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圖所示,用力拉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使它沿水平勻速移動距離s,若物體和地面間的摩擦因數(shù)為μ,則此力對物體做的功為(  )
A.μmgsB.$\frac{μmgscosα}{cosα+μsinα}$
C.$\frac{μmgs}{cosα-μsinα}$D.$\frac{μmgs}{cosα+μsinα}$

分析 由功的計算公式和動能定理可以求出拉力的功

解答 解:對物體受力分析知,豎直方向受力平衡,有:
 mg=Fsinα+FN
摩擦力的大小為:
f=μFN=μ(mg-Fsinα),
由于物體勻速運動,物體動能不變,由動能定理得:
Fscosα-fs=0,
解得:F=$\frac{μmg}{cosα+μsinα}$
由功的定義式可得,F(xiàn)的功為:
W=Fscosα=$\frac{μmgscosα}{cosα+μsinα}$
故選:B

點評 由動能定理求出拉力大小或由平衡條件求出拉力大小,熟練應用功的計算公式即可正確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質(zhì)量為5kg的物體放置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試求:
(1)如果給它一個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則它沿桌面滑行的加速度大小與方向;
(2)如果從靜止開始,受到一個大小為20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運動5s時的速度和位移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將質(zhì)量為m的球,從離地面高為h處以初速度v0水平拋出,若不計空氣阻力,則球從被拋出到落地的過程中,動量變化的大小為( 。
A.$m\sqrt{2gh-{v_0}^2}-{v_0}$B.$m\sqrt{2gh}$C.$m\sqrt{{v_0}^2+2gh}$D.$m\sqrt{2gh-{v_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對下列物理現(xiàn)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
A.擊釘時,不用橡皮錘僅僅是因為橡皮錘太輕
B.跳遠時,在沙坑里填沙,是為了減小作用力
C.易碎品運輸時,要用柔軟材料包裝,船舷常常懸掛舊輪胎,都是為了延長作用時間,減小作用力
D.在車內(nèi)推車推不動,是因為合外力沖量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將一個物體以v0=2m/s的初速度從距離水平地面h=0.2m的位置水平拋出.不計空氣阻力,g=10m/s2,試求:
①物體的運動時間t    
②物體的水平位移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一家用汽車的額定功率為80kw,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為2.5×103N,當汽車以額定功率行駛時,可達到的最大速率是多少?
當汽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時,汽車發(fā)動機的實際功率為多少?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請總結(jié)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大小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只要閉合電路內(nèi)有磁通量,閉合電路中就有感應電流產(chǎn)生
B.穿過螺線管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時,螺線管內(nèi)部就一定有感應電流產(chǎn)生
C.線框不閉合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線圈中沒有感應電流和感應電動勢
D.線框不閉合時,若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有感應電動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所示,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下端固定、上端與B物體連接,物體A疊放在B上,A、C兩物體通過細線連接并跨放在光滑的滑輪上.初始時控制C使之靜止,且繩子剛好拉直但未繃緊.已知A、B、C質(zhì)量分別為m、2m、2m,C與右側(cè)平臺的高度差為d.將C由靜止釋放后,C向下運動同時帶動A、B上升.已知在A、B分離之前C還未落到平臺上,且全過程A物體不會碰到滑輪.忽略空氣阻力影響,重力加速度為g,已知彈簧彈性勢能E與形變量△x之間的關系滿足E=$\frac{1}{2}$k△x2.試求在釋放C后的運動過程中:
(1)從開始到A、B剛好分離這一過程中,B物體上升的高度;
(2)A、B剛好分離瞬間,B物體的速度;
(3)A物體能夠上升的最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從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分別拋出質(zhì)量相等的三個小球,一個豎直上拋,一個豎直下拋,另一個平拋,則它們從拋出到落地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加速度相同    ②落地時的速度相同        ③運行的時間相等      ④落地時的動能相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