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物學的研究離不開科學的方法,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采取了假說一演繹法
B.沃森和克里克在發(fā)現(xiàn)DNA的雙螺旋結構過程中使用了模型建構法
C.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D.艾弗里的細菌轉化實驗用到了物質提純和鑒定技術以及微生物的培養(yǎng)技術

分析 1、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測交實驗)→得出結論.
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3、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構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
5、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解答 解:A、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采取了假說一演繹法,A正確;
B、沃森和克里克在發(fā)現(xiàn)DNA的雙螺旋結構過程中使用了模型建構法,B正確;
C、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C錯誤;
D、艾弗里的細菌轉化實驗用到了物質提純和鑒定技術以及微生物的培養(yǎng)技術,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究歷程,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識記教材中經(jīng)典實驗,包括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過程、實驗現(xiàn)象及實驗結論,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四川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采用模型建構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人體內血糖的調節(jié)機制

B.遺傳學家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C.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轉移途徑

D.用樣方法和取樣器取樣法可分別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和土壤動物的豐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是某家族紅綠色盲的遺傳系譜圖,正確的分析是( 。
A.父親是色盲,女兒一定是色盲B.雙親色覺正常,子女色覺一定正常
C.圖中1、4是色盲基因的攜帶者D.圖中2、7是色盲基因的攜帶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酶是由活細胞產(chǎn)生的.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酶是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質
B.酶之所以能夠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是因為提供了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
C.酶在生物體外可催化相應的化學反應
D.溫度過高和過低對酶活性影響的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組成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  )
A.脫氧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D.脫氧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關于基因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cDNA文庫中的基因不具有啟動子和內含子
B.轉基因棉花是否具抗蟲特性可通過檢測棉花對某種害蟲的抗性來確定
C.外源DNA必須位于重組質粒的起始密碼和終止密碼之間才能進行表達
D.抗蟲棉的抗蟲基因可通過花粉傳遞至近緣作物,從而造成基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圖甲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成分之間的聯(lián)系,圖乙表示能量流經(jīng)W種群所處營養(yǎng)級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①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許多種動植物,其中鷺鳥等水禽就有多種,景色優(yōu)美,陶冶情操,令人流連忘返,這體現(xiàn)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直接(或美學)價值.
②圖甲中能構成群落的是B、C、D、E、F.若某地區(qū)因環(huán)境污染造成E中出現(xiàn)部分白化苗,對F、D數(shù)量的影響是數(shù)量都減少.
③圖乙中的a、b表示的含義分別為:a被W同化的能量,b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圖乙中,能量被W攝入量為m,其糞便量中能量為n,c中的能量為e,b的能量為f,則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最多是(m-n)×20%或(e+f)×20%.
(2)經(jīng)調查,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Y、X、Z分別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營養(yǎng)級,每個營養(yǎng)級不同物種的個體數(shù)量如圖丙所示(圖中每一柱條代表一個物種).一段時間后個體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結果如圖丁所示.通過比較圖丙和圖丁可知,X(第二)營養(yǎng)級的生物被捕食的壓力明顯增加.
(3)某種植物上棲息著一定數(shù)量的甲、乙兩種昆蟲和蜘蛛.甲、乙兩種昆蟲均以該植物為食,蜘蛛以乙昆蟲為食.甲昆蟲在白天活動,乙昆蟲在夜晚活動.甲昆蟲采食該種植物的葉片后,植物會釋放出揮發(fā)性物質X,X既可吸引甲昆蟲的天敵,也能驅趕乙昆蟲.請回答:
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質X,短期內該植物上甲、乙昆蟲天敵數(shù)量的變化是:甲昆蟲天敵數(shù)量增加(增加、不變、減少);乙昆蟲天敵數(shù)量減少(增加、不變、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基因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對等位基因
B.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C.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
D.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與性別決定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ATP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人體內合成ATP的場所是細胞溶膠、線粒體、葉綠體
B.腺嘌呤不僅存在于ATP還存在于RNA、DNA中
C.在葉肉細胞內生成ATP需要光能
D.ATP在細胞中含量很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