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6  8  14  18  20  24  26  30  32  34  35  36  38  39  40  42  44  48  50  54  56  60  66  68  74  78  80  84  90  96  98  104  108  110  116  120  126  134  3002 

苯和苯的同系物說課教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苯分子結構特點、苯的同系物化學性質,使學生了解苯及其同系物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異同。

智能目標:獲得利用對比-聯(lián)想,假設-探究學習方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掌握實驗操作基本要求,仔細觀察現(xiàn)象并作出準確的描述

發(fā)展性目標學習凱庫勒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實事求是和執(zhí)著追求的探索精神。培養(yǎng)學生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重點、難點:苯的同系物化學性質

      教學用具 :苯的化學性質的有關實驗的儀器與藥品、多媒體教學設備

二、說教法:本堂課力求從教學目標、教學程式、教學手段三方面精心安排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時盡可能挖掘教材內涵,從雙基、能力、觀點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在教學方式安排上,以舊知識為基礎溫故知新,水到渠成地引入新知識,符合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突出化學學科的特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化學實驗的多種功能,通過操作、觀察、思維、分析、推理、判斷等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掌握所學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始終抓住結構和性質的關系,邊實驗、邊觀察、邊討論,步步深入,以優(yōu)化的教學方式完成教學任務。

三、說學法:使學生認識物質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又反映結構的辯證關系。通過設疑、實驗探索法:學會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通過現(xiàn)象分析本質。 在實驗的基礎上,聯(lián)系苯的性質,促使學生主動探索、議論苯的同系物的性質,既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知識、發(fā)散思維能力,又為他們認識苯的同系物性質提供對比信息,使學生總結苯和苯的同系物性質相似點與不同點 :苯的同系物的分子里都含有一個苯環(huán)結構,它們可以看作是苯環(huán)上的氫原子被烴基取代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CnH2n-6(n≥6),它們都是芳香烴,它們的通性是都能發(fā)生取代反應,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苯難氧化、但能燃燒)等。

四、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引入復習苯的結構式及其重要的化學性質

(一)、苯的分子結構
  1.三式: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空間構型;結構特征

(二)苯的性質
 、瘢何锢硇再|Ⅱ:化學性質

苯的化學性質,可以概括為較易發(fā)生取代反應,不易發(fā)生加成反應,難以發(fā)生氧化反應。學生練習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練習:下列物質屬于芳香烴的是哪些?

引出苯的同系物概念:
三)、苯的同系物
  1.分子中含有一個苯環(huán),并符合CnH2n-6(n≥6)通式的烴,是苯的同系物。
   等都是苯的同系物。
舉例并強調:苯的同系物的分子里都含有一個苯環(huán)結構,它們可以看作是苯環(huán)上的氫原子被烴基取代的衍生物

  2.由于苯環(huán)上的側鏈位置不同,而使其同分異構現(xiàn)象比較復雜,如分子式為(C8H10)烴中屬芳香烴的就有四種,即:
    

  3.化學性質: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側鏈和苯環(huán)相互影響,使兩者的化學活性均有所活化。
  1)氧化反應:能被高錳酸鉀氧化,若苯環(huán)上只有一個側鏈,則氧化產物均為  (苯甲酸)
  
 。2)取代
  
 。3)加成
  
五、板書設計: 

苯的同系物的性質

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而甲苯和二甲苯卻能使溶液的紫色褪去 , 可用KMnO4(H+)溶液鑒別苯和苯的同系物。

六、作業(yè)布置: 怎樣鑒別下列六種無色液體
   

  

試題詳情

第二章  鎂   鋁

§2-1  金屬的物理性質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     金屬的分類(冶金工業(yè)、密度大小、豐度等)

2.     金屬晶體及金屬晶體中質點間的作用方式。

3.     金屬的物理共性(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及有關解釋。

    能力培養(yǎng):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回憶常見金屬的有關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歸納出金屬的物理通性。對中學階段學習的四種晶體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和歸納。

 

重點難點

        金屬的物理性質

        用金屬結構理論解釋金屬的物理性質

         金屬晶體

教學過程

   從元素周期表的元素    種來看,金屬元素有   種,約占4/5的比例。它們位于元素周期表中每個周期原前部,包括:

IA(除氫外);    IIA,IIIA(除硼外)

IVA的鍺、錫、鉛;   VA 銻、鉍;  VIA 釙

各副族和VIII族元素

   金屬性最強和元素位于表的左下方,即銫和鈁。其中許多金屬早已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中,還有許多金屬元素正在被人類認識(如:稀有金屬),它們的用途也正在逐步擴大。

