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2,0)、B(0,3),過點B作直線∥x軸,點P(a,3)是直線上的動點,以AP為邊在AP右側作等腰RtAPQ,∠APQ=Rt∠,直線AQ交y軸于點C.
(1)當a=1時,則點Q的坐標為
 
; 
(2)當點P在直線上運動時,點Q也隨之運動.當a=
 
時,AQ+BQ的值最小為
 
考點:一次函數(shù)綜合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
專題:
分析:(1)要求點Q的坐標,可作QF⊥BP,由于BP、OB已知,只需求出PF和QF.從條件“△APQ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出發(fā),構造全等,即可解決問題.
(2)本題要求動點Q到兩定點A、B的距離之和AQ+BQ的最小值,屬于“將軍飲馬型”,只需求出動點Q所在直線的解析式,然后運用解決“將軍飲馬型”的方法即可解決問題;要求AQ+BQ取最小值時對應的a的值,只需運用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建立關于a的方程,就可求出a的值.
解答:解:(1)過點P作PE⊥OA,垂足為E,過點Q作QF⊥BP,垂足為F,如圖1.
∵BP∥OA,PE⊥OA,∴∠EPF=∠PEO=90°.
∵∠APQ=90°,∴∠EPA=∠FPQ=90°-∠APF.
在△PEA和△PFQ中,
∠EPA=∠FPQ
∠PEA=∠PFQ=90°
PA=PQ

∴△PEA≌△PFQ.
∴PE=PF,EA=QF.
∵a=1,∴P(1,3).∴OE=BP=1,PE=3.
∵A(2,0),∴OA=2,∴EA=1.∴PF=3,QF=1.
∴點Q的坐標為(4,4).

(2)若點P的坐標為(a,3),則PF=PE=3,QF=AE=|2-a|.
∴點Q的坐標為(a+3,5-a).
∵無論a為何值,點Q的坐標(a+3,5-a)都滿足一次函數(shù)解析式y(tǒng)=-x+8,
∴點Q始終在直線y=-x+8上運動.
設直線y=-x+8與x軸、y軸分別交于點M、N,如圖2所示.
當x=0時y=8,當y=0時x=8.∴OM=ON=8.
∵∠AOB=90°,∴∠OMN=45°.
過點A關于直線MN作對稱點A′,連A′Q、A′M,
則A′Q=AQ,A′M=AM=6,∠A′MN=∠AMN=45°.
∴∠A′MA=90°,AQ+BQ=A′Q+BQ.根據(j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
當A′、Q、B三點共線時,AQ+BQ=A′Q+BQ最短,最小值為A′B長.
設直線BP與A′M相交于點H,則BH⊥A′M.
在Rt△A′HB=90°,BH=OM=8,A′H=A′M-MH=6-3=3,
∴A′B=
BH2+A′H2
=
82+32
=
73

當A′、Q、B三點共線時,
∵BN∥A′M,∴△BQN~△A′QM.
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可得:
xQ
8-xQ
=
BN
A′M
=
8-3
6
,解得xQ=
40
11

∴a+3=
40
11
.∴a=
7
11

∴當a=
7
11
時,AQ+BQ的值最小為
73

故答案為:(4,4)、
7
11
、
73
點評:這道題考查了全等的性質(zhì)與判定、相似的性質(zhì)與判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勾股定理等知識,綜合性很強,求出動點Q所在直線的解析式是解決這道難題的關鍵;當直角坐標系中出現(xiàn)等腰直角三角形時,可考慮構造全等三角形,找出線段之間的等量關系,從而將條件與所求線段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若要求一個動點到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和的最小值,應聯(lián)想到“將軍飲馬”這個基本模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在△ABC中,∠C=90°,AC=3,BC=4,CD是斜邊AB上的高,點E在斜邊AB上,過點E作直線與△ABC的直角邊相交于點F,設AE=x,△AEF的面積為y.

(1)求線段AD的長;
(2)若EF⊥AB,當點E在斜邊AB上移動時,
①求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寫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②當x取何值時,y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若點F在直角邊AC上(點F與A、C不重合),點E在斜邊AB上移動,試問,是否存在直線EF將△ABC的周長和面積同時平分?若存在直線EF,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直線EF,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在第一象限,點B(30,0),OA=6
3
,∠AOB=30°.半徑為(3
3
+2.5)的⊙M的圓心M從點O出發(fā),沿線段OA向終點A運動,速度為每秒2
3
個單位長度,半徑為(3
3
-2.5)的⊙N的圓心N從點B出發(fā)沿線段BO向終點O運動,速度為每秒10個單位長度,若兩圓⊙M、⊙N同時出發(fā),運動時間為t秒,令y=MN2
(1)填空:A、M、N三點坐標分別為
A(
 
 
),M(
 
,
 
),N(
 
,
 
).
(2)用t的代數(shù)式表示y.
(3)在運動過程時,⊙M與⊙N相切,求t的值.
(4)在運動的過程中,是否存在這樣的時刻t,使得△OMN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所有可能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木匠黃師傅用長AB=3,寬BC=2的矩形木板做一個盡可能大的圓形桌面,他設計了四種方案:
方案一:直接鋸一個半徑最大的圓;
方案二:圓心O1、O2分別在CD、AB上,半徑分別是O1C、O2A,鋸兩個外切的半圓拼成一個圓;
方案三:沿對角線AC將矩形鋸成兩個三角形,適當平移三角形并鋸一個最大的圓;
方案四:鋸一塊小矩形BCEF拼到矩形AFED下面,利用拼成的木板鋸一個盡可能大的圓.
(1)寫出方案一中圓的半徑;
(2)通過計算說明方案二和方案三中,哪個圓的半徑較大?
(3)在方案四中,設CE=x(0<x<1),圓的半徑為y.
①求y關于x的函數(shù)解析式;
②當x取何值時圓的半徑最大,最大半徑為多少?并說明四種方案中哪一個圓形桌面的半徑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1,已知正方形OABC的邊長為2,頂點A、C分別在x、y軸的正半軸上,M是BC的中點.E(0,m)是線段OC上一動點(O,C點除外),直線EM交AB的延長線于點F.
(1)求點F的坐標(用含m的代數(shù)式表示);
(2)當△AEF是等腰三角形時,求m的值;
(3)如圖2,以AE為直徑作⊙P,求BC與⊙P恰好相切于點M時,求點F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
3a+1
+
b+1
=0,則-a2+b20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ABC中,DE∥BC,
DE
BC
=
2
3
,△ADE的面積是8,則△ABC的面積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有一個計算程序,每次運算都是把一個數(shù)先乘以2,再除以它與1的和,多次重復進行這種運算的過程如下:

則第n次運算的結果yn=
 
(用含字母x和n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一次數(shù)學課外實踐活動,小文在點C處測得樹的頂端A的仰角為37°,BC=20m,求樹的高度AB.
(參考數(shù)據(jù):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