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其中甲容器內(nèi)只有水;乙容器內(nèi)有木塊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內(nèi)有一個裝有鋁塊的平底塑料盒漂浮在水面上,塑料盒底始終與容器底平行,且塑料盒的底面積等于圓柱形容器底面積的一半;丁容器中用細線懸吊這一個實心的鋁球浸沒在水中.已知四個容器中的水面一樣高,ρ=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ρ=2.7×103kg/m3,對于這一情景,以下一些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各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相同
B.向乙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塊底部受到的壓強將增大
C.將懸吊鋁球的細線剪斷后,丁容器對水平桌面壓力的增大值不等于鋁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D.將丙容器塑料盒內(nèi)的鋁塊取走,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離的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高度的數(shù)值

分析 (1)乙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使水的密度減小,但木塊還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據(jù)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可知壓力壓強的變化;
(2)乙丙兩個容器的物體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體重,丁容器中用細線懸吊著一個實心的鋁球,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開的水重等于物體重,由此可知每個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壓強.
(3)細線剪斷前,容器對桌面增大的壓力等于容器中水的重力和鋁球排開水的重力;
將懸吊鋁球的細線剪斷后,鋁球?qū)θ萜鞯撞康膲毫Φ扔阡X球的重力減去受到的浮力,進一步求出容器對桌面的壓力.
(4)將塑料盒內(nèi)的鋁塊取出放到水平桌面上,塑料盒受到的浮力減小,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開水的體積,根據(jù)V=Sh求出水面下降高度;
由于塑料盒受到的浮力減小,塑料盒上浮,則根據(jù)浮力的減小量和容器的底面積可知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離的增大值;然后比較即可.

解答 解:
A、木塊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塊重等于排開的水重,
甲、乙容器水面等高,則乙容器的總重等于甲容器的總重,乙容器的總質(zhì)量與甲容器的總質(zhì)量相同,則甲乙對桌面的壓力相等;
同理可以得出,丙容器的總質(zhì)量與甲容器的總質(zhì)量相同,則甲丙對桌面的壓力相等;
丁容器中水重力的增加的量等于小球排開液體的重力,因液面與甲容器的相平,所以甲丁對桌面的壓力相等;
因四個容器底面積相同,由p=$\frac{F}{S}$可知它們的壓強相同,故A正確;
B、乙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使水的密度減小,但木塊還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等,
根據(jù)FVg可知,排開水的體積增大,使木塊在液面下的體積增大,
根據(jù)p=$\frac{F}{S}$可得,F(xiàn)=pS木塊底,木塊的底面積不變,所以木塊底部受到的壓強不變,故B錯誤;
C、細線剪斷前,桌面受到的壓力等于容器與水的重力、小球排開液體的重力之和,
將懸吊鋁球的細線剪斷后,桌面受到的壓力等于容器與水的重力、鋁球?qū)θ萜鞯撞康膲毫χ停?br />而鋁球?qū)θ萜鞯撞康膲毫Φ扔阡X球的重力減去受到的浮力,
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鋁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排開液體的重力,所以容器對水平桌面壓力的增大值等于鋁球所受重力減去受到的浮力,不等于鋁球所受重力的大小,故C正確;
D、鋁塊在塑料盒內(nèi)處于漂浮,F(xiàn)=G+G,將塑料盒內(nèi)的鋁塊取出后,F(xiàn)′=G,
△F=F-F′=G+G-G=G,
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開水的體積△V=V-V′=$\frac{△{F}_{浮}}{{ρ}_{水}g}$=$\frac{{G}_{鋁}}{{ρ}_{水}g}$,
根據(jù)V=Sh可知水面下降高度為:△h=$\frac{△V}{{S}_{容器}}$=$\frac{{G}_{鋁}}{{ρ}_{水}g{S}_{容器}}$,
由于塑料盒受到的浮力減小,塑料盒上浮,則根據(jù)△F=△pS得:
△F=△pS=pS-p′SghSgh′S=△hρgS,
△h′=$\frac{△{F}_{浮}}{{ρ}_{水}g{S}_{盒}}$=$\frac{{G}_{鋁}}{{ρ}_{水}g{S}_{盒}}$,
容器的水面下降,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離的增大值為:
△h″=△h′-△h=$\frac{{G}_{鋁}}{{ρ}_{水}g{S}_{盒}}$-$\frac{{G}_{鋁}}{{ρ}_{水}g{S}_{容器}}$=$\frac{{G}_{鋁}}{{ρ}_{水}g}$($\frac{1}{{S}_{盒}}$-$\frac{1}{{S}_{容器}}$)
因為塑料盒的底面積等于圓柱形容器底面積的一半;即S=$\frac{1}{2}$S容器,
則$\frac{△h″}{△h}$=$\frac{\frac{1}{{S}_{容器}}}{\frac{1}{{S}_{盒}}-\frac{1}{{S}_{容器}}}$=$\frac{{S}_{盒}}{{S}_{容器}{-S}_{盒}}$=$\frac{\frac{1}{2}{S}_{容器}}{{S}_{容器}-\frac{1}{2}{S}_{容器}}$=1,
△h″=△h,即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離的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高度的數(shù)值,故D正確;
故選ACD.