   據有關報導,1991年底我國鋼的年產量位于世界第四位,年產量超過7000萬噸。有色金屬的稀有金屬的生產利用也有很大發(fā)展。

 

   引導學生按照自學提綱自學。

一.金屬的分類:

  按照為同的分類標準,可對金屬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1.    冶金工業(yè)的分類方法:

有色金屬:除鐵、鉻、錳外

黑色金屬:鐵、鉻、錳

2.    根據金屬密度的大小:

輕金屬:(密度小于4.5的)如:K Ca Na Mg Al Zn

重金屬:(密度大于4.5的)如:Fe Sn Pb Cu Hg Ag Pt Au

3.    根據地殼中的含量(豐度):

常見金屬:Mg Al Zn Fe Sn Pb Cu等等

稀有金屬:鉬、鈮、鋯等等

 

二.金屬的物理通性(展示幾種金屬樣品,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提出)

1.    常溫下均呈固態(tài)(汞除外)

2.    都有金屬光澤,不透明。

多數(shù)金屬為銀白色或灰色,少數(shù)金屬有顏色,如:

金 -? 黃色 ;銅 ? 紫紅色 ;鉛 ? 藍色

(中學階段不要求解釋原因)

3.    都能導電、傳熱。

4.    都有延展性。

 如在金屬進行機械加工時,可以抽成細絲而不斷,可以壓成薄片而不裂。

 

這說明了金屬在晶體結構方面有著相似性

 

三.金屬的晶體結構:

 [展示]金屬內部結構課件 或掛圖  課本第17頁圖2-1

   常溫下除汞是液態(tài)(熔點 -39℃)以外,其余所有金屬常溫下均不晶體。用X射線研究發(fā)現(xiàn),在晶體中金屬原子好像硬球一層一層地緊密堆積著。

   金屬原子的價電子比較少,原子核對價電子的吸引力較小,這些電子較容易離開原子核,成為金屬離子和自由電子。

   在通常情況下,金屬離子對釋出的電子(自由電子)有較強的作用力,這些電子不能脫離金屬晶體,而是在整個晶體里自由運動著。

   由于自由電子為整個晶體里的金屬離子所共有,又跟金屬離子有著較強的作用(金屬鍵),因而使許多金屬離子相互結合在一起,形成晶體。

 

引導學生解釋金屬的物理通性.

1.    導電性:

在通常情況下,金屬里金屬離子之間是緊密排列并堆積在一起的,但自由電子卻能在整個晶體里自由運動(無一定方向)。但在一定外電場的條件下,自由電子在金屬中就發(fā)生定向移動而形成電流,所以金屬易導電。

 

2.    導熱性:

自由電子有運動時常跟金屬離子碰撞而引起兩者能量的交換。當金屬某部分受熱,在那啊區(qū)域的自由電子能量增加,運動速度加快,通過碰撞子就把能量傳遞給其它金屬離子,金屬就是借著自由電子的運動,把能量從溫度高的部分傳遞到的部分,從而便整塊金屬達到同樣的溫度。

   一般講:導電性好的金屬其導熱性也好,導電性最好的金屬是銀(依次是銅、金、鋁、鋅等)

   溫度越高,金屬導電性越差(阻礙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

 

3.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當金屬受外力作用時,各層之間會發(fā)生相對滑動,但由于金屬離子跟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依然存在,所以金屬只發(fā)生形變,但不會斷裂,金屬的這種延展性使金屬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

不的金屬其延展性大小不同,如:鉑和金的延展性特別好,( 延展性依次為:鉑、金、銀、鋁、銅、鐵等)最細的是鉑絲,其直徑不超過0.0002mm, 大約是頭發(fā)直徑的1/400, 金的展性第一(依次是銀、鋁、銅等)最薄的金箔只有0.0001mm,以至十萬張這種金箔重疊起來,其厚度只有1cm。

 

 

   金屬除共同的物理性質外,還有自己的特性。如;不同的硬度、熔點、密度等。這是由于不同的金屬的原子核電荷數(shù)、原子半徑大小和晶體結構不同所決定的。

  ☺在金屬單質是熔點最低的是汞(-39℃) 最高的是鎢(3410℃)

   大多數(shù)金屬單質拓熔沸點都較高。

  ☺ 在金屬單質中,常溫為固態(tài)時,硬度最大的是鉻(9.0)

                                 硬度最小的是銫(0.2)

  ☺ 金屬中密度最大的是鋨(20℃,22.5 g/cm3 )

最小的是鋰( 20℃,0.53 g/cm3)

