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所示,一個電子以100eV的初動能從A點垂直電場線方向飛入勻強電場,在B點離開電場時,其速度方向與電場線成150°角,則A與B兩點間的電勢差為(  )
A.300VB.-300VC.-100VD.-$\frac{100}{3}$V

分析 電子垂直進入勻強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根據(jù)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求出經(jīng)過B點時的速度,根據(jù)動能定理求解A、B兩點間的電勢差.

解答 解:由題意知:
vcos60°=v0
解得:v=2v0
又qU=△Ek=$\frac{1}{2}$mv2-$\frac{1}{2}$mv02=$\frac{3}{2}$mv02=3×100=300eV
電子帶負電,故AB兩點間電勢差U=-300V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之間的關(guān)系,注意運用動能定理求電勢差,也可以根據(jù)類平拋運動的特點,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xué)結(jié)合求解.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電路為歐姆表原理圖,電池的電動勢E=1.5V,G為電流表,滿偏電流為200μA.當(dāng)調(diào)好零后,在兩表筆間接一被測電阻Rx時,電流表G的指針示數(shù)為50μA,那么Rx的值為(  )
A.7.5 kΩB.22.5 kΩC.15 kΩD.30 k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宇航員在某星球表面做平拋運動,測得物體離星球表面的高度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甲所示、水平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拋出的初速度為5 m/sB.物體落地時的速度為20 m/s
C.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8 m/s2D.物體受到星球的引力大小為8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小球以vo的水平初速度從O點拋出后,恰好擊中傾角為θ的斜面上的A點,小球到達A點時的速度方向恰好與斜面垂直,如圖,A點距斜面底邊(即水平地面)的高度為h,當(dāng)?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以下正確的敘述是( 。
A.可以求出小球從O到達A點時間內(nèi)速度的改變量
B.可以求出小球由O到A過程中,動能的變化
C.可以求出小球從A點反彈后落至水平地面的時間
D.可以求出小球拋出點O距斜面端點B的水平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兩個相同的物體位于同一高度處,其中一個水平拋出,另一個沿光滑斜面從靜止自由下滑,問哪一個物體先到達地面?到達地面時,兩者速率是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一個物體(可視為質(zhì)點)沿豎直放置的圓環(huán)的不同傾角的斜面下滑到圓環(huán)上的另一點,若開始均由頂點A從靜止釋放.則物體到達圓環(huán)的時間t(斜面粗糙時,μ是相同的)( 。
A.若斜面光滑,則斜面越陡(α越。瑃越小
B.若斜面光滑,t均相等
C.若斜面光滑,則斜面越陡(α越小),t越大
D.若斜面粗糙,則斜面越陡(α越小),t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根據(jù)力對物體做功的條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工人扛著行李在水平路面上勻速前進時,工人對行李做正功
B.工人扛著行李從一樓走到三樓,工人對行李做正功
C.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做的功大小相等,并且其代數(shù)和為0
D.在水平地面上拉著一物體運動一圈后又回到出發(fā)點,則由于物體位移為0,所以摩擦力不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試驗中,測量頭的分劃板中心刻線與某條亮紋中心對齊,將該亮紋定為第1條亮紋,此時手輪上的示數(shù)如圖1所示,然后同方向轉(zhuǎn)動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刻線與第6條亮紋中心對齊,記下此時圖2中手輪上的示數(shù)13.820mm,求得相鄰亮紋的間距△x為2.310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一個匝數(shù)為200的矩形線圈abcd位于理想邊界勻強磁場中,邊界左邊磁感應(yīng)強度為0,邊界右邊磁感強度大小為0.8T、初始位置如圖所示,線圈以ab為軸勻速轉(zhuǎn)動,角速度為5rad/s,已知ad=15cm,ab=10cm,線圈的總電阻是100Ω.求:
(1)規(guī)定電流方向沿abcd為正方向,在直角坐標(biāo)系畫出圈內(nèi)感應(yīng)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圖象.(至少畫出兩個周期)
(2)求出該感應(yīng)電流的有效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