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18甲所示,三個物體A、B、C靜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體A、B用一輕質(zhì)彈簧連接,并用細線拴連使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此時彈簧長度L=0.1m;三個物體的質(zhì)量分別為mA=0.1kg、mB=0.2kg和mC=0.1kg,F(xiàn)將細線燒斷,物體A、B在彈簧彈力作用下做往復運動(運動過程中物體A不會碰到物體C)。若此過程中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并設以向右為正方向,從細線燒斷后開始計時,物體A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18乙所示。求:
(1)物體B運動速度的最大值;
(2)從細線燒斷到彈簧第一次伸長到L1=0.4m時,物體B運動的位移大。
(3)若在某時刻使物體C以vC=4m/s的速度向右運動,它將與正在做往復運動的物體A發(fā)生碰撞,并立即結合在一起,試求在以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可能具有的最大彈性勢能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動車組列車(如圖17所示)是由幾節(jié)自帶動力的車廂(動車)加幾節(jié)不帶動力的車廂(拖車)編成一組,它將動力裝置分散安裝在多節(jié)車廂上。在某次試運行中共有4節(jié)動車和4節(jié)拖車組成動車組,每節(jié)動車可以提供Pe=750kW的額定功率,每節(jié)車廂平均質(zhì)量為m=20t。該次試運行開始時動車組先以恒定加速度a=0.5m/s2啟動做直線運動,達到額定功率后再做變加速直線運動,總共經(jīng)過550s的時間加速后,動車組便開始以最大速度vm=270km/h勻速行駛。設每節(jié)動車在行駛中的功率相同,行駛過程中每節(jié)車廂所受阻力相同且恒定。求:
(1)動車組在勻加速階段的牽引力大小;
(2)動車組在整個加速過程中每節(jié)動車的平均功率;
(3)動車組在整個加速過程中所通過的路程(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16所示,水平光滑軌道AB與豎直半圓形光滑軌道在B點平滑連接,AB段長x=10m,半圓形軌道半徑R=2.5m。質(zhì)量m=0.10kg的小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從A點由靜止開始運動,經(jīng)B點時撤去力F,小滑塊進入半圓形軌道,沿軌道運動到最高點C,從C點水平飛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若小滑塊從C點水平飛出后又恰好落在A點。求:
①滑塊通過C點時的速度大;
②滑塊剛進入半圓形軌道時,在B點對軌道壓力的大小;
(2)如果要使小滑塊能夠通過C點,求水平恒力F應滿足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物理學中,常常用等效替代、類比、微小量放大等方法來研究問題。如在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后,卡文迪許利用微小量放大法由實驗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G的數(shù)值,圖15所示是卡文迪許扭秤實驗示意圖?ㄎ牡显S的實驗常被稱為是“稱量地球質(zhì)量”的實驗,因為由G的數(shù)值及其他已知量,就可計算出地球的質(zhì)量,卡文迪許也因此被譽為第一個稱量地球的人。
(1)若在某次實驗中,卡文迪許測出質(zhì)量分別為m1、m2相距為r的兩個小球之間引力的大小為F,求萬有引力常量G;
(2)若已知地球半徑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萬有引力常量為G,忽略地球自轉(zhuǎn)的影響,請推導出地球質(zhì)量及地球平均密度的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14所示,傾角θ=37°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長度L=3.0m。質(zhì)量m=0.10kg的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已知sin37°=0.60,cos37°=0.80,空氣阻力可忽略不計,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滑塊滑到斜面底端時速度的大;
(2)滑塊滑到斜面底端時重力對物體做功的瞬時功率大;
(3)在整個下滑過程中重力對滑塊的沖量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13所示,質(zhì)量m=0.5kg的物體放在水平面上,在F=3.0N的水平恒定拉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物體發(fā)生位移x=4.0m時撤去力F,物體在水平面上繼續(xù)滑動一段距離后停止運動。已知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體在力F作用過程中加速度的大。
(2)撤去力F的瞬間,物體速度的大。
