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分)如圖所示為“碰撞中的動量守恒”實驗裝置示意圖。
(1)入射小球l與被碰小球2直徑相同,均為d,它們的質(zhì)量相比較,應(yīng)是m1 m2。
(2)為了保證小球做平拋運動,如何調(diào)整斜槽? 。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同學利用氣墊導軌和光電門計時器等裝置探究動能定理.
他們通過改變滑輪下端的小沙盤中啥子的質(zhì)量來改變滑塊所受水平方向的拉力;滑塊上安有寬度為d的擋光片,實驗中,用天平稱出小盤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為m,滑塊(帶擋光片)的質(zhì)量為M,用最小分度為1mm的刻度尺測量出光電門1和2之間的距離x,計時器顯示檔光片經(jīng)過光電門的時間分別為t1和t2.
(1)用最小分度為1mm的刻度尺測量出光電門1和2之間的距離x,以下數(shù)據(jù)合理的是
A、50cm B、50.00cm
C、50.0cm D、50.000cm
(2)小組的某位同學探究得出結(jié)論的表達式為,請問在這位同學的實驗操作過程中是否滿足“小沙盤和沙子的總質(zhì)量m遠遠小于滑塊(帶擋光片)的質(zhì)量M”這個條件 _________ (填“是”或“否”).
(3)為減小實驗誤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
A、適當增大擋光片的寬度d
B、適當減小擋光片的寬度d
C、適當增大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x
D、適當減小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由于沒有游標卡尺,無法測小球的直徑d,實驗中將懸點到小球最低點的距離作為擺長,測得多組周期T和l的數(shù)據(jù),作出T2—圖象,如圖所示。
(1)實驗得到的T2—圖象是______;
(2)小球的直徑是__________cm;
(3)實驗測得當?shù)刂亓铀俣却笮∈莀______m/s2(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分)某實驗小組的同學欲“探究小車動能變化與合外力對它所做功的關(guān)系”,在實驗室設(shè)計了一套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圖中A為小車,B打點計時器,C為彈簧測力計,P為小桶(內(nèi)有沙子),一端帶有定滑輪的足夠長的木板水平放置,不計繩與滑輪的摩擦.實驗時,把長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以平衡摩擦力,先接通電源再松開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
(1)該同學在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上,從點跡清楚的某點開始記為零點,順次選取一系列點,分別測量這些點到零點之間的距離x,計算出它們與零點之間的速度平方差△v2=v2-v02,彈簧秤的讀數(shù)為F,小車的質(zhì)量為m,然后建立△v2—x坐標系,通過描點法得到的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如圖乙所示,則這條直線的斜率的意義為___________.(填寫表達式)
(2)若測出小車質(zhì)量為0.4 kg,結(jié)合圖像可求得小車所受合外力的大小為__________N.
(3) 本實驗中是否必須滿足小桶(含內(nèi)部沙子)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分)如右圖所示裝置可用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擺錘A栓在長L的輕繩一端,另一端固定在O點,在A上放一個小鐵片,現(xiàn)將擺錘拉起,使繩偏離O豎直方向成θ角時由靜止開始釋放擺錘,當其到達最低位置時,受到豎直擋板P阻擋而停止運動,之后鐵片將飛離擺錘而做平L拋運動。
(1)為了驗證擺錘在運動中機械能守恒,必須求出擺錘在最低點的速度。為了求出這一速度,實驗中還應(yīng)該測量哪些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測得的物理量表示擺錘在最低點的速度v=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已知的和測得的物理量,寫出擺錘在運動中機械能守恒的關(guān)系式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中學實驗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的關(guān)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打點計時器工作頻率為50Hz。
(1)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 。
A. 是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 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 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
D. 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車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先后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并起來掛在小車的前端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把小車拉到同一位置再釋放小車。把第1次只掛1條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第2次掛2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橡皮筋對小車做功后而獲得的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根據(jù)第4次實驗的紙帶(如圖所示,圖中的點皆為計時點)求得小車獲得的速度為 m/s(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若根據(jù)多次測量數(shù)據(jù)畫出的W-v圖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線形狀可知,對W與v的關(guān)系作出猜想肯定不正確的是 。
A. W∝ B. W∝ C. W∝ D.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使質(zhì)量為m=200g的重物自由下落,實驗中得到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O為紙帶上第一個測量點,另選連續(xù)的四個點A、B、C、D作為測量的點,測得OA、OB、OC、OD段的長度如圖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9.8m/s2,那么
(這四組數(shù)據(jù)中不符合有效數(shù)字讀數(shù)要求的是
(打點計時器打下連續(xù)相鄰兩個點的時間間隔T=
③計算B點瞬時速度時,甲同學用,乙同學用.其中所選擇方法正確的是______(填“甲”或“乙”)同學.
