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選文第⑷段中兩次寫到父親的背影,詳略卻不一樣,請說說這樣寫有何好處?(3分)
第一處流淚
第二處流淚
(二)
⑴我讀魯迅的高潔。面對黑暗中來自四面八方的詰難,他從不屈服,他是“仿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吶喊”的勇士。(A)他自比為雪,“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彼P下的雪,是漫漫長夜中的一點微笑,是萬物皆濁中的一片清新,顯得那么孤傲、高潔,恰似魯迅其人。
⑵還讀魯迅的堅韌。(B)面對“朋輩成新鬼”的慘痛事實,他毫不退縮,更要“怒向刀叢覓小詩”,向敵人討還那“拖得越久,越要付更大的利息”的血債。他“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敢愛、敢憎,因為愛得忘我,所以憎得深切,誰能說他不是“奮然前行”呢?
⑶我讀魯迅,不僅讀他的雜文,他的詩,也讀他自己。(C)凝視著《魯迅文集》上那個清瘦的老人頭像,帶著幾分敬畏之情“讀”他瘦削的面頰,他炯炯的眼神,他那“一”字形的濃須……
⑷(D)他少年時為拯救人民于危難之中,三改志愿,選定文藝工作之后便筆耕不輟。為了喚醒“鐵屋子”里的人們,他一生“俯首甘為孺子!,鞠躬盡瘁,臨終前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志向。他不僅有作為文學家的明智,更有作為革命家的長遠眼光。他在那個充滿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依然同情、支持年輕的中國共產(chǎn)黨,這一預(yù)見的正確,早已被事實證明了。
⑸讀金庸、瓊瑤的小說,或可斜倚床頭,信手一翻;讀巴金、冰心的文集,則須備上香茗,月下品讀;然而讀魯迅,則要正襟危坐,寧心靜神地細細咀嚼,我愿這樣讀魯迅,直到他的所有被我讀懂為止。
13.請將下面的句子變?yōu)楸粍泳。?分)
父親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12.請按原文內(nèi)容,在文中括號里選擇恰當?shù)脑~語,依次填寫在下面橫線上。(2分)
11.選文第⑶段中“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它有什么含義?(3分)
① ②
9.對下面句中加點詞與選文⑵段中加點詞的意義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
①學習是為了工作,為了工作必須學習。
②為了教育群眾,首先要向群眾學習。
③每一個熱血青年都準備著為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
A.①與選文中同 B.②與選文中同
C.③與選文中同 D.①②③與選文中均不同
8.請將文中兩處拼音的漢字寫在下面方格里。(2分)
sùsù □□ pánshān□□
7.簡答題。(3分)
選文中“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一句,反映了諸葛亮什么樣的思想?
(一)
⑴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a.不禁sùsù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⑵回家變賣典質(zhì),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
⑶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yīng)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⑷我說道:“爸爸,你走吧!薄铱匆娝髦诓夹∶,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pánshān地走到鐵道邊,慢慢(俯、探)身下去,尚不太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抓)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抬);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斜、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b.我的淚很快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钡人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c.我的眼淚又來了。
6.填空(3分)
選文中諸葛亮對三方形勢的分析十分準確: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 優(yōu)勢;分析孫權(quán),指出他具有地理和 優(yōu)勢;分析劉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
優(yōu)勢,也指出了他軟弱無能的一面,此為劉備爭霸天下定下了大計。
5.句子翻譯。(3分)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譯文: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