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實線為三條未知方向的電場線,從電場中的M點以相同的速度飛出a、b兩個帶電粒子,a、b的運動軌跡如圖中的虛線所示(a、b只受電場力作用),則( 。
A.a一定帶正電,b一定帶負電
B.a的速度將減小,b的速度將增大
C.a的加速度將減小,b的加速度將增大
D.電場力對a做正功,對b做負功

分析 根據(jù)粒子軌跡的彎曲方向可判斷粒子所受電場力的方向,根據(jù)電場力方向與場強方向的關系判斷電性.電場線的疏密代表電場的強弱,所以出發(fā)后a受到的電場力變小,b受到的電場力變大,從而判斷加速度的變化.根據(jù)電場力方向與位移方向的關系分析電場力做功正負.

解答 解:A、由圖,b粒子的軌跡向右彎曲,b粒子受到的電場力方向向右,a的軌跡向左彎曲,b粒子受到的電場力方向向左,由于電場線方向未知,因此無法確定兩個粒子的電性.故A錯誤.
BD、由圖知,電場力方向與粒子速度方向的夾角都是銳角,所以電場力對兩個粒子都做正功,動能都增大,速度都增大.故B、D錯誤.
C、向左電場線越來越疏,場強越來越小,則a所受電場力減小,加速度減小,b所受電場力增大,加速度增大.故C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是軌跡問題,根據(jù)軌跡的彎曲方向判斷出電荷所受的電場力是關鍵.再結合電場線的疏密和方向分析粒子的運動情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甲所示電路,可變電阻R2的滑片P從左向右滑動過程中,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shù)呈圖乙所示的規(guī)律.(電表為理想電表,電源內阻為0.5Ω)求:
(1)電源電動勢和電阻R1各是多大?
(2)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5A時,可變電阻R2接入電路的阻值.
(3)可變電阻R2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化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甲、乙兩物體質量之比為m:m=3:1,甲從H高處自由下落,乙從2H高處同時自由下落,不計空氣阻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在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在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二者速度相等
C.甲、乙在空氣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2:1
D.甲落地時,乙距地面的高度小于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我國古代力學的發(fā)展較為完善.例如,《淮南子》中記載“物之功,動而有益,則損隨之”.這里的“功”已初步具備現(xiàn)代物理學中功的含義.下列單位分別是四位同學用來表示功的單位,其中正確的是(  )
A.N•m•s-1B.kg•m2•s-2C.C•V•sD.V•Ω•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所示,在加有勻強磁場的區(qū)域中,一垂直于磁場方向射入的帶電粒子軌跡如圖所示,由于帶電粒子與沿途的氣體分子發(fā)生碰撞,帶電粒子的能量逐漸減小,從圖中可以看出( 。
A.帶電粒子帶正電B.帶電粒子帶負電
C.粒子先經(jīng)過A點,后經(jīng)過B點D.粒子先經(jīng)過B點,后經(jīng)過A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只有受外力作用時才有慣性
B.物體靜止于水平桌面上,物體對桌面的壓力就是物體的重力,這兩個力是同一種性質的力
C.甲乙兩隊拔河比賽,若不計繩子的質量,甲隊勝的原因是甲隊拉繩子的力大于乙隊拉繩子的力
D.一個物體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變化一定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奧克斯推出最節(jié)能“博客”空調,廣告語為:“好變頻!度到天明”此廣告語意為1度電(1kW•h)可使該變頻空調工作一整夜(以10h計).同樣的1度電可供銘牌如圖所示的電扇工作約( 。
A.1整夜B.2整夜C.3整夜D.4整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一木塊受到垂直于傾斜墻面方向的推力F作用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墻面與木塊間的彈力可能為零
B.墻面與木塊的摩擦力可能為零
C.木塊所受墻面的摩擦力隨推力F的增大而變化
D.在推力F逐漸增大過程中,木塊將始終維持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兩平行金屬板長為L,板間距離為d,從兩板左端正中間有帶電粒子持續(xù)飛入,如圖所示.粒子的電量為q,質量為m,初速度方向平行于極板,大小為v0,在兩極板上加一恒定電壓U,不計帶電粒子重力作用.求:
(1)帶電粒子如果能從金屬板右側飛出,粒子在電場中運動的時間是多少?
(2)粒子能從右側飛出,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度是多少?
(3)如粒子恰好能從右側極板邊緣飛出,求恒定電壓U,金屬板長L,板間距離d,粒子的電量q,質量m,初速度大小v0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