質、特性,掌握酶促反應的原理及影響酶活性的因素,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集寧一中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紅細胞中溶質的總濃度約為2%。蔗糖不能透過紅細胞的細胞膜。當紅細胞被分別浸入高滲的蔗糖溶液和蒸餾水一段時間后,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的變化依次是

A.漲破、皺縮 B.皺縮、皺縮

C.膨脹、膨脹 D.皺縮、漲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冀州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同學以新鮮洋蔥磷片葉內表皮為材料,經不同處理和染色劑染色,用高倍顯微鏡觀察。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經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可觀察到紅色的細胞核

B.經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可觀察到綠色的細胞質

C.經健那綠染色,可觀察到藍綠色顆粒狀的線粒體

D.經蘇丹Ⅲ染色,可觀察到橘黃色顆粒狀的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色盲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铝杏嘘P圖示四個家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可能是色盲遺傳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的家系是甲、丁
C.家系甲中,這對夫婦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幾率為14
D.家系丙中,女兒一定是雜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玉米的寬葉(R)對窄葉(r)完全顯性,讓純種寬葉植株和窄葉植株雜交得到F1,再將F1自交產生F2,淘汰F2中的窄葉,利用F2中所有寬葉植株自交,則F3中RR、Rr、rr三種基因型的比例是( �。�
A.3:2:1B.4:4:1C.1:2:1D.9: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有關癌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癌細胞能在體內轉移B.癌細胞能夠無限增殖
C.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D.癌細胞粘著性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生物學的研究離不開科學的方法,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采取了假說一演繹法
B.沃森和克里克在發(fā)現DNA的雙螺旋結構過程中使用了模型建構法
C.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D.艾弗里的細菌轉化實驗用到了物質提純和鑒定技術以及微生物的培養(yǎng)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觀察下列兩個關于生長素作用的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乙圖中Ⅰ處的生長素濃度在甲圖的DE段,則Ⅱ處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BD段
B.若乙圖中Ⅰ處的生長素濃度在甲圖的BD段,則Ⅱ處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F點以下
C.生長素對Ⅰ、Ⅳ處的生長起促進作用,生長素對Ⅱ、Ⅲ處的生長起抑制作用
D.若乙圖中Ⅲ處的生長素濃度在甲圖的AB段,則Ⅳ處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在EF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埃及的阿斯旺大壩建成后,盡管改善了電力和灌溉條件,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但巨大的水庫沿岸水草叢生,使血吸蟲發(fā)病率高達80%~100%,尼羅河下游農田失去了肥源等,說明該工程( �。�
A.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良好
B.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tài)系統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C.維持了原來的生態(tài)系統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D.使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變得復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