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完全等三角形以后,老師布置了這樣一道題:如圖1,點M、N分別在等邊△ABC的BC、CA邊上,且BM=CN,AM、BN交于點Q.試說明:∠BQM=60°.
(2)小麗做完后,進行了反思,提出了許多問題,如:
①若將題中“BM=CN”與“∠BQM=60°”的位置交換,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題?
②若將題中的點M、N分別移動到BC、CA的延長線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
請你作出判斷,在下列橫線上填寫“是”或“否”:① ;② .
并對②給出證明.
(1)證明見試題解析;(2)① 是,②是,證明見試題解析.
【解析】
試題分析:(1)由三角形ABC為等邊三角形,利用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得到三個角相等,三條邊相等,利用SAS得到三角形ABM與三角形BCN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對應(yīng)角相等得到一對角相等,利用外角性質(zhì)及等量代換即可得證;
(2)①是真命題,條件與結(jié)論交換后,先利用兩對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到三角形BMQ與三角形ABM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對應(yīng)角相等得到一對角相等,利用ASA得到三角形ABM與三角形BCN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對應(yīng)邊相等即可得證;②是真命題,利用外角的性質(zhì)得到夾角相等,利用SAS得到三角形ACM與三角形ABN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對應(yīng)角相等得到一對角相等,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變形即可得證.
試題解析:(1)∵△ABC為等邊三角形,∴AB=BC=AC,∠BAC=∠ABC=∠ACB=60°,
在△ABM和△BCN中,∵BM=CN,∠ABM=∠BCN,AB=BC,∴△ABM≌△BCN(SAS),
∴∠BAM=∠CBN,∴∠BQM=∠BAQ+∠ABQ=∠MBQ+∠ABQ=60°;
(2)①是;②是;
②的證明如下:
如圖,在△ACM和△BAN中,∵CM=AN,∠ACM=∠BAN=120°,AC=AB,
∴△ACM≌△BAN(SAS),∴∠AMC=∠BNA,
∴∠NQA=∠NBC+∠BMQ=∠NBC+∠BNA=180°﹣60°=120°,∴∠BQM=60°;
考點: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2.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江陰市華士片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則圖中相似的三角形有 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江都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本題滿分12分)已知:如圖,△ABC內(nèi)接于⊙O,AB為直徑,∠CBA的平分線交AC于點F,交⊙O于點D,DE⊥AB于點E,且交AC于點P,連接AD.
(1)求證:∠DAC=∠DBA;
(2)求證:P是線段AF的中點;
(3)連接CD,若CD=3,BD=4,求⊙O的半徑和D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江都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已知數(shù)據(jù):2,,3,5,6,5,則這組數(shù)據(jù)的極差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江都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同一條弦所對的兩條弧一定是等弧
B.長度相等的兩條弧是等弧
C.正多邊形一定是軸對稱圖形
D.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邊的距離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下邊左圖和右圖是兩張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紙,方格紙中的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點A和點B在小正方形的頂點上.
(1)在左圖的小正方形頂點上找到一個點C,畫出△ABC,使△ABC為直角三角形;
(2)在右圖的小正方形頂點上找到一個點D,畫出△ABD,使△ABD為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一株美麗的勾股樹,其中所有的四邊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積分別為2,5,1,2.則最大的正方形E的面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根據(jù)下面給出的數(shù)軸,解答下面的問題:
(注明:點B處在-3與-2所在點的正中間位置)
(1)請根據(jù)圖中A、B兩點的位置,分別寫出它們所表示的有理數(shù)A: 、
B: ;
(2)觀察數(shù)軸,與點A的距離為4的點表示的數(shù)是 ;
(3)若將數(shù)軸折疊,使得A點與-2表示的點重合,則B點與數(shù) 表示的點重合;
(4)若數(shù)軸上M、N兩點之間的距離為2014(M在N的左側(cè)),且M、N兩點經(jīng)過同(3)中相同的折疊后互相重合, M、N兩點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M: 、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