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如圖,在ABC中,AB=AC,∠A=36°

1)尺規(guī)作圖:作AB的垂直平分線MNAC于點D,連接BD;(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

2)求∠DBC的度數(shù)。

【答案】1)答案見解析;(236°

【解析】

1)分別以AB點為圓心,以大于AB的長為半徑作弧,兩弧相交于MN兩點;作直線MN,即MN為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

2)由AB的垂直平分線MNACD,根據(jù)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即可求得AD=BD,又由∠A=36°,根據(jù)等邊對等角的性質(zhì),即可求得∠ABD的度數(shù),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數(shù),繼而求得∠DBC的度數(shù).

解:(1)如圖:

2)解:∵AB的垂直平分線MNACD,

AD=BD,

∵∠A=36°

∴∠ABD=A=36°,

AB=AC

∴∠ABC=C=180°-A=72°,

∴∠DBC=ABC-ABD=72°-36°=36°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以直線x=對稱軸的拋物線y=ax2+bx+c與直線l:y=kx+m(k>0)交于A(1,1),B兩點,與y軸交于C(0,5),直線ly軸交于點D.

(1)求拋物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

(2)設(shè)直線l與拋物線的對稱軸的交點為F,G是拋物線上位于對稱軸右側(cè)的一點,若,且BCGBCD面積相等,求點G的坐標;

(3)若在x軸上有且僅有一點P,使∠APB=90°,求k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在ABC中,AB=AC,DE分別在AB,AC上,AD=AE,將ADE繞點A逆時針任意旋轉(zhuǎn).

1)發(fā)現(xiàn):如圖2,連結(jié)BD,CE,若∠BAC=60°,D點恰在線段BE上,則∠BEC= °;

2)探究:如圖3,連結(jié)BDCE,并交于點F,求證:∠BFC=BAC;

3)拓展:如圖4,若∠BAC=90°AB=5,AD=2,連結(jié)CD,BE,請直接寫出四邊形BCDE的最大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CD的對角線交于點O,點E在邊BC的延長線上,且OE=OB,連接DE

(1)求證:BDE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OECD,試判斷BDEDCE是否相似,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5,0)和點B04).

1求直線AB所對應的函數(shù)表達式;

2設(shè)直線yx與直線AB相交于點C,求BOC的面積;

3若將直線OC沿x軸向右平移,交y軸于點OAB O為等腰三角形時,直接寫出點O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二次函數(shù)y=kx2+2kx﹣3k(k≠0),的圖象與x軸交于A、B兩點(點A在點B的左側(cè)),與y軸交于點C,且OC=OA.

(1)點A坐標為   ,點B坐標為   ,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

(2)若點P是第二象限內(nèi)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連接AP、CP,當四邊形ABCP的面積最大時,求點P的坐標;

(3)若點Q(0,m)是y軸上的動點,連接AQ、BQ,

AQB是鈍角時,求m的取值范圍;

AQB=60°時,則m=   .(直接寫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交于點,則下列結(jié)論:①;②;③平分;④.其中正確的有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枚均勻的正方體骰子,六個面分別標有數(shù)字:1,2,3,4,5,6.如果用小剛拋擲正方體骰子朝上的數(shù)字x,小強拋擲正方體骰子朝上的數(shù)字y來確定點P(x,y),那么他們各拋擲一次所確定的點P落在已知直線y=﹣2x+7圖象上的概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己知,A(0, 4),B (t,0)分別在y,x軸上,連接AB,AB為直角邊分別作等腰RtABD和等腰RtABC.直線BCy軸于點E. G(-2,3)、H(-2,1)在第二象限內(nèi).

(1)t =-3時,求點D的坐標.

(2)若點G、H位于直線AB的異側(cè),確定t的取值范圍.

(3)①當t取何值時,ABEACE的面積相等.

②在①的條件下,在x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PCB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