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km/h) | 反應距離(m) | 制動距離(m) |
40 | 7 | 8 |
50 | 9 | 13 |
60 | 11 | 20 |
80 | 15 | 34 |
100 | 19 | 54 |
分析 (1)車輪由于滾動,與地面之間產生滾動摩擦;
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和熱傳遞,做功發(fā)生了能量的轉化,熱傳遞發(fā)生了能量的轉移.
(2)司機的反應時間等于反應距離s與汽車行駛速度v的比值,即t=$\frac{s}{v}$;然后計算五種情況下反應時間t,再取平均值.
(3)分析題中所給數(shù)據(jù)表可知,汽車的行駛速度越大制動距離越大.
(4)雨雪天,道路較滑,汽車所受的剎車阻力較。辉谙嗤囁俚那闆r下,汽車所受的剎車阻力越小,汽車的運動狀態(tài)越不易改變,汽車剎車后滑行的距離就越長,因此汽車就越難停下來,所以為安全起見要減速慢行.
解答 解:(1)汽車在正常行駛時,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是滾動摩擦;
汽車原來是運動的,剎車后,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所以會繼續(xù)向前滑行一段距離;
汽車剎車后,要克服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所以車輪發(fā)熱是用做功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
(2)反應時間:
t1=$\frac{{s}_{1}}{{v}_{1}}$=$\frac{7×1{0}^{-3}km}{40km/h}$=0.175×10-3×3600s=0.63s
t2=$\frac{{s}_{2}}{{v}_{2}}$=$\frac{9×1{0}^{-3}km}{50km/h}$=0.18×10-3×3600s≈0.65s
t3=$\frac{{s}_{3}}{{v}_{3}}$=$\frac{11×1{0}^{-3}km}{60km/h}$≈0.183×10-3×3600s≈0.66s
t4=$\frac{{s}_{4}}{{v}_{4}}$=$\frac{15×1{0}^{-3}km}{80km/h}$=0.1875×10-3×3600s≈0.68s
t5=$\frac{{s}_{5}}{{v}_{5}}$=$\frac{19×1{0}^{-3}km}{100km/h}$=0.19×10-3×3600s≈0.68s
該司機反應時間大約是:t=$\frac{0.63s+0.65s+0.66s+0.68s+0.68s}{5}$≈0.7s
(3)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速度由40km/h到100km/h,對應的制動距離由8m到54m,故知:行駛速度越大制動距離越長,因此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是汽車的速度.
(4)雨雪路滑,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摩擦力減。囍苿雍螅捎趹T性仍向前運動,摩擦力越小越不易停下來,所以要減速慢行.
故答案為:(1)滾動;慣性;做功;(2)0.7;(3)速度;(4)慢;遠.
點評 本題通過探究反應距離和汽車速度的關系,提出安全駕駛機動車輛的問題,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聯(lián)系,實驗中運用了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是一道具有實際意義的好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拍攝半身照時,相機到人的距離比拍攝全身照時大 | |
B. | 拍攝半身照時,膠片到鏡頭的距離比拍攝全身照時大 | |
C. | 拍攝半身照時,所用相機鏡頭的直徑較大 | |
D. | 拍攝半身照時,所用相機鏡頭的直徑較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