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某同學在豎直懸掛的彈簧下加掛鉤碼,探究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表是該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時彈簧始終未超過彈性限度.
砝碼質量m(×10-3kg)0306090120150
彈簧總長度L(×10-2 m)6.07.28.39.510.611.8
(1)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中作出彈力F跟彈簧伸長量x關系的圖象;并由圖象可得彈力F跟彈簧伸長量x的關系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與伸長量成正比
(2)根據(jù)圖象得到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是25N/m.

分析 (1)采用描點法作出F-x圖象.根據(jù)圖象的特點分析彈力F跟彈簧伸長量x的關系.
(2)斜率表示勁度系數(shù),由幾何知識求解.

解答 解:(1)當鉤碼質量為0時,即彈簧所受拉力為零,長度為6.0cm,則可知彈簧的原長為6.0×10-2 m.
則知彈力為30×10-3×10N=0.3N時,伸長量為1.2×10-2 m;
彈力為60×10-3×10N=0.6N時,伸長量為2.3×10-2 m;
彈力為90×10-3×10N=0.9N時,伸長量為3.5×10-2 m;
彈力為120×10-3×10N=1.2N時,伸長量為4.6×10-2 m;
彈力為150×10-3×10N=1.5N時,伸長量為5.8×10-2 m;
作出彈力F跟彈簧伸長量x關系的圖象如圖.
圖象是過原點的一條傾斜直線,說明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與伸長量成正比.
(2)根據(jù)F=kx,知圖線的斜率等于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則得 k=$\frac{F}{x}$=$\frac{1.50}{0.06}$=25N/m
故答案為:
(1)作出彈力F跟彈簧伸長量x關系的圖象如圖.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彈力與伸長量成正比.
(2)25.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胡克定律F=kx,知道圖線的斜率表示勁度系數(sh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一列橫波在某時刻的波形圖線如圖所示,由此可知( 。
A.若波是從右向左傳播,則d質點向上運動
B.若波是從右向左傳播,則c質點向下運動
C.若a質點向下運動,則波是從左向右傳播
D.若b質點向下運動,則波是從右向左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一導體球A帶有正電荷,當只有它存在時,它在空間P點產(chǎn)生的電場強度的大小為EA.在A球球心與P點連線上有一帶負電的點電荷B,當只有它存在時,它在空間P點產(chǎn)生的電場強度大小為EB,當A、B同時存在時,根據(jù)場強疊加原理,P點的場強大小應為( 。
A.EBB.EA+EBC.|EA-EB|D.以上說法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一個物體由靜止開始勻速直線運動,測得它在第4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4.2m/s.求:
(1)物體在第六秒內(nèi)的位移;
(2)物體在第5s末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從A點開始向右運動,經(jīng)過2.5s后與距離A點5m的豎直墻壁碰撞,若碰撞時間極短可忽略不計,碰后小球返回,整個過程速率不變,以A點為計時起點和位移參考點,并且規(guī)定向右為正方向,則小球在第3s內(nèi)和前3s內(nèi)的位移分別是( 。
A.2 m,6 mB.2 m,4 mC.0,4 mD.0,-4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靜止在斜坡上的汽車,斜坡對它的作用力按性質分有彈力和摩擦力,按效果分有壓力和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靜電力常量的數(shù)值不是由實驗得出的
B.點電荷就是體積和帶電量都很小的帶電體
C.點電荷不一定是體積很小的帶電體
D.據(jù)F=$\frac{k{q}_{1}{q}_{2}}{{r}^{2}}$知,當r趨于0時,F(xiàn)為無窮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重力和重心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物體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沒有施力物體
B.物體從高處下落,在下落過程中不受重力
C.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必在物體的幾何中心處
D.重心可能在物體上,也可能在物體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關于布朗運動說法正確的是( 。
A.布朗運動溫度越高現(xiàn)象越明顯B.布朗運動就是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C.布朗運動反映了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D.空氣中的塵埃的運動就是布朗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