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4.根據下列圖示回答問題:

(1)過程a和b分別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通過a過程,光能變成了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3)a過程順利進行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條件分別是光能、葉綠體產物是有機物、氧氣.
(4)a、b兩個過程中,a過程對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5)當a過程大于b過程時,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物質得以積累,并使植物體表現出生長現象.

分析 (1)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用式子表示:二氧化碳+水有機物 (儲存能量)+氧氣.其中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條件:光能;場所:葉綠體;產物:有機物、氧氣.
(2)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3)分析圖示可知,過程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答 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表達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 (儲存能量)+氧氣;呼吸作用的表達式是:有機物(儲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則圖示中的a部分表示光合作用,b部分表示呼吸作用.
(2)由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實質是:①完成了自然界規(guī)模巨大的物質轉變.它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不僅用來構成植物體的本身,同時也為其它生物以及人類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資料.②完成了自然界規(guī)模巨大的能量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它把光能轉變?yōu)橘A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3)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由光合作用的概念可以知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并能夠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4)光合作用不僅能制造有機物,還能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因此,光合作用對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5)當光合作用過程大于呼吸作用過程時,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物質得以積累,并使植物體表現出生長現象.
故答案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有機物;化學能;
(3)二氧化碳;水;光能;葉綠體;有機物;氧氣;
(4)a.
(5)有機物;積累;生長.

點評 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內在聯系: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里的能量也是通過光合作用轉化而來的,互相聯系、互為相反的兩個生理過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表示植物生理活動,請根據回答:

(1)若B代表水蒸氣,則水蒸氣是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去的.葉片上氣體散失的“窗口”是氣孔.該結構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
(2)如該圖表示光合作用:則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這個生理過程需要能量來自光.
(3)如該圖表示呼吸作用,則A表示氧氣,B表示二氧化碳.此過程是在細胞的線粒體內中進行.
(4)物質C表示水分,此過程表示葉片正進行蒸騰作用,該物質通過莖中導管運輸其它器官,D表示有機物物質,該物質通過莖中篩管運輸到其它器官
(5)若c表示水分,則它在體內上升動力主要來自蒸騰作用
(6)所需要水和無機鹽主要是由植物根尖成熟區(qū)吸收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雨后常見到蚯蚓爬出地面,這是因為( �。�
A.蚯蚓爬出地面交配產卵
B.雨后土壤中壓力加大,蚯蚓無法運動
C.雨后土壤中水多氧少,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D.雨后土壤中食物不足,蚯蚓爬出地面取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是植物根尖模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B.②處的細胞具有較強的分裂能力
C.③處的細胞沒有細胞壁D.④處細胞很小,具有保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幽門螺桿菌(圖1)是生存于人體胃部及十二指腸各區(qū)域內的螺旋形細菌.人體的胃液中(圖2)含有大量鹽酸,呈強酸性(pH約為1.5-3.5),具有強腐蝕性.這樣的強酸對胃內表面的細胞也有很大的傷害,然而,胃內表面黏膜層中的黏液細胞可以分泌出一種黏液,使其表面始終保持弱酸性(pH約為6-7),從而保證胃不會被腐蝕.幽門螺桿菌可以鉆透黏液,附著生活在靠近胃黏膜層相對中性的環(huán)境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幽門螺桿菌的外部形態(tài),它屬于桿菌.
(2)幽門螺桿菌進入胃以后,借助自身的鞭毛運動到胃壁的黏膜層表面,以寄生(選填“腐生”、“寄生”或“共生”)的方式生活.
(3)小然同學設計了體外培養(yǎng)幽門螺桿菌的方案,步驟如下:
A.配制培養(yǎng)基;
B.用鹽酸溶液將培養(yǎng)基的pH值調至2,使其呈強酸性;
C.將培養(yǎng)基分裝到培養(yǎng)皿中,并滅菌;
D.待培養(yǎng)基冷卻后,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幽門螺桿菌;
E.將培養(yǎng)皿放在密封罐內,向罐內充入混合氣體(其中氧氣5%,二氧化碳10%);
F.將培養(yǎng)裝置放在恒溫培養(yǎng)箱中,37℃恒溫培養(yǎng).
①他的方案中,B項是錯誤的,應更正為將培養(yǎng)基pH值調至6-7的弱酸性.
②E項是培養(yǎng)幽門螺桿菌所必需的,其氣體含量與空氣(氧氣21%,二氧化碳0.03%)不同,請你解釋這樣做的理由是幽門螺桿菌生活在胃黏膜下層,氧氣含量低,所以對其離體培養(yǎng)時要創(chuàng)造微氧環(huán)境.
(4)為了尋找患慢性胃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系,有人對慢性胃炎發(fā)病率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進行抽樣調查,得到的結果如表所示.
年齡(歲)慢性胃炎
發(fā)病率(%)
幽門螺桿菌
感染率(%)
0-952
18-251518
26-352930
36-453846
46-554959
>556355
①記錄表中“慢性胃炎發(fā)病率”數據已通過折線圖的形式呈現如圖3,請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相應數據,也用折線圖的形式表示出來(直接在上圖中畫出,并標注圖例.)
②比較兩條數據線,你認為感染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胃炎發(fā)病的關系是怎樣的?
慢性胃炎在不同年齡段的發(fā)病趨勢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相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水螅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觸手可以幫助捕獲食物
B.體壁由一層細胞構成
C.有口無肛門
D.呈圓筒狀,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蛾類雌蟲用來吸引雄蟲交尾的“語言”是( �。�
A.性外激素B.雄性激素C.雌性激素D.性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表示細胞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過程,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過程①表示細胞生長B.過程②表示細胞分裂
C.過程③表示細胞分化D.通過過程③形成不同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生物學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 �。�
A.觀察法B.調查法C.分類法D.實驗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