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下列詞語的有關化學原理解釋不合理的是( 。

  A. 火上澆油﹣隔絕空氣

  B. 風助火威﹣為燃料提供足夠的氧氣

  C. 釜底抽薪﹣燃燒需要可燃物

  D. 鉆木取火﹣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考點: 燃燒與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專題: 化學與生活.

分析: 燃燒的條件是:(1)物質(zhì)具有可燃性.可燃物與氧氣接觸.(3)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解答: 解:A、火上澆油的化學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夠幫助燃燒,不是隔絕空氣,解釋不合理.

B、風助火威的化學意思是增加空氣的流動性,流動的空氣能夠為燃燒提供充足的氧氣,解釋合理.

C、釜底抽薪的化學意思是把柴火從鍋底抽掉,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也說明了燃燒需要可燃物,解釋合理.

D、鉆木取火的化學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熱,當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時,可燃物就燃燒起來,解釋合理.

故選:A.

點評: 燃燒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滅火的方法中,只要使用其中的一種方法,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托盤天平的兩盤上各放一只質(zhì)量相同的燒杯,在兩只燒杯里分別加入等質(zhì)量、等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將天平調(diào)節(jié)至平衡.然后向左盤的燒杯中加入8.4g鐵,反應物之間恰好完全反應.欲使天平恢復平衡,則可向右盤的燒杯中加入()

 A. 8.4g鋁                  B. 8.4g氧化鈣       C. 8.4g鎂               D. 8.4g碳酸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儀器中,能在酒精燈火焰上直接加熱的是   

A.燒杯       B.試管     C.集氣瓶      D.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實驗室可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其中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加快氯酸鉀分解的作用,某同學在用加熱氯酸鉀制氧氣的實驗中忘記了加二氧化錳,其結果是

A、反應較慢,但產(chǎn)生氧氣總量不變   B、反應較慢,但產(chǎn)生氧氣總量減少 

C、反應正常,產(chǎn)生氧氣總量不變     D、反應正常,產(chǎn)生氧氣總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下是實驗室常見的一些化學儀器,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上圖中寫出標數(shù)字的儀器名稱:①

(2)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為,在進行實驗時,試管口應放,以防止加熱時;制取過程中,氧氣用排水法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熱時,正確操作是,防止。

(3)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用的發(fā)生和收集裝置分別是。

(4)現(xiàn)按下圖所示操作流程探究氧氣的性質(zhì):

      上述操作探究的內(nèi)容是

    在上述C操作中,為了使該物質(zhì)與氧氣完全反應,正確的操作方法是。

    D操作中用燒杯傾倒的液體是。

(5)通常情況下,氨氣(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和消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氨氣的裝置組合是。

 (6)右圖是某學生設計的一種有洗氣、檢驗、貯氣等用途的裝置。

    ①當用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時,瓶內(nèi)沒有水,氣體從

(填“a”或“b”)處導管通入;

②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應先,再在 (填“a”或“b”)處

和發(fā)生裝置連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幾個重要實驗,有關該幾個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實驗1中熱水的作用是隔絕氧氣和提供熱量

  B. 實驗2可證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C. 實驗3中左邊試管中鐵釘生銹而右邊試管中鐵釘不生銹,可證明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水接觸

  D. 實驗4中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控制變量法是實驗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設計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是( 。

  A. 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是否需要與氧氣接觸

  B. 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是否需要達到一定溫度

  C. 乙中①③對比可探究鐵的銹蝕條件與氧氣是否有關

  D. 乙中①②③對比可探究鐵的銹蝕條件與氧氣和水等物質(zhì)是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

物質(zhì)

反應前質(zhì)量/g

18

1

2

32

反應后質(zhì)量/g

X

26

2

12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反應后物質(zhì)甲的質(zhì)量為13g

 

B.

乙是反應物

 

C.

參加反應的甲和丁的質(zhì)量為1:4

 

D.

物質(zhì)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用語中,既能表示一種物質(zhì),還能表示一種元素的是( )

A.Na                  B.H            C.Cl2                    D.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