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使用電流表時,若無法確定使用哪個量程,應該( 。

A. 先選小量程試觸 B. 先選大量程試觸

C. 選用任一量程試觸 D. 直接用大量程

【答案】B

【解析】在未知電路電流的情況下應使用較大的量程試觸,根據(jù)指針偏轉(zhuǎn)角度估計電流大小,選擇合適的量程,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某組同學用同樣的滑輪安裝了如圖甲、乙所示的滑輪組,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1)表格內(nèi)的第4次實驗中應補充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_(結(jié)果精確到0.1%)。這次數(shù)據(jù)是用下圖中________(填)所示的滑輪組測得的。

2)分析比較第1 2 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應該_______。

3)某同學認為,使用相同的滑輪所組成的滑輪組提升同一個重物時,越省力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確嗎?請你利用補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說明你的判斷: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符合事實的是( )

A. 一個蘋果的質(zhì)量大約是20 g

B. 物理試卷一頁紙的厚度大約是10 mm

C. 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 ℃

D. 一個節(jié)能燈工作1 h大約消耗電能1 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分別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和“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是利用了玻璃板的__________(填物理屬性的名稱);

(2)下面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是一位同學測量的四組像和物體到玻璃板的距離,實驗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讀數(shù)均正確.但是分析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第二組的數(shù)據(jù)有較大的偏差,你認為造成這個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選用的玻璃板太厚
B.選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斷蠟燭B與蠟燭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時出現(xiàn)了較大偏差

(3)如圖甲所示,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放在平面鏡上,讓一束光線貼著紙板A沿EO方向入射。①量角器量出θ的大小為50°,則反射角大小為_______

②若將紙板B向后折,使兩紙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我們在紙板B上沒有看到反射光,此時_____(選填“有”或“沒有”)反射光的存在。

③在圖甲的裝置中,讓一束光貼著紙板B沿FO射到O點,反射光將沿____方向射出。

④ 若開始實驗時紙板并未與平面鏡垂直(如圖乙所示),______(能/不能)在紙板B上看到反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刻度尺、橡皮泥、白紙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所示.
(1)實驗時玻璃板應該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實驗器材選擇相同的兩個完全相同蠟燭,其目的是為了
(3)為了說明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應采取的具體操作步驟是:將白紙豎直放在蠟燭B處,移開蠟燭B,觀察;若;則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為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于光的折射,盛滿水的金魚缸看上去比實際的要 (填“深”或“淺”);從側(cè)面看圓形金魚缸里的魚比真實的 (填“大”或“小”),原因是魚缸相當于一個 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態(tài)變化中屬于升華的是(  )
A.灑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霧的形成
C.水在慢慢地結(jié)冰
D.燈泡用了一段時間之后,燈絲變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華人科學家高錕以涉及光纖傳輸?shù)耐黄菩猿删?/span>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關(guān)于光纖通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光在光纖中是沿中軸線直線傳播的

B. 光纖通信與有線通信一樣,都需要金屬導線

C. 光纖通信中使用的導線光導纖維

D. 光纖通信中傳播的物質(zhì)——光,不是電磁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太陽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北斗導航是利用超聲波進行定位的

C. 衛(wèi)星通信是利用微波來傳遞信息的 D. LED燈的核心元件發(fā)光二極管是由超導材料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