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某同學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體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1,小車在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用一條橡皮筋時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每次實驗中橡皮筋伸長的長度都保持一致.實驗中小車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實驗中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當小車速度最大時,關于橡皮筋所處的狀態(tài)與小車所在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
B.橡皮筋恰好恢復原長
C.小車恰好運動到兩個鐵釘?shù)倪B線處
D.小車已超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
Ⅱ.探究能力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同學通過設計實驗探究繞軸轉動而具有的轉動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他以圓形砂輪為研究對象,研究其轉動動能與質(zhì)量、半徑、角速度的具體關系.砂輪由動力帶動勻速旋轉測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讓砂輪脫離動力,用一把彈性尺子與砂輪接觸使砂輪慢慢停下,設尺子與砂輪間的摩擦力大小恒為數(shù)學公式牛(不計轉軸與砂輪的摩擦),分別取不同質(zhì)量、不同半徑的砂輪,使其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轉進行實驗,得到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1)由上述數(shù)據(jù)推導出轉動動能Ek與質(zhì)量m、角速度ω、半徑r的關系式為______(比例系數(shù)用k表示).
(2)以上實驗運用了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實驗方法是______.
半徑r/cm質(zhì)量m/kg角速度ω(rad/s)圈數(shù)轉動動能Ek/J
4128
41318
41432
42216
43224
44232
81216
121224
161232
Ⅲ.測定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時,采用如圖2所示的裝置,圖中長木板水平固定.
(1)實驗過程中,電火花計時器接在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上.調(diào)整定滑輪高度,使______.
(2)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測得木塊的質(zhì)量為M,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m,木塊的加速度為a,則木塊與長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
μ=______.
(3)如圖3為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帶動紙帶運動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畫出.從紙帶上測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則木塊加速度大小a=______ 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解:Ⅰ(1)平衡摩擦力后,橡皮筋的拉力等于合力,橡皮條做功完畢,小車的速度最大,若不進行平衡摩擦力操作,則當橡皮筋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時,速度最大,本題中木板水平放置,顯然沒有進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因此當小車的速度最大時,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故BCD錯誤,A正確.
Ⅱ(1)砂輪停下時,砂輪邊緣某點轉過的弧長s=2πn,其中n是砂輪轉過的圈數(shù),砂輪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砂輪動能的變化量,由能量守恒率可知:EK=Wf=fs=×2πn=20n(cm)=0.2n(m),實驗時砂輪的動能如下表所示:
半徑r/cm質(zhì)量/m0角速度(rad/s)圈數(shù)轉動動能/J
41281.60
413183.60
414326.40
422163.20
432244.80
442326.40
812163.20
1212244.80
1612326.40
①根據(jù)第一、二、三組數(shù)據(jù),半徑、質(zhì)量相同,角速度不同,發(fā)現(xiàn)角速度變?yōu)樵瓉淼?倍,轉動動能變?yōu)樵瓉淼?倍,角速度變?yōu)樵瓉淼?img class='latex' src='http://thumb.zyjl.cn/pic5/latex/33.png' />倍,轉動動能變?yōu)樵瓉淼?img class='latex' src='http://thumb.zyjl.cn/pic5/latex/2321.png' />倍,可知轉動動能與角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②根據(jù)第一、四組數(shù)據(jù),半徑、角速度相同,質(zhì)量不同,發(fā)現(xiàn)質(zhì)量變?yōu)樵瓉淼?倍,轉動動能變?yōu)樵瓉淼?倍,可知轉動動能與質(zhì)量成正比.③由第七九兩組數(shù)據(jù)可知,質(zhì)量、角速度相同,半徑不同,發(fā)現(xiàn)半徑變?yōu)樵瓉淼?倍,轉動動能變?yōu)樵瓉淼?倍,可知轉動動能與半徑的成正比,綜上所述,轉動動能與質(zhì)量、半徑成正比、與角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表達式為:
EK=kmω2r(k為比例系數(shù));
(2)分析的過程中總要控制一些量不變,故答案為:控制變量法.
Ⅲ:(1)應調(diào)整定滑輪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
(2)對木塊、砝碼盤和砝碼組成的系統(tǒng),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μMg=(M+m)a,
解得:μ=;
(3)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畫出,所以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s,
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得:△x=at2,a=≈1.3m/s2
故答案為:Ⅰ、A;Ⅱ、(1)kmω2r;(2)控制變量法;
Ⅲ.(1)細線與長木板平行;(2);(3)1.3.
分析:Ⅰ(1)平衡摩擦力后,橡皮筋的拉力等于合力,橡皮條做功完畢,小車的速度最大,若不進行平衡摩擦力操作,則當橡皮筋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時,速度最大;
Ⅱ(1)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
(2)砂輪受到摩擦力作用做減速運動最終停下來,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砂輪的動能,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求出砂輪的動能;然后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找出推導出轉動動能Ek與質(zhì)量m、角速度ω、半徑r的關系式.
Ⅲ(1)為使木塊受到的拉力等于細線的拉力,應使細線平行于木板;
(2)對木塊、砝碼盤和砝碼進行受力分析,運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木塊與長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
(3)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計算出打出某點時紙帶運動的加速度.
點評:1、本題關鍵要明確小車的運動情況,先加速,再勻速,最后減速,橡皮條做功完畢,速度最大,做勻速運動,因此明確實驗原理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研究某一物理量與幾個量的關系時,必須控制其它量不變,去改變一個量,找出它們的關系,然后再控制其它量不變,再去改變一個量,再找出關系,依此類推,最終就能找出這一物理量與其他量的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某同學做“探究功與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時,步驟如下:
A.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一塊水平長木板上,紙帶的一端夾在小車后端,另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
B.將橡皮筋固定在小車前端.
C.拉長橡皮筋,使小車位于合適的位置,先放小車,然后接通打點計時器.
D.在紙帶上選出點跡均勻的點,找出小車做勻速運動的點,測出速度.實驗結束.
指出該同學遺漏或錯誤的步驟,并加以改正.
A、為了使橡皮筋對小車所做功即為合外力功,實驗中需要進行平衡摩擦力操作;B、橡皮筋應該固定在木板遠離打點計時器的一端;C、為了提高紙帶的利用率,在紙帶上盡量多的打點,在進行實驗時要先通電打點,后釋放小車;D、在處理數(shù)據(jù)之間應該用2根,三根,4根,5根重復實驗,做完實驗要斷開電路,整理儀器.
A、為了使橡皮筋對小車所做功即為合外力功,實驗中需要進行平衡摩擦力操作;B、橡皮筋應該固定在木板遠離打點計時器的一端;C、為了提高紙帶的利用率,在紙帶上盡量多的打點,在進行實驗時要先通電打點,后釋放小車;D、在處理數(shù)據(jù)之間應該用2根,三根,4根,5根重復實驗,做完實驗要斷開電路,整理儀器.

