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如圖哪個過程( 。
A.①和②B.④和⑤C.D.

分析 分析題圖:①和②過程表示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該過程中會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分離,即發(fā)生基因分離定律;③和⑥過程表示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產(chǎn)生后代;④和⑤表示過程表示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該過程中會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即發(fā)生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解答 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所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圖中④和⑤過程.
故選:B.

點評 本題結合有性生殖過程圖,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的時期,要求考生掌握有性生殖的概念,準確判斷圖中各過程的含義;其次要求考生識記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明確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再選出正確的答案.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結構類似物,在含有 Bu 的培養(yǎng)基上培 養(yǎng)大腸桿菌,得到少數(shù)突變型大腸桿菌.突變型大腸桿菌中的堿基數(shù)目不變,但$\frac{A+T}{G+C}$的堿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腸桿菌,這說明 Bu 誘發(fā)突變的機制最可能是( 。
A.誘發(fā)DNA鏈發(fā)生堿基種類替換
B.裂解DNA的脫氧核苷酸鏈中磷酸二酯鍵
C.阻止堿基正常配對,缺失部分堿基
D.誘發(fā)DNA鏈發(fā)生堿基序列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是人體局部示意圖,據(jù)圖回答:
(1)A液是血漿,B液是淋巴,C液是組織液.
(2)A液、B液、C液是體內(nèi)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huán)境,合稱內(nèi)環(huán)境.
(3)A液、B液、C液三者的物質交換關系是(用字母和箭頭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DNA復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全部解旋之后才開始堿基配對
B.復制后,每個DNA分子中含有一條母鏈和一條子鏈
C.解旋后以一條母鏈為模板合成兩條新的子鏈
D.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脫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探究洋蔥的根尖細胞是否含有脂肪.
問題來源:植物體沒有專門的脂肪組織,但在花生、大豆、蓖麻等植物的種子中富含脂肪.有人提出植物體除種子外,其他部位如根尖細胞是否也含有脂肪?有同學對此開展課題研究,假設你是其中一員,請根據(jù)課題研究要求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實驗假設:洋蔥的根尖細胞含有(不含有)脂肪.
材料用具:新鮮洋蔥根尖,蘇丹Ⅲ染液,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溶液,蒸餾水,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刀片,培養(yǎng)皿、鑷子,載玻片、蓋玻片、滴管等.
實驗步驟:
(1)選新鮮洋蔥根尖并做徒手切片,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載玻片中央.
(2)滴加2~3滴蘇丹Ⅲ染液進行染色,2~3min后滴加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在切片上滴1~2滴蒸餾水,加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
(4)將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若在低倍鏡下找到不在視野中央的相應細胞,換用高倍鏡觀察,正確的操作步驟排序是④③①②.
①調(diào)節(jié)光圈和反光鏡、谵D動細準焦螺旋、坜D動轉換器、芤苿友b片
(5)預期最可能的實驗結果:在裝片上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6)由此可以得出的相應結論是:洋蔥根尖細胞中含有脂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果蠅是遺傳學實驗的良好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圖1表示對果蠅眼形的遺傳研究結果,果蠅眼形由正常眼轉變?yōu)榘魻钛凼且驗閄染色體上的16A區(qū)段重復
(2)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棒眼雌果蠅品系XIBXb,其細胞中的一條X染色體上攜帶隱性致死基因I,且該基因與棒眼基因B始終連在一起,如圖2所示.I在純合(XIBXIB、XIBY)時能使胚胎致死.依據(jù)所給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①若將棒眼雌果蠅XIBXb與野生正常眼雄果XbY雜交,后代表現(xiàn)型有3種,雄性占$\frac{1}{3}$.
②若將野生正常眼雄果蠅用X射線處理后,性狀沒有發(fā)生改變.為檢驗其X染色體上是否發(fā)生新的隱性致死突變,用棒眼雌果蠅(XIBXb)與之雜交,得到的F1代有3種表現(xiàn)型,從中選取棒眼雌果蠅和正常眼雄果蠅進行雜交,得到F2代.
若經(jīng)X射線處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蠅細胞中,發(fā)生了新的隱性致死突變,則F2代中雌果蠅應占1;
若經(jīng)X射線處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蠅細胞中,未發(fā)生新的隱性致死突變,則F2代中雌果蠅應占$\frac{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果蠅卷翅基因A是2號染色體(常染色體)上的一個顯性突變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雜合卷翅果蠅的體細胞中2號染色體上DNA堿基排列順序不相同(相同/不相同),位于該對染色體上決定不同性狀基因的傳遞不遵循(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2)卷翅基因A純合時致死,推測在隨機交配的果蠅群體中,卷翅基因的頻率會逐代下降.
(3)研究者發(fā)現(xiàn)2號染色體上的另一純合致死基因B,從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蠅,其基因與染色體關系如圖1.
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蠅來檢測野生型果蠅的一條2號染色體上是否出現(xiàn)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可做下列雜交實驗(不考慮雜交過程中的交叉互換及新的基因突變)(如圖2):
P“平衡致死系”果蠅(♀)×待檢野生型果蠅(♂)
F1 選出卷翅雌雄果蠅隨機交配F2?
若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卷翅:野生=2:1,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2號染色體上沒有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
若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卷翅:野生:新性狀=8:3:1,說明待檢野生型果蠅的2號染色體上有決定新性狀的隱性突變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為探究植酸酶對鱸魚生長和消化酶活性的影響,研究者設計并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步驟及結果如下:
①鱸魚的馴養(yǎng):將從海洋中捕獲的鱸魚魚苗在浮式海水網(wǎng)箱中飼養(yǎng)14d,用普通飼料投喂,備用.
②飼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飼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飼料;并將普通飼料和加酶飼料分別制成大小相同的顆粒,烘干后儲存.
③鱸魚的飼養(yǎng):挑選體格健壯、大小一致的鱸魚隨機分組,放養(yǎng)于規(guī)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網(wǎng)箱中,放養(yǎng)密度為60尾/箱.給對照組的鱸魚定時投喂適量的普通飼料,給實驗組的鱸魚同時投喂等量加酶飼料.
④稱重并記錄:投喂8周后,從每個網(wǎng)箱中隨機取20尾鱸魚稱重.結果顯示,對照組、實驗組魚體平均增重率分別為859.3%、947.2%.
⑤制備鱸魚腸道中消化酶樣品,并分別測定消化酶的活性,結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 U/mg)脂肪酶活性( U/mg)淀粉酶活性( U/mg)
對照組1.090.080.12
實驗組1.710.100.13 
根據(jù)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選用鱸魚魚苗而不是成體的主要原因是;實驗前的馴養(yǎng)是為了讓鱸魚適應實驗養(yǎng)殖環(huán)境.
(2)步驟②中將配制好的飼料進行烘干要特別注意,其原因是高溫會使植酸酶變性而失去活性.
(3)步驟③中還應控制好的無關變量主要有水溫、鹽度和溶解氧等.
(4)本實驗得出的初步結論是添加植酸酶的飼料促進鱸魚幼體的生長;植酸酶能提高腸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對腸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響較小.
(5)推測鱸魚的食性并說明理由:肉食性,其腸道中蛋白酶活性顯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實驗中用同一顯微鏡觀察了同一裝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個物像如圖.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換用高倍物鏡前應先提升鏡筒,以免鏡頭破壞玻片標本
B.實驗者若選用目鏡15×和物鏡40×組合觀察,則像的面積是實物的600倍
C.若每次操作都未調(diào)節(jié)目鏡,看到清晰物像時物鏡離裝片最遠的是④
D.若視野中有暗有明,則可能是反光鏡上有污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