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29607  129615  129621  129625  129631  129633  129637  129643  129645  129651  129657  129661  129663  129667  129673  129675  129681  129685  129687  129691  129693  129697  129699  129701  129702  129703  129705  129706  129707  129709  129711  129715  129717  129721  129723  129727  129733  129735  129741  129745  129747  129751  129757  129763  129765  129771  129775  129777  129783  129787  129793  129801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線運動,t=0時刻同時經(jīng)過公路旁的同一個路標.在描述兩車運動的v-t圖中(如圖),直線a、b分別描述了甲乙兩車在0-20s的運動情況.關于兩車之間的位置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0-10 s內兩車逐漸靠近B.在10-20 s內兩車逐漸靠近
C.兩車再次相遇的時刻為t=10 sD.兩車的最大距離為2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為A和B兩質點的位移-時間圖象,則( 。
A.當t=0時,A、B兩質點的位移均不為零
B.在運動過程中,A質點運動得比B慢
C.當t=t1時,兩質點相遇
D.當t=t1時,兩質點位移大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在光滑絕緣水平面上,三個帶電小球a,b和c分別位于邊長為l的正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a、b帶正電,電荷量均為q,c帶負電.整個系統(tǒng)置于方向水平的勻強電場中.已知靜電力常量為k.若 三個小球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勻強電場場強的大小為(  )
A.$\frac{\sqrt{3}kq}{3{l}^{2}}$B.$\frac{\sqrt{3}kq}{{l}^{2}}$C.$\frac{2kq}{{l}^{2}}$D.$\frac{\sqrt{3}kq}{2{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在物理學發(fā)展的過程中,許多物理學家的科學發(fā)現(xiàn)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對以下幾位物理學家所作科學貢獻的表述中,不正確的說法是(  )
A.庫侖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
B.愛因斯坦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
C.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
D.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體力學的基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所示是用來測定角度θ的電容式傳感器.當動片與定片之間的角度θ發(fā)生變化時,引起極板正對面積S的變化,使電容C發(fā)生變化,知道C的變化,就可以知道θ的變化情況.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
A.θ變大,則C變大B.θ變大,則C變小C.θ變小,則C變大D.θ變小,則C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某物理小組欲測量小滑塊與木板表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μ,該小組在實驗室找到了兩塊相同的長木板、鐵架臺、滑塊、秒表、刻度尺等實驗器材.
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該實驗小組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讓兩塊木板對接,一塊木板斜放形成斜面,另一塊木板水平放置,并使連接處圓滑
②在斜面上確定一個點A1,用鉛垂線確定點A1在水平桌面上的投影點O
③用刻度尺測量A1與斜面底端A2之間的距離s1
④用刻度尺測量A1到水平桌面上O點的距離h
⑤讓滑塊從A1點由靜止開始下滑,經(jīng)A2后停在水平板上的A3
⑥用刻度尺測量A3到O點的距離S2
(2)在該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過程中,不需要的實驗儀器是秒表,不必要的實驗步驟是③.
(3)根據(jù)該實驗的測量數(shù)據(jù),得到木板與滑塊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h}{{S}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一個小球在液體里運動,會受到一種類似于摩擦的液體阻力的作用,叫做粘滯力.如果液體無限深廣,計算粘滯力的關系式為F=3πDηv,其中D為小球直徑,v為小球在液體中的運動速度,η稱作粘滯系數(shù).
實驗創(chuàng)新小組的同學們通過下面實驗測量了某液體的粘滯系數(shù).

(1)取一個裝滿液體的大玻璃缸,放在水平桌面上,將質量為1kg的小鋼球沉入液體底部,可以忽略除粘滯力以外的所有摩擦阻力的作用.將一根細線拴在小鋼球上,細線另一端跨過定滑輪連接砝碼盤.在玻璃缸內靠左端固定兩個光電門A、B,光電門的感光點與小鋼球的球心在同一條水平線上.
(2)測出小鋼球直徑為5.00cm,將鋼球由玻璃缸底部右側釋放,調整砝碼數(shù)量以及釋放小鋼球的初始位置,確保小鋼球通過兩個光電門的時間相同.若某次測出小鋼球通過兩個光電門的時間均為0.025s,則可得小鋼球此時運動的速度大小為2.0m/s.