(2)在正確操作情況下,觀察打在紙帶上的點,如圖所示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下圖紙帶的
EF
EF
部分進行測量;已知連續(xù)兩點間時間間隔為t,則所測得速度為
v=
EF
2t
v=
EF
2t
(均用符號表示).

(3)若實驗作了n次,所用橡皮筋分別為1根、2根…n根,通過紙帶求出小車的速度分別為v1、v2…vn,用W表示橡皮筋對小車所做的功,作出的W-v2圖象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直線,這說明W與v2的關系是
w=kv2
w=k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為探究“合力做功與物體動能改變的關系”,設計了如下實驗,他的操作步驟是:

①按如圖1所示,安裝好實驗裝置,其中小車質(zhì)量M=0.20kg,鉤碼總質(zhì)量m=0.05kg.
②釋放小車,然后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電源頻率為50Hz),打出一條紙帶.
(1)他在多次重復實驗得到的紙帶中選出滿意的一條,如圖2所示.把打下的第一點記作O點,然后依次取若干個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畫出),用刻度尺測得各計數(shù)點到O點的距離分別為d1=0.004m,d2=0.055m,d3=0.167m,d4=0.256m,d5=0.360m,d6=0.480m,他把鉤碼重力作為小車所受合外力,取當?shù)刂亓铀俣萭=9.8m/s2,算出從打O點到打“5”點這一過程中合力做功W=
0.176
0.176
J,把打“5”點時小車的動能作為小車動能的改變量,算得Ek=
0.125
0.125
J(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此次實驗探究的結果偏差很大,沒能得到“合外力對物體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增量”.通過反思,他認為產(chǎn)生較大偏差的原因如下,其中可能的是
AB
AB

