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函數(shù)f(x)=x2-2ax+b2,a∈R,b∈R.
(Ⅰ)若a從集合{0,1,2,3,4}中任取一個元素,b從集合{0,1,2,3}中任取一個元素,求方程f(x)=0有兩個不相等實根的概率;
(Ⅱ)若a從區(qū)間[0,3]中任取一個數(shù),b從區(qū)間[0,4]中任取一個數(shù),求方程f(x)=0沒有實根的概率.
考點: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
專題:概率與統(tǒng)計
分析:(Ⅰ)由題設(shè)a有5種可能情況,b有4種可能情況,一共有4×5=20種情況,由于方程有兩不等實數(shù)根,a>b有10種情況,由此能求出方程f(x)=0有兩個不相等實根的概率.
(Ⅱ)利用幾何概型概率計算公式求解.
解答: 解:(Ⅰ)由題設(shè)有a有5種可能情況,
b有4種可能情況,一共有4×5=20種情況,
由于方程有兩不等實數(shù)根,
則a、b滿足△=4a2-4b2>0,
即a>b有10種情況,
∴方程f(x)=0有兩個不相等實根的概率;
p=
10
20
=
1
2

(Ⅱ)a從區(qū)間[0,3]中任取一個數(shù),
b從區(qū)間[0,4]中任取一個數(shù),
方程f(x)=0沒有實根的概率:
p=
12-
1
2
×3×3
12
=
5
8
點評:本題考查概率的求法,是中檔題,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注意幾何概型概率計算公式的合理運用.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若曲線C:
y2
4
+x2
=1和直線l:y=kx+3只有一個公共點,那么k的值為 ( 。
A、
1
2
或-
1
2
B、
1
4
或-
1
4
C、5或-5
D、
5
或-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四邊形ABCD是菱形,DA=DB=2,DD1⊥面ABCD,點P為線段OD1上的任一點.
(1)若DD1=2,DP⊥OD1,求OD與面D1AC所成角的正切值;
(2)若二面角C-AD1-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15
5
,求線段DD1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拋物線E:y2=4x的焦點為F,準線l與x軸的交點為A.點C在拋物線E上,以為圓心,|CO|為半徑作圓.
(Ⅰ)設(shè)圓C與準線l交于不同的兩點M、N:
(1)如圖,若點C的縱坐標為2,求|MN|;
(2)若|AF|2=|AM|•|AN|,求圓C的坐標;
(Ⅱ)設(shè)圓C與準線l相切時,切點為Q,求四邊形OFCQ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1,△ABC中,∠B=90°,AB=
2
,BC=1,D、E兩點分別是線段AB、AC的中點,現(xiàn)將△ABC沿DE折成直二面角A-DE-B.

(Ⅰ)求證:面ADC⊥面ABE;
(Ⅱ)求直線AD與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求多項式2x2-4xy+5y2-12y+13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為了比較注射A,B兩種藥物后產(chǎn)生的皮膚皰疹的面積,選200只家兔做試驗,將這200只家兔隨機地分成兩組,每組100只,其中一組注射藥物A,另一組注射藥物B.
(1)甲、乙是200只家兔中的2只,求甲、乙分在不同組的概率;
(2)表1和表2分別是注射藥物A和B后的試驗結(jié)果.(皰疹面積單位:mm2
表1:注射藥物A后皮膚皰疹面積的頻數(shù)分布表
皰疹面積[60,65)[65,70)[70,75)[75,80)
頻數(shù)30402010
表2注射藥物B后皮膚皰疹面積的頻數(shù)分布表
皰疹面積[60,65)[65,70)[70,75)[75,80)[80,85)
頻數(shù)1025203015
(Ⅰ)完成下面頻率分布直方圖,并比較注射兩種藥物后皰疹面積的中位數(shù)大。
(Ⅱ)分別估計出注射A,B兩種藥物后產(chǎn)生的皮膚皰疹的面積不小于70mm2的概率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函數(shù)f(x)=
1
3
x3-
a+1
2
x2+bx+a(a,b∈R),且其導(dǎo)函數(shù)f′(x)的圖象過原點.
(1)當a=1時,求函數(shù)f(x)的圖象在x=3處的切線方程;
(2)若存在x≤-2,使得f′(x)=-9,求a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2,AA1=4,E、F分別為AA1、BC的中點.
(Ⅰ)求證:直線AF∥平面BEC1;
(Ⅱ)求點C到平面BEC1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