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關于力學單位制說法中正確的是( 。
A.kg、J、N是導出單位
B.在國際單位制中,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是F=ma
C.kg、m、s是基本單位
D.單位制中的導出單位可以用基本單位來表達

分析 國際單位制中力學規(guī)定了三個基本物理量.分別為長度、質(zhì)量、時間,它們的單位為力學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而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推到出來的物理量的單位叫做導出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是F=ma.

解答 解:A、kg是基本單位,J、N是導出單位,故A錯誤.
B、在國際單位制中,1N=1kg•m/s2,則知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是F=ma,故B正確
C、kg、m、s是力學單位制的基本單位,故C正確.
D、單位制中的導出單位可以根據(jù)物理公式用基本單位來表達,故D正確.
故選:BC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要了解力學三個基本單位:kg、m、s,知道導出單位與基本單位的關系.要注意N是導出單位,不是基本單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某實驗小組研究拋體運動,第一次以速度v1將小球從高度可調(diào)節(jié)的桌子邊緣水平拋出,小球落在A點;第二次將桌子高度降低為原來的一半,以速度v2將小球從桌子邊緣水平拋出,小球也恰好落在A點.求v1與v2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如圖,半徑R=1.0m的光滑圓弧軌道ABC與足夠長的粗糙軌道CD在C處平滑連接,O為圓弧軌道ABC的圓心,B點為圓弧軌道的最低點,半徑OA、OC與OB的夾角分別為53°和37°,將一個質(zhì)量m=1.0kg的物體(視為質(zhì)點)從A點左側(cè)高為h=0.8m處的P點水平拋出,恰從A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圓弧軌道,已知物體與軌道CD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體水平拋出時的初速度大小v0;
(2)物體經(jīng)過B點時受圓弧軌道支持力大小FN
(3)物體在軌道CD上向上運動的最大距離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表示磁場對直線電流的作用,其中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如圖(甲)所示,木桿OA可繞軸O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某同學用此裝置探究穿桿小球在力F作用下加速度與斜面傾角的關系.已知小球的質(zhì)量m=1kg,小球與木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拉力F=8N,方向始終平行桿向上,假定小球與木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始終等于滑動摩擦力,g=10m/s2.試求:

(1)當θ=0°時,小球的加速度大小a0;
(2)若木桿長L=1.9m,傾角為37°,小球在F的作用下由O點開始運動,為保證物塊不沖出頂端A,力F最多作用多長時間;(取sin37°=0.6,cos37°=0.8)
(3)若力F始終作用在小球上,試通過計算推理,在圖(乙)所示坐標系中,作出θ由0o增大到90o過程中α隨θ變化關系圖線.(sin40.4°=$\frac{20-\sqrt{10}}{26}$,sin63°=$\frac{20+\sqrt{10}}{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關于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風吹草動”,草受到了力,但沒有施力物體,說明沒有施力物體的力也是存在的
B.網(wǎng)球運動員用力擊球,網(wǎng)球飛出后仍受到向前的推力
C.只有直接接觸的物體間,才有力的作用
D.每個力都必須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某物體受到四個力的作用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保持其中三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變,使另一個大小為F的力方向轉(zhuǎn)過90°,則此時物體合力為多大( 。
A.FB.$\sqrt{2}$FC.2FD.3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如圖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主動輪O1上兩輪的半徑分別為3r和r,從動輪O2的半徑為2r,A、B、C分別為輪緣上的三點,設皮帶不打滑,則下比例正確的是( 。
A.A、B、C三點的加速度之比aA:aB;aC=6:2:1
B.A、B、C三點的線速度大小之比vA:vB:vC=3:2:2
C.A、B、C三點的角速度之比ωA:ωB:ωC=2:2:1
D.A、B、C三點的加速度之比aA:aB:aC=3: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物理量中,屬于標量的是( 。
A.加速度B.瞬時速率C.平均速度D.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