  ☺ 同是金屬晶體,金屬離子半徑小的,與自由電子相互作用則大,熔沸點較高。如:熔點 Li> Na > K > Rb > Cs

 

 

試題詳情

鎂鋁化學性質“復式教學”設計

 

采用“復式教學法”是提高普通中學化學成績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因為不僅滿足學習基礎好的學生的需要,也能提高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積極性,“復式教學法”就是把一個班作為復式班一樣來進行教學,下面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按程度分班

首先對一個班級經過幾次測驗,并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成績進行分析,把學習積極性高和學習基礎較好一些的學生編一個班,為了便于說明把這個班記作甲班,把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編一個班,記作乙班。(但一定要學生自愿參加乙班,并且人數(shù)不宜太多,一般控制在十幾人左右。)

二、備課

備課時必須搞明確各節(jié)教材的知識要點及甲班、乙班學生各自應達到的學習水平,在此基礎上擬定教學措施和教學過程。此外還應當考慮好課內的時間安排和課堂紀律的控制并將甲班、乙班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按甲班的教學目標編寫好本節(jié)課的思考題抄在小黑板上,留作學生閱讀教材時用。

三、授課

每節(jié)課基本上按下面方式進行教學,甲班的學生按教學目標自己去閱讀教材,并思考小黑板上的思考題,有演示實驗,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邊實驗、邊閱讀、邊思考,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基礎好的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大約要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在甲班學生閱讀教材的同時,教師著重圍繞重點和基礎知識對乙班進行教學,如進行鎂、鋁的化學性質教學時,教師主要圍繞鎂、鋁跟氧氣、酸反應,鋁和NaOH溶液和某些氧化物反應進行教學,教師邊實驗,邊講解實驗現(xiàn)象,著重進行反應方程式書寫的練習(有些同學連氧化鋁的分子式都不會寫等等),幫助學生解決怎樣寫分子式,怎樣書寫反應方程式,教這些基本內容后,就布置好課堂練習,讓學生自己對照一下教學目標后再閱讀一下教材,然后再做課堂練習,乙班學生大約要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在乙班做練習的同時,把甲班學生集中起來,師生共同討論所布置的思考題,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精講,如鎂、鋁的化學性質一節(jié),教師精講NaOH溶液反應。

第一步氫氧化鈉溶液和鋁表面的氧化膜反應:Al2O3+2NaOH=2NaAlO2+H2O(此反應說明了氧化鋁具有酸性)

第二步鋁是活潑金屬可以和水反應:

第三步氫氧化鋁具有兩性,可以進一步和氫氧化鈉反應:

Al(OH)3+NaOH=NaAlO2+2H2O

可將Al(OH)3看成HAlO2+H2O的形式

合并第二、第三步反應得: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學生練習這樣三道題:

1.哪些性質說明鎂、鋁都是活潑金屬?哪些性質說明鎂比鋁的金屬性強?

2.從哪些實驗事實說明鋁是具有兩性特征的金屬,從它在周期中的位置分析原因。

3.在硫酸鋁的稀溶液中投入一小塊金屬鈉后有什么現(xiàn)象?并寫出反應方程式。

甲班學生做課堂練習時,教師把乙班學生集中起來,讓學生回答所做課堂練習或上黑板來寫反應方程式,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分析原因,進清道理,及時矯正。

然后教師集中全體學生,先請乙班的學生歸納鎂、鋁的化學性質,再請甲班的學生加以補充,最后歸納如下:

1.鎂、鋁都是活潑金屬,具有較強的還原性。

2.鎂的化學性質比鋁活潑。

3.鋁具有兩性特征,既能跟酸反應,又能跟堿反應。

最后根據學習程度不同布置不同難度和量的作業(yè),甲班的學生要做課本的作業(yè)和補充一些課外習題,而乙班的學生就做課本后面的作業(yè),要求自己做,不能抄,整節(jié)內容全部結束時用十分鐘進行小測驗,有時間安排在本節(jié)課內進行,沒有時間可安排在下節(jié)課開始時十分鐘內進行,命題要求:80%按乙班學生的教學目標進行命題,20%按甲班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這樣測驗下來,基本上都能通過,讓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從而增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實踐結果,“復式教學法”很受學生的歡迎,化學基礎差的學生反映用這種教學方法好,“使我們感到每節(jié)都有收獲,改變了原來一節(jié)課下來一無所獲的感覺”,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反映“這種教學方法好,使我們感到吃得飽,有動手、動腦的機會”,正如某同學所說的那樣,化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好,能把我們這樣差的班級教好。這就進一步說明了“復式教學法”是好的,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而也樹立了學習信心,學習興趣也油然而生,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試題詳情

