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育種專家在農(nóng)田中發(fā)現(xiàn)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麥,自花授粉后獲得160粒種子,這些種子發(fā)育成的小麥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將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麥作為親本自交,在其F1中選擇大穗抗病的再進行自交,理論上F2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大穗抗病小麥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麥的

A.2/9 B.7/9 C.9/11 D.7/10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關于藍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單個細胞直徑雖比細菌大,但肉眼是分不清的
B.發(fā)菜、顫藻、念珠藻都屬于藍藻
C.藍藻的葉綠體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
D.藍藻是能自養(yǎng)的原核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科研人員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對番茄品種甲和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圖1),以及番茄品種甲的葉片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與土壤含水量的關系(圖2).(注:光補償點指植物在一定的溫度下,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和呼吸作用數(shù)量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的光照強度)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土壤含水量對甲、乙兩種番茄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基本相同
B.氣孔導度的變化與番茄光合速率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
C.番茄在土壤含水量為50%的條件下,比含水量在90%條件下的光補償點低
D.土壤含水量降低,氣孔導度降低,胞間CO2濃度逐漸升高,可能是因為水分虧缺導致類囊體結構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北衡水中學高一下二調(diào)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數(shù)量性狀通常顯示出一系列連續(xù)的表現(xiàn)型,F(xiàn)有控制植物高度的兩對等位基因A、a和B、 b,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植株髙矮與個體所帶顯性基因數(shù)目有關,而與基因種類無關。以累加效應決定植株的高度,且每個顯性基因的遺傳效應是相同的。純合子AABB高 50厘米,aabb高30厘米,這兩個純合子之間雜交得到F1,再自交得到F2,在F2中表現(xiàn)40 厘米高度的個體基因型不可能為

A.a(chǎn)aBB B.AAbb C.AABb D.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北衡水中學高一下二調(diào)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大鼠的毛色由獨立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用黃色大鼠與黑色大鼠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圖。據(jù)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黃色為顯性性狀,黑色為隱性性狀

B.F1與黃色親本雜交,后代有兩種表現(xiàn)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為雜合子

D.F2黑色大鼠與米色大鼠雜交,其后代中出現(xiàn)米色大鼠的概率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北衡水中學高一下二調(diào)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純種白色球狀南瓜與黃色盤狀南瓜雜交全是白色盤狀南瓜。F2中已有能穩(wěn)定遺傳的白色球狀南瓜1001個,問理論上F2中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黃色盤狀南瓜有多少個(已知兩對性狀獨立遺傳)

A.1001 B.2002 C.3003 D.900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北衡水中學高一下二調(diào)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受精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

B.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恢復到親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

C.精子全部進人到卵細胞內(nèi)

D.有性生殖特有的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北衡水中學高一下二調(diào)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1個精原細胞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形成4個子細胞,而一個卵母細胞則形成1個子細胞

B.受精作用的實質(zhì)是精子的核和卵細胞的核融合

C.受精作用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的相互識別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有關

D.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能夠維持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廣東中山第一中學高二上第三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970年,美國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種葉菌病的危害而嚴重減產(chǎn)。后來在墨西哥發(fā)現(xiàn)了對這種病菌有抗性的野生玉米,從而為改良玉米品種找到了必要的物質(zhì)基礎。這一事實說明了野生生物的

A.潛在價值 B.間接價值

C.生態(tài)價值 D.直接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