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燈泡通電后,其電流I隨所加電壓U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P為圖線上一點,PN為圖線的切線,PQ為U軸的垂線,PM為I軸的垂線,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隨著所加電壓的增大,小燈泡的電阻增大
B.對應(yīng)P點,小燈泡的電阻為R=$\frac{{U}_{1}}{{I}_{2}-{I}_{1}}$
C.對應(yīng)P點,小燈泡的電阻為R=$\frac{{U}_{1}}{{I}_{2}}$
D.對應(yīng)P點,小燈泡的功率為圖中矩形PQOM所圍的面積

分析 根據(jù)電阻的定義R=$\frac{U}{I}$,電阻等于圖線上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的倒數(shù),斜率逐漸減小,電阻逐漸增大.對應(yīng)P點,燈泡的電阻等于過P點的切線斜率的倒數(shù).

解答 解:A、B圖線的斜率逐漸減小,說明電阻逐漸增大.故A正確.
B、C、對應(yīng)P點,小燈泡的電阻為R=$\frac{{U}_{1}}{{I}_{2}}$≠$\frac{{U}_{1}}{{I}_{2}-{I}_{1}}$.故B錯誤,C正確;
D、P點的功率P=UI,故可以用圖中矩形PQOM所圍的面積表示功率;故D正確;
本題選錯誤的;故選:B

點評 本題要注意明確燈泡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其處理方法應(yīng)按非線性元件進行處理!但在每一固定溫度時,歐姆定律都是適用的.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所示,有一金屬棒ab,質(zhì)量m為5g,電阻R為1Ω,可以無摩擦地在兩條軌道上游動,軌道間距d=10cm,電阻不計,軌道平面與水平面間的夾角θ為30°,整個裝置處于磁感應(yīng)強度B為0.4T,方向豎直向上的勻強磁場中回路中電源電壓U為2V,求變阻器的電阻R1為多大時,金屬棒恰好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力學(xué)單位制中基本物理量是長度、質(zhì)量、力
B.力學(xué)單位制中基本物理量是:kg、m、s
C.物體只有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才有慣性
D.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其大小僅與物體質(zhì)量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果如圖所示電路,一直電源電動勢E=3V,內(nèi)阻r=4Ω,外電路電阻R1、R2、R3的值均為4Ω,試求:
(1)外電路總阻值
(2)電流變示數(shù),電壓表示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如圖所示,兩帶電平行板A、B間的電場為勻強電場,場強E=4.0×102V/m,兩板相距d=16cm,板長L=30cm.一帶電量q=1.0×10-16C、質(zhì)量m=1.0×10-22kg的粒子沿平行于板方向,從兩板的正中間射入電場后向著B板偏轉(zhuǎn),不計帶電粒子所受重力,則粒子帶正電荷(填“正”或“負”);要使粒子恰能飛出電場,粒子飛入電場時的速度v0=1.5x104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一個物體先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停了一會兒,又做勻速直線運動返回原出發(fā)點,圖中哪個位移圖線比較正確地描述了這一過程(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如圖所示,甲為一列沿x軸傳播的簡諧波在t=0.1s時刻的波形圖象,乙表示該波在傳播介質(zhì)中x=2m處的質(zhì)點a從t=0時起的振動圖象.則( 。
A.該波的周期是0.1C
B.該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
C.t=0.05 s時,質(zhì)點“在負的最大位移處
D.從t=0.10 s到t=0.25s,質(zhì)點a通過的路程為40 cm
E.t=0.25s,x=4 m處的質(zhì)點b的加速度沿y軸負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塊,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xiàn)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和物塊速度v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分別如甲圖和乙圖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兩圖線可以求得物塊的質(zhì)量m=1kg,物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電動機M和電燈L并聯(lián)之后接在直流電源上,電動機內(nèi)阻r′=1Ω,電燈燈絲電阻R=10Ω,電源電動勢ε=12V,內(nèi)阻r=1Ω,電壓表讀數(shù)為10V.求:
(1)流過電源的電流
(2)電源的輸出功率
(3)電動機對外輸出的機械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