(3)記錄此時砝碼盤以及砝碼的總質量m=60g,由計算粘滯力的關系式可得液體的粘滯系數(shù)為η=0.62N•s/m2
(4)改變砝碼數(shù)量,重復第(2)、(3)步驟的實驗,測出不同質量的砝碼作用下,小鋼球勻速運動速度.由表中數(shù)據(jù),描點連線,作出粘滯力隨速度變化的圖象(如圖2).
12345678
砝碼盤以及砝碼的總質量m/g30405060708090100
粘滯力F/N0.300.400.500.600.700.800.901.0
小鋼球勻速運動速度v/m•s-11.31.82.22.03.13.54.04.4
根據(jù)計算粘滯力的關系式和圖象,可得該液體的粘滯系數(shù)為η=0.48N•s/m2.(所有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某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測定滑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其中a是滑塊(可視為質點),b是可以固定于桌面的滑槽(滑槽末端與桌面相切)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A.如圖甲所示.將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右端,滑槽的末端N與桌面的右端M對齊,讓滑塊a從滑槽上最高點由靜止釋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并測出MO的高度為h、OP的距離為x0;
B.如圖乙所示.將滑槽沿桌面向左移動一段距離,測出滑槽的末端N與桌面的右端M的距離為L,讓滑塊a再次從滑槽上最高點由靜止釋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點.測出0P′的距離為x;改變L,重復上述實驗.分別記錄幾組實驗數(shù)據(jù).已知滑塊離開桌面時的速度與滑塊在地面上落點的水平位移的關系為v=kx(k為已知常量),不計空氣阻力,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測量滑塊的質量m,
(2)根據(jù)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做出x2-L關系的圖象如圖丙所示,則可求滑塊a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是μ=$\frac{{k}^{2}({x}_{1}^{2}-{x}_{2}^{2})}{2gL}$
(3)若更換不同材料的滑塊使滑塊a與滑塊b間摩擦阻力減小,使得滑塊a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測量結果將不變(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小組測量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測量木塊在水平木板上運動的加速度a.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從某個清晰的點O開始,每5個打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依次標出1、2、3…,量出1、2、3…點到O點的距離分別為s1、s2、s3…,從O點開始計時,1、2、3…點對應時刻分別為t1、t2、t3…,求得$\overline{{v}_{1}}$=$\frac{{s}_{1}}{{t}_{1}}$,$\overline{{v}_{2}}$=$\frac{{s}_{2}}{{t}_{2}}$,$\overline{{v}_{3}}$=$\frac{{s}_{3}}{{t}_{3}}$…. 作出$\overline{v}$-t圖象如圖丙所示.圖線的斜率為k,截距為b.則木塊的加速度a=2k;b的物理意義是O點的瞬時速度.
(2)實驗測得木塊的加速度為a,還測得鉤碼和木塊的質量分別為m和M,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葹間,則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mg-(m+M)a}{Mg}$.
(3)關于上述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C.
A.木板必須保持水平
B.調整滑輪高度,使細線與木板平行
C.鉤碼的質量應遠小于木塊的質量
D.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的阻力是產生誤差的一個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物理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為了測量小物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如圖甲所示,在已知傾角為θ的斜面上,靠近斜面底端安置一光電門,小物塊帶有遮光片,遮光片的寬度為d,從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物塊,記錄釋放時遮光片到光電門的距離x和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

(1)實驗開始之前某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光電門遮光片的寬度如圖乙所示,則遮光片的寬度為1.050cm.
(2)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結合題中測量的物理量寫出小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μ=$tanθ\;\;-\frac{iyts72g^{2}}{2gx{t}^{2}cosθ}$(用題中所給的字母表示).
(3)為了減小實驗帶來的偶然誤差,可采用多次測量的方法.將小物塊從斜面上不同位置釋放,測出多組小物塊到光電門的距離x和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通過圖象法來得到小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了使圖象直觀易于觀察與測量(即圖象為一直線),那么坐標系的中橫坐標用x表示,縱坐標用$\frac{1}{{t}^{2}}$表示,測得圖象的斜率值為k,則小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為μ=tanθ-$\frac{pwndrdu^{2}}{2kgcosθ}$(用題中所給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