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一些溶解的雜質(zhì)
B.地球上水儲量豐富,但淡水資源有限
C.明礬可以除去水中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
D.通過電解水實驗可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反應現(xiàn)象描述中,正確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色煙霧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放熱
C.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D.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熱,生成紅棕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催化劑在化工生產(chǎn)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zhì)量不變
B.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zhì)發(fā)生改變
C.催化劑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
D.同一個反應可以有多種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實驗小組的同學對課本中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進行了改進并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針對該裝置的分析不正確的是(注:白磷比紅磷更易點燃,二者燃燒現(xiàn)象及反應相同)
A.用酒精燈引燃白磷利用了銅的導熱性
B.實驗前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利用這一裝置可測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21%
D.硬質(zhì)玻璃管內(nèi)氣壓變化可能導致崩塞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硬水易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和氫氧化鎂(其化學式為_____),生活中可用檸檬酸除去水壺中的水垢。驗證自來水為硬水的方法是_____,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在博物館中可采用充氮保護技術,延緩紙張的老化損毀速度,從而保護珍貴古書籍,氮氣可作保護氣的原因是_____;分離液態(tài)空氣可獲得氮氣和氧氣,這是利用二者的_____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干熱巖埋藏于距地下2km~6 km 的深處,溫度為150~650 ℃。將冷水注入到干熱巖體,經(jīng)巖體加熱后可產(chǎn)生熱蒸汽,該變化的微觀實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高溫熱蒸汽通過熱交換器可用于發(fā)電,與燃煤發(fā)電相比,干熱巖發(fā)電的優(yōu)點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二鍋頭酒是京酒代表,其制作工藝包括老五甑發(fā)酵,混蒸混燒,掐頭去尾,看花接酒。下圖為正宗北京二鍋頭釀制工藝。
(1)北京二鍋頭酒具有清香芬芳、醇厚甘冽的特色,二鍋頭酒所屬物質(zhì)類別是_________。
(2)釀酒時甑桶內(nèi)的酒醅不斷的發(fā)酵,產(chǎn)生的酒精與香味物質(zhì)化為蒸汽,上有天鍋,內(nèi)置冷水,蒸汽遇冷水冷凝,化為酒液,汩汩流出,其中發(fā)酵與蒸酒的主要區(qū)別是_________。
(3)制好的酒需要裝壇密封保存,請從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分析其原因:宏觀:____________;微觀: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生態(tài)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請閱讀屠宰污水處理工藝,回答下列問題。
(1)屠宰廢水通過“格柵”可除去大塊浮渣,其原理與基本實驗操作中的_____類似。臭氧可用于污水消毒,是利用了其______(填“物理”或“化學”)性質(zhì),ClO2也是一種高效消毒劑,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_______。
(2)污泥處理可得到沼氣(主要成分為CH4),甲烷(CH4)可以做燃料,請寫出甲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 。
(3)屠宰污水達標處理后排放可有效防止水體污染,請結合生活實際再列舉一種防止水體污染的具體做法: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山西省運城市2018-2019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普閱讀題
人類對原子的認識。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學者曾指出:萬物是由極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構成的;中國古代哲學家墨子指出:“非半弗,則不動,說在端”,意思是說“不能分成兩半的東西是不能砍開的,也就對它不能有所動作,它便是端了”;1803 年,英國科學道爾頓借用“原子”概念,創(chuàng)立原子論:一切物質(zhì)都是由原子構成,原子很小,呈圓球狀、不可再分;1811年,意大利科學家創(chuàng)立分子學說,指出:有些物質(zhì)也是由分子構成;1897 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電子;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帶正電荷的α粒子轟擊金箔,發(fā)現(xiàn)了原子核;1919年,盧瑟福和他的助手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質(zhì)子;1932年,經(jīng)過科學家們的反復實驗發(fā)現(xiàn)了中子;20 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借助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原子在物質(zhì)表面的排列狀況。
(1)有些物質(zhì)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如______(填化學式),保持氯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的粒子是_____(填符號)。
(2)材料中能夠糾正道爾頓的原子論中“原子不可再分”這一觀點的科學事實是________;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制氧氣的反應可以說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請寫出反應的符號表達式_____,該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關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中,說法正確的是_____。
A.掃描隧道顯微鏡可確定原子的真實存在
B.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原子的內(nèi)部結構
C.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