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如圖,已知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E、F分別是AB、PD的中點.
(Ⅰ)求證:AF∥平面PEC;
(Ⅱ)若PD與平面ABCD所成角為60°,且AD=2,AB=4,求點A到平面PED的距離.
【答案】分析:(I)取PC的中點O,連接OF,OE.由OF∥DC且,E是AB的中點,知AEOF是平行四邊形,由此能夠證明AF∥平面PEC.
(II)法一:設A平面PED的距離為d,由PA⊥平面ABCD,知∠PDA為PD與平面ABCD所成角,且∠PDA=60°,再由VP-AED=VA-PDE,能推導出點A到平面PED的距離.
法二:由PA⊥平面ABCD,知∠PDA為PD與平面ABCD所成角,且∠PDA=60°,得到,,由AB=4,E是AB的中點所以AE=2=AD,由平面PDE⊥平面PAH,能推導出點A到平面PED的距離.
解答:(I)證明:如圖,取PC的中點O,連接OF,OE.
由已知得OF∥DC且,
又∵E是AB的中點,則OF∥AE且OF=AE,∴AEOF是平行四邊形,
∴AF∥OE
又∵OE?平面PEC,AF?平面PEC,
∴AF∥平面PEC.
(II)解法一:設A平面PED的距離為d,
因PA⊥平面ABCD,故∠PDA為PD與平面ABCD所成角,所以∠PDA=60°,
所以,,
又因為AB=4,E是AB的中點所以AE=2,

作PH⊥DE于H,因,
,

因VP-AED=VA-PDE
所以,
(Ⅱ)解法二:因PA⊥平面ABCD,故∠PDA為PD與平面ABCD所成角,所以∠PDA=60°,
所以,
又因AB=4,E是AB的中點所以AE=2=AD,

作PH⊥DE于H,連接AH,因PD=PE=4,則H為DE的中點,故AH⊥DE
所以DE⊥平面PAH,所以平面PDE⊥平面PAH,作AG⊥PH于G,
則AG⊥平面PDE,所以線段AG的長為A平面PED的距離.
,
所以
點評:本題考查直線與平面平行的證明,考查點到平面的距離的求法,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注意等價轉化思想和等積法的合理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1,AB=2,E、F分別是AB、PD的中點.
(1)求證:AF∥平面PEC;
(2)設CD的中點為H,求證:平面EFH∥平面PBC;
(3)求AC與平面PC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PA⊥底面ABCD,AB=1,PA•AC=1,∠ABC=θ(0<θ<
π2
),則四棱錐P-ABCD的體積V的取值范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貴州模擬)如圖,已知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1,AB=2,F(xiàn)是PD的中點,E是線段AB上的點.
(Ⅰ)當E是AB的中點時,求證:AF∥平面PEC;
(Ⅱ)要使二面角P-EC-D的大小為45°,試確定E點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且AD=2,AB=1,PA⊥平面ABCD,E,F(xiàn)分別是線段AB,BC的中點.
(1)證明:PF⊥FD;
(2)判斷并說明PA上是否存在點G,使得EG∥平面PF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2-2013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示范校高三(上)12月聯(lián)考數(shù)學試卷(文科)(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已知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PA⊥底面ABCD,AB=1,PA•AC=1,∠ABC=θ(0<θ<),則四棱錐P-ABCD的體積V的取值范圍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