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5035  435043  435049  435053  435059  435061  435065  435071  435073  435079  435085  435089  435091  435095  435101  435103  435109  435113  435115  435119  435121  435125  435127  435129  435130  435131  435133  435134  435135  435137  435139  435143  435145  435149  435151  435155  435161  435163  435169  435173  435175  435179  435185  435191  435193  435199  435203  435205  435211  435215  435221  435229  447348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喝彩   恰如其分  自詡  不容置喙

 B  鏤刻   劍撥弩張  銷贓  以逸待勞

 C  震懾   燃眉之急  煥散  臭名昭著

 D  挑釁   潸然淚下  謄寫  運籌帷幄

試題詳情

1.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讀音有誤的一組是(   )

 A  剽(piāo)竊   郵戳(chuō)   草菅(jiān)人命

 B  蓓(bèi)蕾   呷(xiā)茶    恃(shì)才傲物

 C  瑕疵(cī)   炭疽(zǔ)    啼饑號(háo)寒

 D  執(zhí)著(zhuó)  股肱(gōng)   枕戈(gē)待旦

試題詳情

9. 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遠和近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

   A.《一代人》闡釋的是:黑暗使一代人覺醒,使一代人產生更強烈的尋找光明的愿望與毅力。

   B. 在目光可視之間,你與我的距離不可能遠于你與云的距離,因此詩人的主觀感覺有悖常理。

   C. 《遠與近》所寫的是一種被扭曲了的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顯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人與自然反而拉近了距離,顯得十分親近。

   D. 兩首詩都有童稚和夢幻色彩,但細品卻充滿成年人的孤寂與憂傷。

試題詳情

8. 對艾青《盼望》一詩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   )

   一個海員說,/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那一片潔白的浪花……/一個海員說,/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fā)出的/那一陣鐵鏈的喧嘩……

   一個盼望出發(fā)/一個盼望到達

1979年3月于上海

   A. 詩人抓住輪船起錨出發(fā)和到港拋錨的兩個瞬時場景,將現(xiàn)實生活中看得見的圖景融入了對盼望的哲理思索,構成了令人回味的意境。

   B. 海員們?yōu)槭裁聪矚g“盼望出發(fā)”,又為什么高興地“盼望到達”,詩中作了明確的回答。

   C. 兩位海員不同的心態(tài),表達了同一種愿望,即對航海事業(yè)的無限熱愛,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們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標。

   D. 這首小詩意象單純,主體是兩個海員的兩句富于形象的話,而這兩句話又由兩個象征性的意象組成。

試題詳情

7. 把余光中和沙白的詩作比較,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兩首詩歌都寫到秋天的樹葉經霜后,變成了血紅的色彩這一自然現(xiàn)象。

   B. 兩首詩都借助于景物描寫來抒發(fā)感情,或寄寓人生哲理。

   C. 兩首詩都含有相同的寓意,那就是只有經過痛苦的磨煉和嚴峻的考驗之后,才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D. 兩首詩在形式上有不同的地方,沙白的《紅葉》押了韻,韻腳的韻母是an,而余光中的《楓葉》沒有壓韻。

試題詳情

6. 對沙白的《紅葉》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風,把紅葉,/擲到腳跟前。/噢,秋天!/綠色的生命也有熱血,/經霜后我才發(fā)現(xiàn)……

   A. 詩歌開頭用一個“風”和一個“擲”字,寫出秋風盡吹,枝葉稀疏之狀,是一幅簡潔的秋色圖,從這圖景里看不出詩人的愛憎。

   B. 詩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詩人的領悟:已是深秋了,并點明對這些景物有獨特的感受。

   C. 此詩迥異于他人的新發(fā)現(xiàn)在于“綠色的生命也有熱血”,即賦予綠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長之意。

   D. 最后一句虛實兼?zhèn),既寫出了樹葉經霜變紅的事實,也暗喻了作者經受風吹雨打,霜欺雪壓的考驗。

試題詳情

5. 對余光中的《楓葉》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秋天,最容易受傷的記憶/霜齒一咬/噢,那樣輕輕/就咬出一掌血來

   A. 首句表明:秋天萬物蕭索,容易引起人們許多傷心往事的回憶,此即古今詩人之所以悲秋也。

   B. 因為秋霜摧殘萬物,花葉凋零,故有第二行的“霜齒”之喻。

   C. 因為楓葉有五個角,經霜后變成紅色,故有末句的“血掌”之喻。

   D. 末句“咬出一掌血”,賦予綠色以生命,并寓有奮斗、犧牲之意。

試題詳情

2. 對徐敬亞《既然》一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既然/前,不見岸/后,也遠離了岸
   既然/腳下踏著波瀾/又注定終身戀著波瀾
/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
   既然/與彼岸尚遠/隔一海蒼天
   那么,便把一生交給海吧
   交給前方沒有標出的航線。

   A. 詩人認為人生如前也無岸后也無岸的大海。而且,能給人以暫息的礁石也沉入海底,前方連航標線也沒有。詩的開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與艱險。

   B. 那么,人生因此是否迷茫了呢?詩人給了我們答案。這首詩不僅體現(xiàn)了詩人自己的人生體驗,而且也體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本身的宏觀的哲理的思考。

   C. 四個“既然”組成排比句式,音節(jié)和諧自然,意象鮮明、具體。如“岸”指目標,“波瀾”指生活的坎坷、艱險等。

   D. 這首詩和陳子昂的《登幽州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一樣。同樣是站在人生和歷史長河中,同樣是站在自身的人生體驗的角度來審視世界,確立了同樣的生活態(tài)度。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