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等差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為Sn,且滿足條件S8=36,a3=3.
(1)求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
(2)令bn=
1
an
+
1
an+1
+…+
1
a2n
,若對任意正整數(shù)n∈N*,log2
1
4
x2+x)-bn>0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圍.
考點:數(shù)列的求和,等差數(shù)列的性質(zhì)
專題:等差數(shù)列與等比數(shù)列
分析:(1)利用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公式和通項公式根據(jù)已知條件求出首項和公差,由此能求出an=n.
(2)由已知條件推導出{bn}為遞減數(shù)列,從而得到(bnmax=b1=
3
2
,由此得到
1
4
x2+x>2
3
2
=2
2
,從而能求出x的取值范圍.
解答: 解:(1)∵等差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為Sn,且滿足條件S8=36,a3=3,
8a1+
8×7
2
d=36
a1+2d=3
,
解得a1=1,d=1,∴an=n.
(2)∵bn=
1
an
+
1
an+1
+…+
1
a2n
=
1
n
+
1
n+1
+…+
1
2n
,
∴bn+1-bn=
1
2n+2
+
1
2n+1
-
1
n

=(
1
2n+2
-
1
2n
)+(
1
2n+1
-
1
2n
)<0,
∴{bn}為遞減數(shù)列,∴(bnmax=b1=1+
1
2
=
3
2

log2(
1
4
x2+x)-bn>0
恒成立,
log2(
1
4
x2+x)>bmax=
3
2

1
4
x2+x>2
3
2
=2
2
,
x2+4x-8
2
>0

解得:x>-2+2
1+2
2
或x<-2-2
1+2
2
點評:本題考查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的求法,考查實數(shù)的取值范圍的求法,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注意數(shù)列的單調(diào)性的靈活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橢圓
x2
a2
+
y2
b2
=1(a>b>0)的焦距為2
2
,設F1、F2為橢圓的左、右焦點,過F2作直線交橢圓于P、Q兩點,且△PF1Q的周長為4
3

(1)求橢圓的方程;
(2)設△PQF1的面積為
3
,求直線PQ的斜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某學生社團在對本校學生學習方法開展問卷調(diào)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回收上來的1000份有效問卷中,同學們背英語單詞的時間安排共有兩種:白天背和晚上臨睡前背.為研究背單詞時間安排對記憶效果的影響,該社團以5%的比例對這1000名學生按時間安排類型進行分層抽樣,并完成一項實驗,實驗方法是,使兩組學生記憶40個無意義音節(jié)(如XIQ、GEH),均要求在剛能全部記清時就停止識記,并在8小時后進行記憶測驗.不同的是,甲組同學識記結束后一直不睡覺,8小時后測驗;乙組同學識記停止后立刻睡覺,8小時后叫醒測驗.兩組同學識記停止8小時后的準確回憶(保持)情況如圖(區(qū)間含左端點而不含右端點)

(1)估計1000名被調(diào)查的學生中識記停止后8小時40個音節(jié)的保持率大于等于60%的人數(shù);
(2)從乙組準確回憶結束在[12,20)范圍內(nèi)的學生中隨機選2人,求2人都在同一范圍([12,16)或[16,20))的概率.
(3)從本次實驗的結果來看,上述兩種時間安排方法中哪種方法背英語單詞記憶效果更好?計算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函數(shù)f(x)=sin
πx
3
,則f(1)+f(2)+f(3)+…+f(2010)+f(20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f(x)=ax-
1
x
-a+1,
(1)當a=2時,求關于x的不等式f(x)>0的解集;
(2)當a>0時,求關于x的不等式f(x)<0的解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等比數(shù)列{an}中,a2=
1
3
,a5=
1
81

(1)求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
(2)令bn=log9an,求數(shù)列{bn}的前n項和T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若向量
BA
=(2,3),
CA
=(4,7),則
B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ABC中,AD⊥BC于D,CE⊥AB于E,AD、EC交于點F.求證
CD
AD
=
FD
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三棱柱ABC-A1B1C1中,側(cè)棱與底面垂直,∠ABC=90°,AB=BC=BB1=2,M,N分別是A1B1,AC1的中點.
(1)求證:MN∥平面BCC1B1;
(2)求證:平面MAC1⊥平面AB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