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3-5所示,相距l的兩小球A、B位于同一高度h(lh均為定值).將AB水平拋出的同時,B自由下落.AB與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變,豎直分速度大小不變、方向相反.不計空氣阻力及小球與地面碰撞的時間,則(  )

圖13-5

A.AB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決于A的初速度

B.AB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相碰,此后就不會相碰

C.A、B不可能運動到最高處相碰

D.A、B一定能相碰


解析:A、B兩球在第一次落地前豎直方向均做自由落體運動,若在落地時相遇,此時A球水平拋出的初速度v0,hgt2,則v0l ,只要A的水平初速度大于v0,A、B兩球就可在第一次落地前相碰,A正確;若A、B在第一次落地前不能碰撞,則落地反彈后的過程中,由于A向右的水平速度保持不變,所以當(dāng)A的水平位移為l時,即在t時,AB一定相碰,在t時,A、B可能在最高點,也可能在豎直高度h中的任何位置,所以B錯誤,C錯誤,D正確.

答案:AD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6-14所示,ACB是一光滑的、足夠長的、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形框架,其中CA、CB邊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θ.PQ兩個輕質(zhì)小環(huán)分別套在CA、CB上,兩根細(xì)繩的一端分別系在PQ環(huán)上,另一端和一繩套系在一起,結(jié)點為O.將質(zhì)量為m的鉤碼掛在繩套上,OP、OQ兩根細(xì)繩拉直后的長度分別用L1L2表示,若L1 L2=2∶3,則兩繩受到的拉力之比F1F2等于(  )

圖6-14

A.2∶3                                 B.1∶1

C.4∶9                                 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0-7所示,一名消防隊員在模擬演習(xí)訓(xùn)練中,沿著長為12 m的豎立在地面上的鋼管往下滑.已知這名消防隊員的質(zhì)量為60 kg,他從鋼管頂端由靜止開始先勻加速再勻減速下滑,滑到地面時速度恰好為零.如果他加速時的加速度大小是減速時的2倍,下滑的總時間為3 s,g取10 m/s2,那么該消防隊員(  )

A.下滑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4 m/s

B.加速與減速過程的時間之比為1∶2

C.加速與減速過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為1∶7

D.加速與減速過程的位移之比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2-3中,套在豎直細(xì)桿上的環(huán)A由跨過定滑輪的不可伸長的輕繩與重物B相連.由于B的質(zhì)量較大,故在釋放B后,A將沿桿上升,當(dāng)A環(huán)上升至與定滑輪的連線處于水平位置時,其上升速度v1≠0,若這時B的速度為v2,則(  )

A.v2v1                                B.v2v1

C.v2≠0                                D.v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2-11所示,一個長直輕桿兩端分別固定一個小球AB,兩球的質(zhì)量均為m,兩球半徑忽

略不計,桿AB的長度為l,現(xiàn)將桿AB豎直靠放在豎直墻上,輕輕振動小球B,使小球B在水平地面上由靜止向右運動,求當(dāng)A球沿墻下滑距離為A、B兩球的速度vAvB的大小.(不計一切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xué)利用如圖13-10所示的兩種裝置探究平拋運動,方案如下:

裝置1

 

裝置2

圖13-10

裝置1:用小錘打擊金屬片,A球水平拋出,同時B球自由下落.仔細(xì)觀察A、B兩球是否同時落到水平地面上.若同時落地,則說明水平分運動是勻速運動,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裝置2:豎直管A上端要高于水面,這樣可在較長時間內(nèi)得到穩(wěn)定的細(xì)水柱.水平管B噴出水流,在緊靠水流、平行于水流的玻璃板上用彩筆描出水流的軌跡,這就是平拋運動的軌跡.

找出以上敘述中不當(dāng)之處并寫到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4-3所示,長為L的輕桿,一端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轉(zhuǎn)軸O上,桿隨轉(zhuǎn)軸O在豎直平面內(nèi)勻速轉(zhuǎn)動,角速度為ω,某時刻桿對球的作用力恰好與桿垂直,則此時桿與水平面的夾角θ是(  )

圖14-3

A.sinθ                        B.tanθ

C.sinθ                        D.ta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由月球車(如圖15-3甲)和著陸器組成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從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升空,飛行約18 min后,嫦娥三號進(jìn)入如圖乙所示的地月轉(zhuǎn)移軌道AB,A為入口點,B為出口點.嫦娥三號在B點經(jīng)過近月制動,進(jìn)入距離月面100公里的環(huán)月圓軌道,然后擇機(jī)在月球虹灣地區(qū)實現(xiàn)軟著陸,展開月面巡視勘察.已知月球和地球的質(zhì)量之比約為,圖乙中環(huán)月圓軌道的半徑與地球半徑之比約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約為7.9 km/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5-3

A.嫦娥三號進(jìn)入地月轉(zhuǎn)移軌道前,在近地圓軌道運行的速度大于7.9 km/s

B.嫦娥三號在圖乙中環(huán)月圓軌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約為1.8 km/s

C.?dāng)y帶月球車的著陸器在月球上著陸過程中一定處于失重狀態(tài)

D.由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較小,故月球車在月球上執(zhí)行巡視探測任務(wù)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8-9所示,將質(zhì)量均為m、厚度不計的兩物塊A、B用輕質(zhì)彈簧相連接.第一次只用手托著B物塊置于H高處靜止,現(xiàn)將彈簧鎖定,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Ep,現(xiàn)由靜止釋放A、B,B物塊著地后速度立即變?yōu)榱�,同時彈簧鎖定解除,在隨后的過程中B物塊恰能離開地面但不繼續(xù)上升.第二次用手拿著AB兩物塊,使得彈簧豎直并處于原長狀態(tài),此時物塊B離地面的距離也為H,然后由靜止同時釋放A、B,B物塊著地后速度同樣立即變?yōu)榱悖螅?/p>

圖18-9

(1)第二次釋放A、B后,A上升至彈簧恢復(fù)原長時的速度v1;

(2)第二次釋放A、B后,B剛要離地時A的速度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
闂備胶枪妤犲繘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搁崑濠囧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