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數(shù) | 鉤碼重G/N | 上升高度h/cm |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N | 繩端移動距離s/cm |
1 | 2 | 10 | 0.8 | 40 |
2 | 5 | 1.5 | 20 |
分析 (1)機械效率的測量原理:η=$\frac{{W}_{有用}}{{W}_{總}}$×100%=$\frac{Gh}{Fs}$×100%;
(2)根據(jù)測量原理,實驗中需要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的重力和繩端的拉力,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上升的高度和繩端移動的距離;
(3)利用力的平衡條件,只有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測力計的示數(shù)才等于拉力的大;
(4)a、根據(jù)繩端移動的距離由s=nh得出h的大;
b、利用η=$\frac{{W}_{有}}{{W}_{總}}$×100%=$\frac{Gh}{Fs}$×100%求出第一次和第二次實驗測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然后比較兩者的大小;
c、比較兩次實驗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的重物時,額外功不變,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不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
解答 解:
(1)實驗原理是η=$\frac{{W}_{有}}{{W}_{總}}$×100%;
(2)由實驗原理可知,直接測得的物理量是:物重G、繩子自由端拉力F、物體上升高度h、自由端移動距離s,實驗中應選用的測量工具是:彈簧測力計、刻度尺;
(3)根據(jù)力的平衡可知,只有豎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才等于拉力的大;
(4)a、由題意知,滑輪組由4段繩子承擔物重,第二組數(shù)據(jù)s=20cm,所以h=$\frac{1}{4}$×20cm=5cm;
b、η=$\frac{{W}_{有}}{{W}_{總}}$×100%=$\frac{Gh}{Fs}$×100%可知:
第一次實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frac{{G}_{1}{h}_{1}}{{F}_{1}{s}_{1}}$×100%=$\frac{2N×0.1m}{0.8N×0.4m}$×100%=62.5%,
第二次實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2=$\frac{{G}_{2}{h}_{2}}{{F}_{2}{s}_{2}}$×100%=$\frac{5N×0.5m}{1.5N×0.2m}$×100%≈83.3%,
所以η1<η2;
c、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若僅增加鉤碼的個數(shù),滑輪組所做的有用功增大,額外功不變,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增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增大.
故答案為:
(1)η=$\frac{{W}_{有}}{{W}_{總}}$×100%;
(2)刻度尺;
(3)豎直向上勻速;
(4)a、5;b、62.5%;大于;c、增大.
點評 本題考查了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和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關鍵是知道實驗的原理和會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次數(shù) | 物體 | m (g) | V (cm3) | m/v(g/cm3) |
1 | 鋁塊1 | 54 | 20 | 2.7 |
2 | 鋁塊2 | 27 | 10 | 2.7 |
3 | 松木1 | 27 | 54 | 0.5 |
4 | 松木2 | 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他此次挺舉對杠桿做功約為35000J | |
B. | 他此次挺舉對杠桿做功約為1760J | |
C. | 他此次挺舉對杠桿做功的平均功率約為1408W | |
D. | 他此次挺舉對杠桿做功的平均功率約為704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封蓋沒有掰開時,消毒液不受重力的作用 | |
B. | 封蓋沒有掰開時,消毒液是大氣壓托住的 | |
C. | 封蓋掰開后,消毒液不再受重力的作用 | |
D. | 封蓋掰開后,消毒液不再受大氣壓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0分米3 | B. | 50分米3 | C. | 120分米3 | D. | 150分米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