(3)撤去力F后物體繼續(xù)滑動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兩位同學用如圖11所示裝置,通過半徑相同的A、B兩球的碰撞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1)實驗中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
A.斜槽軌道盡量光滑以減小誤差
B.斜槽軌道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C.入射球A每次必須從軌道的同一位置由靜止?jié)L下
D.兩球的質(zhì)量必須相等
(2)測量所得入射球A的質(zhì)量為mA,被碰撞小球B的質(zhì)量為mB,圖11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A從斜軌上的起始位置由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點的位置P,測得平拋射程為OP;再將入射球A從斜軌上起始位置由靜止釋放,與小球B相撞,分別找到球A和球B相撞后的平均落點M、N,測得平拋射程分別為OM和ON。當所測物理量滿足表達式 時,即說明兩球碰撞中動量守恒;如果滿足表達式 時,則說明兩球的碰撞為完全彈性碰撞。
(3)乙同學也用上述兩球進行實驗,但將實驗裝置進行了改裝:如圖12所示,將白紙、復寫紙固定在豎直放置的木條上,用來記錄實驗中球A、球B與木條的撞擊點。實驗時,首先將木條豎直立在軌道末端右側(cè)并與軌道接觸,讓入射球A從斜軌上起始位置由靜止釋放,撞擊點為B′;然后將木條平移到圖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從斜軌上起始位置由靜止釋放,確定其撞擊點P′;再將入射球A從斜軌上起始位置由靜止釋放,與球B相撞,確定球A和球B相撞后的撞擊點分別為M′和N′。測得B′與N′、P′、M′各點的高度差分別為h1、h2、h3。若所測物理量滿足表達式 時,則說明球A和球B碰撞中動量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用如圖9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請回答下列有關此實驗的問題:
(1)該同學在實驗前準備了圖9中所示的實驗裝置及下列輔助器材:
A.交流電源、導線
B.天平(含配套砝碼)
C.秒表
D.刻度尺
E.細線、砂和小砂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填代號)。
(2)打點計時器在小車拖動的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跡,以此記錄小車的運動情況。其中一部分紙帶上的點跡情況如圖10甲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T=0.02s,測得A點到B、C點的距離分別為x1=5.99cm、x2=13.59cm,則在打下點跡B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B= m/s;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 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在驗證“質(zhì)量一定,加速度a與合外力F的關系”時,某學生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如圖10乙所示的a-F圖象,其中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 ,圖線在末端彎曲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8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輕彈簧勁度系數(shù)為k,一端固定在傾角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與物塊A連接;兩物塊A、B質(zhì)量均為m,初始時均靜止,F(xiàn)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拉動物塊B,使B做加速度為a的勻加速運動,A、B兩物塊在開始一段時間內(nèi)的v-t關系分別對應圖乙中A、B圖線(t1時刻A、B的圖線相切,t2時刻對應A圖線的最高點),重力加速度為g,則
A.t2時刻,彈簧形變量為0
B.t1時刻,彈簧形變量為(mgsinθ+ma)/k
C.從開始到t2時刻,拉力F逐漸增大
D.從開始到t1時刻,拉力F做的功比彈簧彈力做的功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類比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對于直線運動,教科書中講解了由v-t圖象求位移的方法。請你借鑒此方法分析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A.由a-t(加速度-時間)圖線和橫軸圍成的面積可以求出對應時間內(nèi)做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量
B.由F-v(力-速度)圖線和橫軸圍成的面積可以求出對應速度變化過程中力做功的功率
C.由F-x(力-位移)圖線和橫軸圍成的面積可以求出對應位移內(nèi)力所做的功
D.由ω-r(角速度-半徑)圖線和橫軸圍成的面積可以求出對應半徑變化范圍內(nèi)做圓周運動物體的線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