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 A 是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guān)信息,圖 B 是該元素形成的一種粒子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
(1)B 圖中 x = ,該粒子的符號是 。
(2)下圖是鈉與某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
|
|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所屬基本類型為 反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化學方程式不能獲得的信息是( )
A.該反應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B.化學反應的快慢
C.反應發(fā)生所需要的條件
D.參加反應的各粒子的相對數(sh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氫氧化鈣溶液和鹽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鈣溶液滴加一定量的稀鹽酸后,發(fā)現(xiàn)忘記滴加指示劑,此時,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并對燒杯內(nèi)溶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進行探究。
(1)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 _。
(2)探究燒杯內(nèi)溶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
【作出猜想】
(A)溶質(zhì)可能是CaCl2與Ca(OH)2
(B)溶質(zhì)可能是CaCl2
(C)溶質(zhì)可能是CaCl2與HCl
【查閱資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實驗設計】
①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并向試管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觀察到酚酞試液不變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認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_。
②小華想用碳酸鈉溶液來驗證后兩種猜想,請你幫他完成實驗,填寫以下表格:
實驗步驟 | 預計現(xiàn)象 | 預計結(jié)論 |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 | ||
生成白色沉淀 | 猜想(B)正確 | |
先有氣泡產(chǎn)生,后生成白色沉淀 | 猜想(C)正確 |
【交流反思】
為確定猜想(C)正確,下列幾種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_ _(填字母)。
A.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B.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鋅粉冒氣泡
C.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反應后的溶液,涂抹在pH試紙上,測溶液的pH<7
D.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硝酸銀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從C、H、O、Ca、Na、S等6種元素中選擇恰當?shù)脑,用化學符號填空:
(1)2個鈣原子 ▲ (2)酒精分子 ▲ (3)小蘇打中陰離子 ▲
(4)形成酸雨的氣體 ▲ (5)侯氏聯(lián)合制堿法中的“堿”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在生活中用途廣泛。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 )
A.使用農(nóng)藥、化肥對人類有利也有弊
B.盡可能多吃含微量元素的保健品
C.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過的海產(chǎn)品對人體有害
D.用洗滌劑去除餐盤上的油污屬于乳化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西瓜適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長。某;瘜W課外小組的同學,為了考查某地土壤是否適合種植西瓜,對其土壤進行了實驗分析。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在該地多點選取的土樣混合,并研成粉末狀。
②稱量一定質(zhì)量的土壤粉末置于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攪拌。
③將充分溶解后的混合液進行過濾,所使用的裝置如右圖所示,
請指出圖中的一項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關(guān)于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澄清的礦泉水是純水
B.過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雜質(zhì)
C.肥皂水可鑒別硬水和軟水落石出
D.填埋垃圾不會導致水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乙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低溫度可使甲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
C.t1℃時,甲、乙兩種飽和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
D.t2℃時,5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不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碘(I),具有“智力元素”之稱.健康成人體內(nèi)的碘元素含量為25mg~50mg.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為53,則其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為()
A. 28 B. 53 C. 74 D. 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