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油具有散熱、醒腦、提神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為薄荷腦(化學式為C10H20O),下列有關薄荷腦的說法錯誤的是
A.薄荷腦是3種元素組成的有機物
B.1個薄荷腦分子中含有31個原子
C.薄荷腦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大于氫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
D.薄荷腦中碳、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2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現(xiàn)有甲、乙、丙、X、Y、Z六種物質(zhì),其中連線兩端的甲、乙、丙溶液兩兩之間能發(fā)生反應;X、Y、Z之間只通過一步反應就能實現(xiàn)如箭頭所指方向的轉(zhuǎn)化.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組物質(zhì)是
甲 | 乙 | 丙 | X | Y | Z | |
A | HCl | NaOH | Na2CO3 | Cu | CuO | CuSO4 |
B | HCl | Ba(OH)2 | Na2CO3 | H2O2 | H2O | O2 |
C | H2SO4 | NaOH | K2CO3 | C | CO | CO2 |
D | H2SO4 | Ba(OH)2 | K2CO3 | CaO | Ca(OH)2 | Ca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納米級Cu2O具有優(yōu)良的催化性能。某興趣小組對它開展了以下系列研究。
I 納米級Cu2O的用途研究
【查閱資料】
①氨氣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在高濃度氧氣中才能燃燒,生成氮氣和水4NH3+3O2═2N2+6H2O。
②在納米級Cu2O的催化下,氨氣與氧氣在一定溫度下還可以同時發(fā)生以下化學反應:4NH3+5O2═4NO+6H2O ,工業(yè)上用NO制備硝酸、氮肥等化工產(chǎn)品。
【實驗1】
用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氨氣在氧氣中燃燒時現(xiàn)象如圖。實驗時要將過量的氧氣從進氣口 ▲ (填“a”或“b”)通入,并在 ▲ (填“a”或“b”)管上端點燃 ▲ 氣。另外,實驗時需“先通入氧氣,后通入氨氣”, 其理由是 ▲ 。
【實驗2】
用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在納米級Cu2O催化作用下,氨氣與氧氣的化學反應,并對生成物進行成分分析” 。根據(jù)所得的氣體成分數(shù)據(jù),同學們繪制了曲線圖(見圖3)
發(fā)現(xiàn)在納米級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時以生產(chǎn) ▲ 為主.若利用后續(xù)處理裝置模擬硝酸的工業(yè)制法,則最好將電熱絲的溫度控制在 ▲ ℃左右。
Ⅱ 納米級Cu2O的制備研究
利用某些特殊的細菌,在一定條件下將某巖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銅(CuS)轉(zhuǎn)化為可溶性硫化銅,進而制得納米級Cu2O,其流程如圖4:
⑴在細菌作用下,巖石中的硫化銅(CuS)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
⑵③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
⑶經(jīng)測定該巖石由硫化銅(CuS)和其它不含銅元素的物質(zhì)組成.現(xiàn)用1000g該巖石制得28.8g純氧化亞銅(Cu2O),該純氧化亞銅(Cu2O)中銅元素的質(zhì)量是 ▲ g。若制得氧化亞銅(Cu2O)的過程中,銅元素的總損耗為20%,通過計算確定該巖石中硫化銅(CuS)的質(zhì)量分數(shù) ▲ (請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A.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氧氣 2H2O2 2H2O+O2↑ 分解反應
B.工業(yè)上用赤鐵礦煉鐵 3CO+Fe2O3 2Fe +3CO2 置換反應
C.用鐵制容器盛放稀鹽酸 2Fe+6HCl2FeCl2+3H2↑ 復分解反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CaO+H2OCa(OH)2 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現(xiàn)進行如下實驗:
(1)上述實驗過程中,屬于不飽和溶液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號,下同),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使D中溶液質(zhì)量分數(shù)改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加入20 g甲
b.加入50 g水
c.升高溫度
d.加入100 g 30℃時甲的飽和溶液,再恢復到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