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夏季大雨后,在肥沃的蔬菜地里,白天常見蚯蚓在地面上活動,其原因是( 。
A.土壤中食物缺乏B.在地下得不到足夠的氧氣
C.雨后喜歡曬太陽D.承受不了濕土壓力

分析 蚯蚓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土壤中,靠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空氣中的氧氣.蚯蚓的體壁中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濕潤,氧氣就溶解濕潤的體表黏液中,然后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里,體內(nèi)的二氧化碳也經(jīng)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體外.

解答 解:蚯蚓是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大雨過后土壤中水多,水把土壤縫隙中的空氣排擠出來,導致土壤缺少空氣,蚯蚓在土壤中無法呼吸,為了呼吸蚯蚓紛紛鉆出地面.因此,“夏季大雨后,在肥沃的蔬菜地里,白天常見蚯蚓在地面上活動”,其原因是在地下得不到足夠的氧氣.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以下環(huán)境中最適合真菌生長的是( 。
A.干燥的衣物B.沸騰的牛奶C.堆放的桔子D.潮濕的沙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判斷題

11.呼吸道都有骨和軟骨作為支架.√.(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化石是為研究生物的進化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證據(jù).√.(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將一根枝條插入滴有紅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陽下一段時間后,將枝條縱切開來觀察,其中被染紅的是(  )
A.韌皮部中的篩管B.木質(zhì)部的導管
C.韌皮部和木質(zhì)部之間的行成層D.韌皮部中的導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動物的體態(tài)、發(fā)聲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識別的變化,都是動物行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生物之間通過食物的關系而互相聯(lián)系形成食物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現(xiàn)在有小蝌蚪20條,培養(yǎng)器具2個,水草、食物、添加劑(含甲狀腺激素)、河水等若干,下面是某小組同學設計的一個實驗,目的是探究甲狀腺激素能促進動物的發(fā)育,請你補充完整.
(1)提出問題:甲狀腺激素能否促進動物的發(fā)育?
(2)作出假設: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動物的發(fā)育.
(3)實驗步驟:
①向A、B兩個容器中加入等量的水草和河水,并向A容器加入10條蝌蚪,向B容器加入10條蝌蚪,但要注意所分的兩組蝌蚪生長情況相同.
②給A喂正常的食物,給B喂正常的食物外,還要適當喂甲狀腺激素,每天同時喂食、并做好觀察與記錄.
(4)預期結(jié)果:
①如果A組蝌蚪變成青蛙的時間比B組要長,說明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蝌蚪的生長發(fā)育.
②如果A組蝌蚪變成青蛙的時間比B組要短,說明甲狀腺激素抑制蝌蚪的生長和發(fā)育.
(5)若實驗結(jié)果與(4)中①相同,則此實驗中A、B兩組起對照作用的是A.如果在正常蝌蚪的飼料中加入甲狀腺激素,蝌蚪發(fā)育為成蛙的時間和個體大小與正常蝌蚪發(fā)育相比,將會出現(xiàn)怎樣的變化?可都提前發(fā)育成蛙,但蛙的個體較小..
(6)若此假設與實驗結(jié)果不符時,你認為正確的做法是B.
A、放棄該實驗  B、如實記錄,重新再做實驗
C、馬上否定原來的假設 D、修改實驗數(shù)據(jù),使結(jié)論與假設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唱起這首童謠,仿佛又回到了快樂的童年時光.請結(jié)合兔和狼的牙齒分化示意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圖2是兔的牙齒,圖1是狼的牙齒
B.家兔適于吃植物性食物的特點是:①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④臼齒適于磨碎食物,并且有特別發(fā)達的犬齒
C.兔子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具有卵生、哺乳的特征,屬于哺乳動物
D.哺乳動物牙齒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