點評 本題關(guān)鍵:一是漂浮、懸浮條件的使用,二冰化水質(zhì)量不變(隱含條件),三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時要同時考慮影響浮力的兩個因素(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濃密的樹蔭下出現(xiàn)很多圓形的光斑,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路邊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造成光污染,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C.池水看起來比實際淺,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紅色的牡丹花看上去呈紅色,這是由于它吸收紅光,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有一鐵塊質(zhì)量為520g,請問能用0-5N的彈簧測力計測量出此鐵塊的重力?(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果是小華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在實驗中用茶色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為完成實驗探究,還需要一個測量工具,這個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3)為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小華做了如下操作:他先點燃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當移動到A像的位置時,發(fā)現(xiàn)它與A的像完全重合,這表明平面鏡所稱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
(4)為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他將一塊與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豎放在玻璃板與蠟燭B之間,從蠟燭A側(cè)觀察,仍能看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拿走蠟燭B,將這塊白板移動到蠟燭A像的位置時,發(fā)現(xiàn)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稱的像是虛(填“實”或“虛”)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小明同學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時,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實驗中他先后三次將同一小車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車,使其沿斜面向下運動,先后在水平桌面上鋪上毛巾、棉布、木板,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來越小,觀察小車滑行的距離,從而得出阻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

(1)在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是(不必解釋錯誤的原因)用不同的力推小車.
(2)小明用正確方法做了三次實驗,小車分別停在如圖乙、丙、丁的位置上.由此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初速度相同的條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3)實驗結(jié)束后,小明和小華進行了交流,為什么在實驗中不可能觀察到小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情形呢?是因為接觸面不可能是絕對光滑的.
(4)小明同學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思考了一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側(cè)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他做出了以下A、B、C、D四種猜想,你認為其中準確的是A.(圖中的黑點表示小明同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為某同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該同學先后三次將同一小車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塊,使其沿斜面向下運動,逐漸減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觀察木塊運動的距離,從而得出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
(1)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是(不要求解釋錯誤的原因):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車.
(2)更正錯誤后進行實驗,從實驗中觀察到,接觸面越光滑,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就越遠,運動的時間越長.
(3)在上述實驗觀察分析的基礎(chǔ)上,可以推測:如果小車不受阻力,且水平面足夠長,那小車在水平面上將會怎樣運動?做勻速直線運動.
(4)這種研究方法叫實驗推理法.我們物理中還運用過這種方法的實驗是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商店里常常使用天平秤量貨物的質(zhì)量,一營業(yè)員在稱量時,若砝碼磨損了,稱量的結(jié)果比實際質(zhì)量大.若在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時,忘記了將游碼歸零,則稱量的實際結(jié)果比實際質(zhì)量大.(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在一只透明的飲料瓶的側(cè)壁上開一個圓孔,用萬能膠將橡皮膜粘貼在圓孔上,并將水倒入瓶內(nèi),觀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如圖甲).將瓶子浸入水中,且瓶內(nèi)外水面相平,此時橡皮膜變?yōu)榧炔煌钩鲆膊话歼M(如圖乙).再將瓶子浸入一個盛有飽和食鹽水的容器中,且瓶內(nèi)外液面相平,此時橡皮膜變?yōu)橄蚶锇迹ㄈ鐖D丙).對丙圖現(xiàn)象的合理解釋是鹽水密度大于瓶子中水的密度,在圓孔這一位置鹽水對橡皮膜的壓強大于水的壓強.在圖丙中,為了使橡皮膜變?yōu)橄蛲馔,你的方法是容器中換用密度小于水的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冰的密度為0.9×103kg/m3,表示每立方米冰的質(zhì)量為0.9×103kg.一塊質(zhì)量為1.8kg的冰的體積為2×10-3m3,若它完全熔化成水,其密度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一個瓶子最多能裝0.5kg的水,它最多能裝6.8kg的水銀;最多能裝5×10-4m3的酒精.(ρ水銀=13.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