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設點A為曲線C:ρ=2cosθ在極軸Ox上方的一點,且0≤∠AOx≤$\frac{π}{4}$,以A為直角頂點,AO為一條直角邊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B(B在A的右下方),求點B的軌跡方程.

分析 首先根據(jù)題意建立等量關系:ρ0=2ρcosθ0,進一步建立$\left\{\begin{array}{l}ρ=\sqrt{2}{ρ_0}\\ 2π-θ+{θ_0}=\frac{π}{4}\end{array}\right.$,最后建立方程組求得結果,要注意條件的應用.

解答 解:設A(ρ0,θ0),且滿足ρ0=2cosθ0,B(ρ,θ),
依題意,$\left\{\begin{array}{l}ρ=\sqrt{2}{ρ_0}\\ 2π-θ+{θ_0}=\frac{π}{4}\end{array}\right.$即$\left\{\begin{array}{l}{ρ_0}=\frac{{\sqrt{2}}}{2}ρ\\{θ_0}=θ-\frac{7π}{4}\end{array}\right.$
代入ρ0=2cosθ0并整理得,$ρ=2\sqrt{2}cos({θ+\frac{π}{4}})$,$\frac{7π}{4}≤θ≤2π$,
所以點B的軌跡方程為$ρ=2\sqrt{2}cos({θ+\frac{π}{4}})$,$\frac{7π}{4}≤θ≤2π$.

點評 本題考查的知識要點:極坐標方程的應用,主要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比較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在45°的二面角的一個半平面內有一點P,它到另一個半平面的距離等于1,則點P到二面角的棱的距離為$\sqr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已知函數(shù)f(x)=-$\frac{1}{3}$x3+x2+ax在x=3取得極值,則f(x)的極大值為( 。
A.6B.5C.9D.-$\frac{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若對數(shù)函數(shù)y=logax的圖象過點(9,2),則a=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已知函數(shù)f(x)=4sinxcos(x+$\frac{π}{6}$)+1
(1)求函數(shù)f(x)的最小正周期,并寫出的單調遞增區(qū)間
(2)在△ABC,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若f(A)=2,a=3,S△ABC=$\sqrt{3}$,求b2+c2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則點C1到平面A1BD的距離是$\frac{{2\sqrt{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四棱錐B-ACDE的底面ACDE滿足 DE∥AC,AC=2DE.
(Ⅰ)若DC⊥平面ABC,AB⊥BC,求證:平面ABE⊥平面BCD;
(Ⅱ)求證:在平面ABE內不存在直線與DC平行;
某同學用分析法證明第(1)問,用反證法證明第 (2)問,證明過程如下,請你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內容.
(Ⅰ)證明:欲證平面ABE⊥平面BCD,
只需證AB⊥平面BCD,
由已知AB⊥BC,只需證AB⊥DC,
由已知DC⊥平面ABC可得DC⊥AB成立,
所以平面ABE⊥平面BCD.
(Ⅱ)證明:假設在平面ABE內存在直線與DC平行,
又因為DC?平面ABE,所以DC∥平面ABE.
又因為平面ACDE∩平面ABE=AE,
所以DC∥AE,
又因為DE∥AC,所以ACDE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AC=DE,這與AC=2DE矛盾,
所以假設錯誤,原結論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所示,是某人在用火柴拼圖時呈現(xiàn)的圖形,其中第1個圖象用了3根火柴,第2個圖象用了9根火柴,第3個圖形用了18根火柴,
…,則第20個圖形用的火柴根數(shù)為6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已知a∈R,函數(shù)f(x)=$\frac{1}{2}{x^2}$+alnx-3x,g(x)=-x2+8x,且x=1是函數(shù)f(x)的極大值點.
(1)求a的值.
(2)如果函數(shù)y=f(x)和函數(shù)y=g(x)在區(qū)間(b,b+1)上均為增函數(shù),求實數(shù)b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