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9.圖為利用雞血細胞進行DNA粗提取和鑒定實驗的部分操作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上述圖示中,該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是③一②一⑤一①一④(用序號與箭頭表示).
(2)在提取過程中使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的目的是利用溶解度不同,把DNA和蛋白質等雜質進行分離.
(3)步驟①的目的是析出并獲得DNA,其依據原理是DNA不溶于酒精,提高酒精使用效果的措施是充分預冷后再使用.
(4)DNA可用二苯胺試劑鑒定,沸水浴后的顏色反應為.
(5)實驗室還可以利用香蕉等植物樣品提取DNA,利用植物組織提取DNA時,須先破碎細胞,破碎細胞時需添加食鹽和洗滌劑 進行研磨,添加該物質的目的是瓦解細胞膜,而加入食鹽的目的是溶解并提取DNA.

分析 DNA粗提取和鑒定的過程:
(1)實驗材料的選取: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慮,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對較高的生物組織,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破碎細胞,獲取含DNA的濾液:
動物細胞的破碎比較容易,以雞血細胞為例,在雞血細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同時用玻璃棒攪拌,過濾后收集濾液即可.如果實驗材料是植物細胞,需要先用洗滌劑溶解細胞膜.例如,提取洋蔥的DNA時,在切碎的洋蔥中加入一定的洗滌劑和食鹽,進行充分的攪拌和研磨,過濾后收集研磨液.
(3)去除濾液中的雜質: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濃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質,不分解DNA;
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質和DNA的變性溫度不同.
(4)DNA的析出與鑒定
①將處理后的溶液過濾,加入與濾液體積相等、冷卻的酒精溶液,靜置2~3min,溶液中會出現白色絲狀物,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個方向攪拌,卷起絲狀物,并用濾紙吸取上面的水分.
②取兩支20ml的試管,各加入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的NaCl溶液5ml,將絲狀物放入其中一支試管中,用玻璃棒攪拌,使絲狀物溶解.然后,向兩支試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試劑.混合均勻后,將試管置于沸水中加熱5min,待試管冷卻后,比較兩支試管溶液顏色的變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變藍.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圖中表示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③→②→⑤→①→④.
(2)在提取過程中,利用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把DNA和蛋白質等雜質進行分離.
(3)步驟①中所用酒精最佳是經過充分預冷后再使用,該步驟的目的是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質,可除去細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質而得到較純的DNA.
(4)DNA可用二苯胺試劑鑒定,沸水浴后的顏色反應為藍色.
(5)實驗室還可以利用香蕉等植物樣品提取DNA,利用植物組織提取DNA時,須先破碎細胞,破碎細朐時需添加食鹽和洗滌劑 進行研磨,添加該物質的目的是瓦解細胞膜,而加入食鹽的目的是溶解并提取DNA.
故答案為:
(1)③一②一⑤一①一④
(2)利用溶解度不同,把DNA和蛋白質等雜質進行分離
(3)析出并獲得DNA DNA不溶于酒精 充分預冷后再使用
(4)二苯胺 藍色
(5)洗滌劑 瓦解細胞膜   溶解并提取DNA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鑒定,要求考生識記DNA粗提取和鑒定的原理、操作步驟、實驗中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等,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有關果酒、果醋制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需要對發(fā)酵原料和發(fā)酵瓶進行徹底的滅菌
B.醋酸發(fā)酵時需要充足的氧氣和充足的糖源
C.果酒和果醋發(fā)酵因條件不同而不能同時進行
D.發(fā)酵使用的微生物都是單細胞原核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只與細胞表面的識別有關
B.細胞膜功能的復雜性與其含有的蛋白質和磷脂的種類和數量有關
C.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高爾基體、細胞核等細胞結構中能產生水
D.核孔可以讓細胞核和細胞質中的DNA、RNA等物質自由出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有關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碳循環(huán)和人體體液中物質交換的模式中,錯誤的是( 。
A.在人體內甲圖中的A增加會導致組織水腫
B.乙圖中碳元素在ABC之間以CO2的形式傳遞
C.人體內氧氣濃度最低的是甲圖中的D
D.乙圖中的A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應選取長方形的細胞進行觀察
B.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細胞相互分離
C.染色是用酸性染料進行染色
D.可以持續(xù)觀察一個細胞,認識有絲分裂的完整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已知小麥抗。ˋ)對感。╝)為顯性,無芒(B)對有芒(b)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用純合的抗病有芒小麥與純合的 無芒小麥雜交,F1自交,播種所有的F2,假定所有F1、F2都能成活.
(1)F1的基因型是AaBb,表現型是抗病無芒.
(2)F2的表現型有4種,基因型有9種,理論上來說F2表現型之比是9:3:3:1,其中重組型占$\frac{5}{8}$,純合的抗病無芒個體占F2無芒個體的$\frac{1}{12}$.
(3)在F2植株開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對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獲的種子數量相等,且F3的表現型符合遺傳定律.從理論上將F3中表現感病植株的比例為$\frac{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有關受精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受精卵中全部遺傳物質,來自父母雙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作用的實質是精子和卵細胞雙方的細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體數是本物種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一半
D.受精卵中染色體,多數來自母方,少數來自父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有關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豌豆開花后迸行人工授粉可實現人工雜交
B.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在同一個體中同時表現
C.測交實驗只用于檢測基因型
D.孟德爾假說的驗證要早于對減數分裂過程的證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科學家在遺傳學史上的實驗,以及他們的成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應用了“假說-演繹”法
B.艾弗里通過類比推理提出了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C.薩頓根據基因與染色體行為平行,并運用類比推理法說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D.沃森和克里克采用模型構建法,最終發(fā)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