A.鉤碼質(zhì)量太大,使得合外力對物體做功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太多
B.沒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外力對物體做功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太多
c.釋放小車和接通電源的次序有誤,使得動能增量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
D.計算“5”點的瞬時速度時,兩計數(shù)點間時間間隔誤取了0.08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某校學習興趣小組在研究“探索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的實驗,圖1是某次實驗得出的紙帶,所用電源的頻率為
50HZ,舍去前面比較密集的點,從0點開始,每5個連續(xù)點取1個計數(shù)點,標以1、2、3….各計數(shù)點與0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依次為
d1=3cm,d2=7.5cm,d3=13.5cm,則:
(1)物體做
勻加速直線
勻加速直線
的運動,理由是
相鄰的時間間隔位移之差相等
相鄰的時間間隔位移之差相等
;
(2)物體通過1計數(shù)點的速度υ1=
0.375
0.375
m/s;
(3)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a=
1.5
1.5
m/s2

(2)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  受合外力F及質(zhì)量M的關系實驗.圖2為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打點計時器,C為裝有砂的砂桶(總質(zhì)量為m),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
①若保持砂和砂桶質(zhì)量m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及對應的
1
M
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表1
次數(shù) 1 2 3 4 5
小車加速度a/(m?s-2 1.98 1.48 1.00 0.67 0.50
小車質(zhì)量M/kg 0.25 0.33 0.50 0.75 1.00
質(zhì)量倒數(shù)
1
M
/kg-1
4.00 3.00 2.00 1.33 1.00
根據(jù)表1數(shù)據(jù),為直觀反映F不變時a與M的關系,請在圖3所示的方格坐標紙中選擇恰當?shù)奈锢砹拷⒆鴺讼担⒆鞒鰣D線.
從圖線中得到F不變時,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之間存在的關系是
a與M成反比
a與M成反比

②某同學在探究a與F的關系時,把砂和砂桶的總重力當作  小車的合外力F,作出a-F圖線如圖4所示,試分析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
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太大
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太大
,圖線上部彎曲的原因是
沒有滿足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M
沒有滿足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M

③在這個實驗中,為了探究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要保持第三個物理量不變,這種探究方法叫做
控制變量
控制變量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測量滑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合外力是“探究動能定理”實驗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A.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一端系在滑塊上的細繩通過轉軸光滑的輕質(zhì)滑輪掛上鉤碼,用墊塊將長木板固定有定滑輪的一端墊起.調(diào)整長木板的傾角,直至輕推滑塊后,滑塊沿長木板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
B.保持長木板的傾角不變,取下細繩和鉤碼讓滑塊沿長木板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滑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所打出點的分布應該是
均勻的
均勻的
;②滑塊在勻加速下滑過程中所受的合外力大小
等于
等于
鉤碼的重力大。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某同學做“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實驗室提供了下表中的器材.
小燈泡L(額定電壓2.5V,額定電流250mA) 直流電源E(電動勢3V,內(nèi)阻不計)
電流表A1(量程300mA,內(nèi)阻約0.5Ω) 電流表A2(量程500mA,內(nèi)阻約0.2Ω)
電壓表V1(量程3V,內(nèi)阻約3kΩ) 電壓表V2(量程6V,內(nèi)阻約6kΩ)
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約10Ω) 開關S,導線若干
①為了使實驗誤差盡可能小,應選用的電流表是
A1
A1
、電壓表是
V1
V1
;
②若該同學已正確選用器材,并連接好部分實驗電路,如圖甲.請在圖甲中完成其余的電路連接,要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能在0~2.5V范圍連續(xù)變化,且盡可能減少實驗誤差;
③該同學在正確完成實驗后得到圖乙所示的伏安特性曲線,他從圖線中得到“通過小燈泡的電流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的規(guī)律.請你分析圖線再寫出兩條規(guī)律:a.
小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小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小燈泡的功率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
小燈泡的功率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某同學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實驗中,保持物體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物體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得到的a-F圖象如圖1所示,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2)如圖2所示的裝置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實驗中需測量重物下落的瞬時速度.在重物拖動的紙帶上選擇三個連續(xù)的點,它們之間的距離如圖3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每隔0.02s打一個點,計時器在打下B點時重物的速度大小為
 
m/s.多次實驗后發(fā)現(xiàn),重物減小的重力勢能總是稍大于增加的動能,分析產(chǎn)生這種誤差的原因: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