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ABC中,∠A=50°,DE//BC,∠BDE-∠B=20°,求∠AED的度數(shù).
解:∵DE∥BC
∴∠BDE+∠B=180°
∵∠BDE-∠B=20°
∴∠BDE=100°,∠B=80°
∵∠A=50°
∴∠C=180°-∠A -∠B =50°
∵DE∥BC
∴∠AED=∠C=50°
由DE∥BC得∠BDE+∠B=180°,再有∠BDE-∠B=20°可得∠BDE=100°,∠B=80°,再根據(jù)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及平行線的性質(zhì)即得結(jié)果。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如圖,△與△ABC關(guān)于直線對稱,將△向右平移得到△,由此得到下列判斷:①AB∥;②∠A=∠;③AB=,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ABC是等邊三角形,D點是AC的中點,延長BC到E,使CE=CD。
(1)用尺規(guī)作圖的方法,作∠BDE的平分線DM,交BE于點M(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
(2)求證:BM=E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利用“等積”計算或說理是一種很巧妙的方法, 就是一個面積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表示。如圖甲,已知Rt△ABC中,∠C=90°,CD⊥AB于D,BC=3,AC=4,求CD的長。
解題思路:利用勾股定理易得AB=5利用
,可得到CD=2.4
請你利用上述方法解答下面問題:
(1)  如圖甲,已知Rt△ABC中,∠C=90°,CD⊥AB于D,BC=5,AC=12,求CD的長。

(2)如圖乙,△ABC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點D是BC邊上的
任意一點,DE⊥AB于E點,DF⊥AC于F點,求DE+DF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分別為5、12,則斜邊上的高為   (      )
A.6B.8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在三角測平架中,AB=AC,在BC的中點D處掛一重錘,讓它自然下垂.如果調(diào)整架身,使重錘線正好經(jīng)過點A,那么就能使BC處于水平位置.其中蘊含的數(shù)學(xué)原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在等邊△ABC中,D、E分別在AB、AC上,且AD=CE,BE、CD相交于點P.
(1)說明△ADC≌△CEB的理由;
(2)求∠BPC的度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兩邊長為10 cm,第三邊長為16 cm,那么第三邊上的高為  (    )
A.12 cmB.10 cm  C.8 cmD.6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ABD=∠BCD=90°,AD=10,BD=6,若△ABD與△BCD相似,則CD的長度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