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50%
14.一個力的大小為10N,它可分解為兩個分力,其結果可能為( �。�
A.20N    8NB.6N      3NC.30N     28ND.4N      8N

分析 根據(jù)兩個分力的合力在兩個分力之差與兩個分力之和之間,分析兩個力的大小可能值.

解答 解:A、20 N和8 N的合力范圍是12N≤F≤28N,所以不可能是大小為10N分解得兩個力,故A錯誤;
B、6 N、3 N的合力范圍是3N≤F≤9N,所以不可能是大小為10N分解得兩個力,故B錯誤;
C、30 N、28 N的合力范圍是2N≤F≤58N,所以可能是大小為10N分解得兩個力,故C正確;
D、4 N、8N的合力范圍是4N≤F≤12N,所以可能是大小為10N分解得兩個力,故D正確;
故選:CD.

點評 本題求解分力的范圍與確定兩個力的合力范圍方法相同.基本題.也可以采用代入法,將各個選項代入題干檢驗,選擇符合題意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4.如圖所示,小車A、小物塊B由繞過輕質(zhì)定滑輪的細線相連,小車A放在足夠長的水平桌面上,B、C兩小物塊在豎直方向上通過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相連,C放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用手控制住A,并使細線剛剛拉直但無拉力作用,并保證滑輪左側細線豎直、右側細線與桌面平行,已知A、B的質(zhì)量均為2m,C的質(zhì)量為m,A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重力加速度為g,彈簧的彈性勢能表達式為EP=kx22,式中k是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x是彈簧的伸長量或壓縮量.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開始時,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對A施加一個恒定的水平拉力F后,A向右運動至速度最大時,C恰好離開地面,求此過程中:
(1)拉力F的大�。�
(2)C恰好離開地面時A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一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的大小為6m/s,3s后的速度大小變?yōu)?2m/s,在這3s的時間內(nèi),該物體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 �。�
A.可能小于4m/s2B.可能大于8m/s2C.可能等于6m/s2D.一定等于6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B.伽利略認為,重物與輕物應該下落得同樣快
C.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
D.伽利略用實驗直接證實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汽車初速度v0=20m/s,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5m/s2,求:
(1)開始剎車后2s內(nèi)汽車的位移;
(2)開始剎車后5s內(nèi)汽車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關于速度和加速度,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B.物體的加速度增大,物體的速度可能減小
C.物體的速度改變量△v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
D.加速度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兩個質(zhì)點甲與乙,同時由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一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第4 s末甲、乙將會相遇B.在第2 s末甲、乙將會相遇
C.在2 s內(nèi),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D.在第2 s內(nèi)甲、乙位移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小球用輕繩懸掛于小車的車廂頂部,小車在水平地面上加速運動,小球與車廂相對靜止,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恒為θ,重力加速度為g,則輕繩上的拉力大小為\frac{mg}{cosθ},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gta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短跑運動員在直線跑到上訓練時,從靜止開始加速,第1s、第2s、第3s、第4s內(nèi)通過的位移分別為2m、4m、6m、8m.下列關于該運動的描述正確的是( �。�
A.4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5m/s
B.在第3s內(nèi)和第4s內(nèi)的平均速度都是7m/s
C.第3s末的瞬時速度一定是7m/s
D.前4s內(nèi)該運動員可能是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