第五節(jié)  化學計算

 

一、知識結構

由于化學計算涉及的知識面廣,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最為明顯,所以也是高考考查的熱點 ;瘜W計算要掌握的技能和技巧如下:

1.握有關化學量和化學式等基礎知識的計算,并能熟練運用化學計算中的有關技能和技巧。

2.掌握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元素的單位和其重要的化合物、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實驗等知識內容中,具有計算因素的各類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

3.從定量的角度上和在較高的深度上,來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即思維的敏捷性、思維的嚴密性、思維的整體性和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等。

4.考查學生對相關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及將中學各科知識形成網絡和體系的能力。

試題詳情

化學學科內綜合訓練

 

試題詳情

第四節(jié)  實驗部分

一、知識結構

近幾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旨在摒棄應試教育思想,代之以培養(yǎng)能力、尤其是實驗 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以適應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故化學實驗題在高考 中占有很重的比例;瘜W實驗應掌握的能力如下:

1.用正確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完成規(guī)定的“學生實驗”的能力;

2.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和處理實驗結果和數(shù)據,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3.初步處理實驗過程中有關安全問題的能力;

4.能識別和繪制典型的實驗裝置圖的能力;

5.根據實驗試題的要求,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試題詳情

第三節(jié)  有機物

一、知識結構

為了適應高考的新趨勢,在有機化學復習中應立足課本,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必須向能力 (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測試傾斜具體講,應做到:

1.對中學化學應掌握的內容能融會貫通,將知識橫向和縱向統(tǒng)攝整理,使之網絡化,有序地貯存,作“意義記憶”和抽象的“邏輯記憶”,有正確復述,再現(xiàn)、辨認的能力。

2.在復習中要培養(yǎng)自我獲取知識、自我加工、貯存知識,并能隨時調用這些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把握各種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和性質特征,并懂得官能團決定性質、性質反映官能團,不同官能團可以相互影響,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培養(yǎng)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要重視有機化學實驗的復習,不僅要掌握“規(guī)定實驗”的原理、藥品、裝置和操作步驟, 還要具有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結果、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初步處理實驗中有關安全問題的能力;識別和繪制典型實驗儀器裝置圖的能力以及根據試題要求,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5.將化學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利用數(shù)學工具,通過計算(結合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試題詳情

第二節(jié)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知識結構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和基礎,它幾乎貫穿在中學化學的各部分內容之中。這部分的知識要點有:

1.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鹵族元素的單質與化合物的性質及其速度規(guī)律。

2.H2S、硫的氧化物和硫酸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H2S和SO2的實驗室制法。

3.NH3、NO、NO2和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硝酸的實驗室制法和工業(yè)制法。

4.碳族中碳、硅單質與氧化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及其比較,碳酸和硅酸的性質對比碳酸鹽與硅酸鹽的相互轉化及條件。

5.酸式鹽的種類、性質、形成及其電離與水解。

6.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特點及遞變規(guī)律:堿金屬元素的通性,其單質和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及其遞變規(guī)律。

7.鎂和鋁的原子結構特點:鎂、鋁的物理化學性質的異同;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學性質;鋁、鎂的天然資源和冶煉原理;硬水的危害及其軟化法。

8.鐵元素原子的結構特點;單質鐵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鐵元素三個價態(tài)的相互轉化;鐵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的理化性質、工業(yè)煉鐵和煉鋼的主要設備、原料、原理及主要產物。由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與人類生活、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熟練掌握以上知識要點的基礎上,還要注重理論知識和現(xiàn)實的結合,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各種綜合類型題目的訓練,培養(yǎng)綜合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試題詳情

第三節(jié)  有機物

一、知識結構

為了適應高考的新趨勢,在有機化學復習中應立足課本,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必須向能力 (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測試傾斜具體講,應做到:

1.對中學化學應掌握的內容能融會貫通,將知識橫向和縱向統(tǒng)攝整理,使之網絡化,有序地貯存,作“意義記憶”和抽象的“邏輯記憶”,有正確復述,再現(xiàn)、辨認的能力。

2.在復習中要培養(yǎng)自我獲取知識、自我加工、貯存知識,并能隨時調用這些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把握各種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和性質特征,并懂得官能團決定性質、性質反映官能團,不同官能團可以相互影響,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培養(yǎng)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要重視有機化學實驗的復習,不僅要掌握“規(guī)定實驗”的原理、藥品、裝置和操作步驟, 還要具有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結果、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初步處理實驗中有關安全問題的能力;識別和繪制典型實驗儀器裝置圖的能力以及根據試題要求,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5.將化學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利用數(shù)學工具,通過計算(結合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試題詳情