④若同學丁不慎將上述紙帶從OA之間扯斷,他僅利用A點之后的紙帶能否實現(xiàn)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______.(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分)(1)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把橡皮條的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
B.同一次實驗中,O點位置不允許變動 |
C.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秤之間的夾角必須取90° |
D.實驗中,要始終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分)(I)①在《驗證二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我們需要對使用的兩只彈簧秤進行校對,看兩只彈簧秤是否完全相同,校對的方法是
A.看兩只彈簧秤的外形是否一樣,是否由同一廠家生產(chǎn)
B.把兩只彈簧秤的鉤子互鉤著水平地拉動,看兩者示數(shù)是否完全相同
C.把兩只彈簧秤的鉤子互鉤著一上一下豎直地拉動,看兩者示數(shù)是否相同
D.把兩只彈簧秤的鉤子互鉤著,任意地拉動,看兩者示數(shù)是否完全相同
②在《驗證二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下列做法有利于減小誤差的有
A.F1、F2兩個力的夾角盡可能大一些
B.F1、F2兩個力越大越好
C.在拉橡皮條時,彈簧秤的外殼不要與紙面接觸,產(chǎn)生摩擦
D.拉力F1、F2的方向應(yīng)與紙面平行,彈簧及鉤子不與彈簧秤的外殼及紙面接觸,產(chǎn)生摩擦
(Ⅱ)為了較準確地測量某電子元件的電阻,某實驗小組做如下測量。
①用多用表測量該元件的電阻,選用“×l0”倍率的電阻擋測量,發(fā)現(xiàn)多用表指針偏轉(zhuǎn)很小,因此需選擇 倍率的電阻擋(填“×l”或“×l00”),并 ,再進行測量,若多用表中的電池舊了,用它測得的電阻值將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②若用多用表測得該元件的電阻大約為1500Ω,現(xiàn)在要進一步精確測量其電阻,有以下器材:
A.待測元件R;(阻值約為1500Ω)
B.電流表(量程5mA,內(nèi)阻約5Ω)
C.電阻箱(9999.9Ω,0.02 A)
D.直流電源(電動勢約為20 V,內(nèi)阻約0.5Ω)
E.單刀雙擲開關(guān)一個,導線若干
實驗小組有同學設(shè)計了如下電路進行測量。
在閉合S前,先把R打_____(填“最大值”或“最小值”),然后把k打1,____,再把k打2,則Rx=____(用實驗中獲得的物理量來表示。)
(III)兩只完全相同的表頭G,分別改裝成一只電流表和一只電壓表,一位同學不小心做實驗時誤將兩只表串起來連接在一閉合電路中,接通電路后兩只表的指針可能出現(xiàn)下列哪種現(xiàn)象
A.電流表的指針偏轉(zhuǎn),電壓表的指針不偏轉(zhuǎn)
B.兩表指針偏轉(zhuǎn)角度相同
C.兩表指針都偏轉(zhuǎn),電壓表的指針偏轉(zhuǎn)角度比電流表大得多
D.兩表指針都偏轉(zhuǎn),電流表的指針偏轉(zhuǎn)角度比電壓表大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