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題設(shè)條件,從A點沿y軸正方向射出的帶電粒子剛好從C點垂直于y軸進(jìn)入電場,由幾何關(guān)系知道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再由洛侖茲力提供向心力可以求得磁感應(yīng)強(qiáng)度的大。
(2)由于所有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等于磁場圓的半徑,可以證明:沿不同方向進(jìn)入磁場的帶電粒子離開磁場時方向均沿x軸正方向進(jìn)入電場,之后做類平拋運動,顯然運動時間最長的帶電粒子是從D點水平射出的粒子,由類平拋運動運動規(guī)律就能求出打在x軸的最遠(yuǎn)點.
(3)若將第一象限的電場改為沿x軸負(fù)方向,則粒子從磁場水平射出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至速度為零,再沿x軸負(fù)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進(jìn)入磁場做勻速圓周運動,由于速度方向反向,則粒子所受洛侖茲力反向,最后從D點射出磁場,這就是磁聚焦的大原理.
解答 解:(1)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從A點到C點的過程中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為$\frac{1}{4}$個圓弧,軌跡半徑r=R
由 Bqv0=$m\frac{{{v}_{0}}^{2}}{r}$
得:B=$\frac{m{v}_{0}}{qR}$
(2)沿不同方向進(jìn)入磁場的帶電粒子離開磁場時的速度大小均為v0,方向均平行于x軸,其臨界狀態(tài)為粒子從D點沿x軸正方向離開磁場,分析粒子從D點離開磁場的情
況,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為t1=$\frac{1}{2}T$,T=$\frac{2πR}{{v}_{0}}$,
得t1=$\frac{πR}{{v}_{0}}$
從D點平行于x軸運動至y軸的時間t2=$\frac{R}{{v}_{0}}$
在第一象限內(nèi)運動過程中,粒子做類平拋運動,設(shè)運動時間為t3,則
x0=v0t,2R=$\frac{1}{2}a{{t}_{3}}^{2}$,a=$\frac{qE}{m}$
解得t3=2$\sqrt{\frac{mR}{Eq}}$,x0=2v0$\sqrt{\frac{mR}{Eq}}$
則t1+t2+t3=$\frac{(π+1)R}{{v}_{0}}+2\sqrt{\frac{mR}{Eq}}$
帶電粒子到達(dá)x軸時的橫坐標(biāo)范圍為(0,2v0$\sqrt{\frac{mR}{Eq}}$)
到達(dá)x軸的運動時間的范圍為($\frac{R}{{v}_{0}}$,$\frac{(π+1)R}{{v}_{0}}+2\sqrt{\frac{mR}{Eq}}$)
(3)將第一象限內(nèi)的電場方向改為沒x軸負(fù)方向時,帶電粒子將從A點正上方的D點離開磁場.
答:(1)勻強(qiáng)磁場的磁惑應(yīng)強(qiáng)度大小B為$\frac{m{v}_{0}}{qR}$.
(2)帶電粒子到達(dá)x軸時的橫坐標(biāo)范圍是(0,2v0$\sqrt{\frac{mR}{Eq}}$),帶電粒子到達(dá)x軸前運動時間的范
圍是($\frac{R}{{v}_{0}}$,$\frac{(π+1)R}{{v}_{0}}+2\sqrt{\frac{mR}{Eq}}$)
(3)如果將第一象限內(nèi)的電場方向改為沿x軸負(fù)方向,帶電粒子將從D點離開磁場.
點評 本題的關(guān)鍵點是帶電粒子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恰與磁場圓的半徑相等,可以證明兩圓心與兩交點構(gòu)成菱形,所以兩對邊平行,從而離開磁場中速度方向水平向右.這也是磁聚焦的大原理.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地球大氣層空氣分子總數(shù)為$4π\(zhòng)frac{{{N_A}{P_0}{R^2}}}{Mg}$ | |
B. | 地球大氣層空氣分子總數(shù)為$4π\(zhòng)frac{{{N_A}{P_0}Rh}}{Mg}$ | |
C. | 空氣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為$\root{3}{{\frac{Mgh}{{{N_A}{P_0}}}}}$ | |
D. | 空氣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為$\root{3}{{\frac{{Mg{R^2}}}{{{N_A}{P_0}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塊P始終受四個力的作用 | |
B. | 水平直桿ab對物塊P的作用力大小變化 | |
C. | 小球Q運動的線速度變小 | |
D. | 小球Q運動的周期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P1=$\frac{{U}^{2}S}{pL}$ | B. | P1=$\frac{pL{P}^{2}}{{U}^{2}S}$ | C. | P2=P-$\frac{{U}^{2}S}{pL}$ | D. | P2=P(1-$\frac{pL{P}^{2}}{{U}^{2}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