第一章植物體的基本結構

第二節(jié)細胞(課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及各部分主要功能,并了解細胞的分裂和生長過程及其意義。
  2.通過制作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讓學生進一步練習顯微鏡的使用和臨時裝片的制作。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3.通過本章的觀察實驗,培養(yǎng)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進行愛護實驗設備、遵守實驗紀律的教育。

  重點、難點分析

  1.關于細胞結構及各部分主要功能的知識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學生只有了解清楚細胞的結構,才有可能理解細胞的分裂和生長,才有可能理解組織、器官、植物體的概念。另一方面,細胞是構成生物體(除病毒及類病毒外)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生命活動的基本過程都是在細胞內進行的,后面教學內容中關于植物根、葉、莖以及分類等都要以細胞作為基礎。 如根毛細胞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莖尖生長點細胞和形成層細胞的分裂等等。無一不是以細胞的功能作為植物生命活動現(xiàn)象講述的重點內容的。所以,讓學生掌握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是本課要達到的首要目標。但是,構成植物體的細胞形態(tài)和種類各異,而教材中只是通過一個具體的實例來概括性他講述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顯然論據不充分。所以,要讓學生理解所有植物細胞不論形狀如何,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結構,教師應該多選一些實驗材料,不妨將植物莖橫切永久裝片,葉橫切永久裝片或根尖永久裝片拿來讓學生比較著進行觀察。最后讓學生自己形成一個結論:所有植物體或植物體上的任何部分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植物體的基本結構單位。關于細胞各結構的功能,由于學生不能親眼見到,所以,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一個難點。顯微鏡下的植物細胞都沒有明顯的活動跡象,那怎么能說它是活的還是死的呢?在此,教師應該強調細胞的各個結構并不是靜止不動的。例如:細胞質是在不停地流動(可演示黑藻細胞的胞質環(huán)流)、細胞核也在不斷地發(fā)出大量的信息來控制調整細胞的各項活動,達到指導整個植物體的生長發(fā)育的目的。在這個問題上要防止學生產生錯覺,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細胞是一個進行著各項生命活動的、繁忙而有序的綜合性“大工廠”。另一個難點是關于細胞的形態(tài)和內部各結構的相對位置問題,從學生角度講,從教材中到顯微鏡下所看到的細胞皆是平面的,不是立體的,所以,利用細胞的立體模型結合立體掛圖來講解是必要的。關于細胞內各結構的相對位置學生一般會認為細胞核在中央,周圍是細胞質,最外層是細胞膜和細胞壁,但對于一個成熟的植物細胞來說,由于液泡的不斷增大,其周圍的細胞質及細胞核都被擠到了邊緣。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皆為成熟細胞,若學生還在細胞的中央去尋找細胞核,怎么能找到呢?要提醒學生,液泡是在細胞質中,只不過由于液泡的增長將其周圍的細胞質擠到了邊緣,而位于細胞質中的細胞核也隨之到了細胞的邊上,它不可能進入液泡的,用細胞的立體模型或讓學生注意在細胞質中去尋找細胞核就可以把這個問題講清了。

  2.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也是本課的重點。從教材內容上看,詳細地、圖文并茂地列出了臨時裝片制作過程的七個具體步驟。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這七個步驟,并充分理解每一步對裝片的質量都是有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做植物的臨時裝片是相對比較簡單的,是今后制作切片和其他生物裝片的基礎。這個基礎打不好,將直接影響到今后課程中的一系列教學內容。例如,觀察植物體的根、莖、葉需要做裝片;觀察藻類、細菌和真菌也需要做裝片。因此,讓學生熟記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步驟并得到初步的練習是至關重要的內容。

  3.制作和觀察臨時裝片也是難點,如何讓學生正確地完成裝片的制作和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的全過程,由于我國農村或偏遠地區(qū)學校的條件參差不齊,完成教學任務首先面對的就是條件問題。例如,沒有顯微鏡怎么辦?沒有載玻片和蓋玻片怎么辦?沒有滴管,沒有鑷子,沒有吸水紙,甚至沒有教材中所提及的實驗材料又怎么辦?這些問題在條件相對較好的大中城市的學校中并不成為難題,但在條件較差的學校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了。有人認為教學內容中的某個知識點不好講清楚才稱其為難點,對于實驗來說,怎樣滿足實驗課所需的物質條件才是最大的難點。所以,想方設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親自動手制作一張臨時裝片,并在顯微鏡下看到自己的制作成果是我們課前要充分考慮的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