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9.如圖所示的正弦式交流電源加在阻值為20Ω的純電阻元件上,并在電路中串聯一個理想電流表,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通過該元件的電流是直流B.電流表的示數不斷變化
C.電流表的示數為11AD.電流表的示數為15.55A

分析 通過u-t圖象判斷出是交流電,電壓表電流表測量的是有效值,即可判斷

解答 解:A、電壓隨時間周期性變化,故通過該元件的電流是交流,故A錯誤;
B、電流表測量為為有效值,示數不會變化,故B錯誤;
CD、交流電的有效電壓U=$\frac{{U}_{m}}{\sqrt{2}}=\frac{311}{\sqrt{2}}V=220V$,流過的電流I=$\frac{U}{R}=\frac{220}{20}A=11A$,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電壓表電流表測量的是交流電的有效值,會從圖象中判斷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短跑運動員在直線跑到上訓練時,從靜止開始加速,第1s、第2s、第3s、第4s內通過的位移分別為2m、4m、6m、8m.下列關于該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 。
A.4s內的平均速度是5m/s
B.在第3s內和第4s內的平均速度都是7m/s
C.第3s末的瞬時速度一定是7m/s
D.前4s內該運動員可能是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A、B兩車在同一直線上向右勻速運動,B車在A車前,A車的速度大小為V1=8m/s,B車的速度大小為V2=20m/s.當A、B兩車相距x0=60m時,B車開始緊急剎車,加速度大小為a=2m/s2,從此時開始計時,剎車過程可視為勻減速直線運動.求:
(1)A車追上B車之前,兩者相距的最大距離;
(2)從安全行駛的角度考慮,為避免兩車相撞,在題設條件下,A車在B車剎車的同時至少應以多大的加速度開始剎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把面積一定的線圈放在磁場中,關于穿過線圈平面的磁通量和磁感應強度關系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穿過線圈平面的磁通量最大,則該處磁感應強度一定最大
B.若穿過線圈平面的磁通量為零,則該處的磁感應強度也為零
C.在磁場中某處,穿過線圈平面的磁通量只與該處的磁感應強度和線圈的面積有關
D.在磁場中某處,線圈平面與磁場方向垂直放置時,在該處穿過線圈平面的磁通量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如圖所示,把質量為m的物體放在動摩擦因數為μ的斜面上,慢慢增大斜面的傾角,當傾角增加到一定程度時,物體開始從斜面上滑下.求此時斜面的傾角θ是多少.(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如圖所示,把一個架在絕緣支架上的枕形導體放在正電荷形成的電場中.導體處于靜電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兩點場強相等,且都為零
B.枕形導體左端帶負電,右端帶正電
C.感應電荷產生的附加電場EA<EB
D.若用導線將導體B端與大地相連,電子將從大地沿導線流向導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在“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實驗中:
(1)以下哪些操作能夠增大屏上相鄰兩條亮紋之間的距離?AD.
A.將綠色濾光片換為紅色濾光片B.增大雙縫之間的距離
C.增大單縫與雙縫之間的距離D.增大雙縫與屏之間的距離
(2)轉動測量頭的手輪,使分劃板中心刻線對準第1條亮紋中心,對應的讀數是x1=2.190mm,繼續(xù)轉動手輪,使分劃板中心刻線對準第5 條亮紋中心,對應的讀數是x2=7.870mm.已知雙縫間距d=0.2mm,雙縫到屏的距離L=1m.則所測光的波長λ=284nm.
(3)若去掉裝置中的紅色濾光片,而是在雙縫前把一條縫用紅色濾光片擋住,而另一條縫用藍色濾光片擋住,則能否在屏上觀察到干涉條紋不能(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紅光、藍光頻率不相等,不滿足干涉條件(限制在20字內作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8.如圖所示,質量m1=0.2kg的長木板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長L=15m,現有質量m2=0.2kg可視為質點的物塊,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2m/s從左端滑上長木板,最后在長木板上某處與長木板保持相對靜止.物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取g=10m/s2,求:
(1)物塊在長木板上滑行的時間t;
(2)要使物塊不從長木板右端滑出,物塊滑上長木板左端的速度v1不超過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物體質量的關系”,圖中裝有砝碼的小車放在長木板上,左端栓有一不可伸長的細繩,跨過固定在木板邊緣的滑輪與一砝碼盤相連.在砝碼盤的牽引下,小車在長木板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圖乙是該同學做實驗時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的一些連續(xù)的點,該同學測得相鄰點之間的距離分別是S1、S2、S3、S4、S5、S6,打點計時器所接交流電的周期為T.小車及車中砝碼的總質量為M,砝碼盤和盤中砝碼的總質量為m,當地重力加速度為g.

(1)根據以上數據可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表達式為a=$\frac{{s}_{6}^{\;}+{s}_{5}^{\;}+{s}_{4}^{\;}-{s}_{3}^{\;}-{s}_{2}^{\;}-{s}_{1}^{\;}}{9{T}_{\;}^{2}}$
(2)該同學先探究合外力不變的情況下,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D
A.平衡摩擦力時,要把裝有砝碼的砝碼盤用細線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把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緩慢抬起,反復調節(jié)直到紙帶上打出的點跡均勻為止
B.由于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與自身重力有關,所以每次改變小車質量時,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用天平測出M和m后,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以直接用公式a=$\frac{mg}{M}$求出
D.在改變小車質量M時,會發(fā)現M的值越大,實驗的誤差就越小
(3)該同學接下來探究在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系.他平衡摩擦力后,每次都將小車中的砝碼取出一個放在砝碼盤中,用天平測得砝碼盤及盤中砝碼的總質量m,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求出加速度.得到多組數據后,繪出如圖丙a-F圖象,發(fā)現圖象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圖象中直線的斜率表示$\frac{1}{m+M}$(用本實驗中可測量的量表示).
(4)該同學在這個探究實驗中采用的物理學思想方法為B
A.理想化模型法      B.控制變量法      C.極限法       D.比值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