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1-1-2甲中木箱的P點,用與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圖1-1-2乙中木塊的Q點,用與豎直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20 N的力把木塊抵在墻壁上.試作出甲、乙兩圖中所給力的圖示,并作出丙圖中電燈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實驗小組在利用單擺測定當?shù)刂亓铀俣鹊膶嶒炛校?br />(1)用游標卡尺測定擺球的直徑,測量結(jié)果如圖1所示,則該擺球的直徑為
 
cm.精英家教網(wǎng)
(2)甲同學分別選用四種材料不同、直徑相同的實心球做實驗,記錄的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如下,若要比較準確的計算當?shù)氐闹亓铀俣戎担瑧x用第
 
組實驗數(shù)據(jù).
組別 擺球材料 擺長L/m 最大擺角 全振動次數(shù)N/次
1 0.40 15° 20
2 1.00 50
3 0.40 15° 10
4 1.00 50
(3)乙同學選擇了合理的實驗裝置后,測量出幾組不同擺長L和周期T的數(shù)值,畫出如圖2中T2-L圖象中的實線OM,并算出圖線的斜率為k,則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
 

(4)丙同學也進行了與乙同學同樣的實驗,但實驗后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測量擺長時忘了加上擺球的半徑,則該同學當時做出的T2-L圖象應該是
 

A.虛線①,不平行OM          B.虛線②,平行OM
C.虛線③,平行OM            D.虛線④,不平行OM
(5)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實驗精度的是
 

A.選細線做為擺線;
B.單擺擺動時保持擺線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
C.拴好擺球后,令其自然下垂時測量擺長;
D.計時起止時刻,選在最大擺角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乙同學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了有關“動能定理”研究的實驗.
a)按圖1把實驗器材安裝好,不掛配重,反復移動墊木直到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b)把細線系在小車上并繞過定滑輪懸掛質(zhì)量為100g的配重,接通電源,放開小車,電火花計時器在被小車帶動的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從某點A開始,此后在紙帶上每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依次標為B、C、D、…;
c)測量出B、C、D、…各點與A點的距離,分別記為x1、x2、x3、…;
d)用配重受到的重力分別乘以x1、x2、x3、…,得到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1、W2、W3、…;(重力加速度g=9.80m/s2
e)求出B、C、D、…各點的速度大小,分別記為v1、v2、v3、…,再求出它們的平方v12、v22、v32、…;
6)用縱坐標表示速度的平方v2,橫坐標表示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作出v2-W圖象,并在圖象2中描出(Wi,vi2)坐標點,再連成圖線;(以下計算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1)在步驟d中,該同學測得x4=40.00cm,則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4=
 
J;
(2)該同學得到的v2-W圖象如圖2所示.通過圖象可知,打A點時對應小車的速度v0=
 
m/s;
(3)小車的質(zhì)量M=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6-1-2(乙)所示,某同學設計了一個用打點計時器探索碰撞中不變量的實驗:在小車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動小車A使之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與原來靜止在前方的小車B相碰并粘合成一體,繼續(xù)做勻速直線運動.他設計的具體裝置如圖所示.在小車A后面連著紙帶,電磁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50 Hz,長木板下墊著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甲)

(乙)

圖16-1-2

(1)若已得到打點紙帶如圖16-1-2(甲)所示,并將測得的各計數(shù)點間距標在圖上,A為運動起始的第一點.則應選____________段計算A碰前的速度,應選____________段計算AB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或“BC”、“CD”或“DE”)

(2)已測得小車A的質(zhì)量m1=0.40 kg,小車B的質(zhì)量m2=0.20 kg,由以上測量結(jié)果可得:碰前m1v1為___________kg·m/s,碰后(m1+m2v為____________kg·m/s.

(3)通過以上實驗及計算結(jié)果,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某同學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如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為了完成實驗,除了圖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以下實驗器材中的______
A.秒表  B.天平 C.彈簧測力計  D.毫米刻度尺  E.低壓交流電源
(2)探究小車加速度和力的關系:他先用墊木把長木板的一端墊高來平衡摩擦力.掛上小桶,每次往桶中加入適量的砂來改變小車受到的力,相應地測出小車獲得的加速度.其中一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如圖所示2所示.圖中A、B、C、D、E、F、G是按打點先后順序依次選取的7個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可以求出這次實驗中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甲、乙兩同學用同一裝置做實驗,為方便對比,兩個同學畫圖時橫、縱軸坐標的標度都是一樣的,各自得到了a~F圖線如圖3所示.圖象的斜率不同說明兩位同學使用器材中的______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年江西省新余四中、臨川二中聯(lián)考高考物理模擬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乙同學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了有關“動能定理”研究的實驗.
a)按圖1把實驗器材安裝好,不掛配重,反復移動墊木直到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b)把細線系在小車上并繞過定滑輪懸掛質(zhì)量為100g的配重,接通電源,放開小車,電火花計時器在被小車帶動的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從某點A開始,此后在紙帶上每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依次標為B、C、D、…;
c)測量出B、C、D、…各點與A點的距離,分別記為x1、x2、x3、…;
d)用配重受到的重力分別乘以x1、x2、x3、…,得到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1、W2、W3、…;(重力加速度g=9.80m/s2
e)求出B、C、D、…各點的速度大小,分別記為v1、v2、v3、…,再求出它們的平方v12、v22、v32、…;
6)用縱坐標表示速度的平方v2,橫坐標表示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作出v2-W圖象,并在圖象2中描出(Wi,vi2)坐標點,再連成圖線;(以下計算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1)在步驟d中,該同學測得x4=40.00cm,則配重重力所做的功W4=    J;
(2)該同學得到的v2-W圖象如圖2所示.通過圖象可知,打A點時對應小車的速度v=    m/s;
(3)小車的質(zhì)量M=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