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已知:W、Y、Z、T、M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半徑依次增大.請?zhí)羁眨?br />(1)W、Z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兩種元素,寫出Z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圖;
(2)化合物YW3極易溶于水的原因H2O與NH3形成氫鍵;YW3的分子構型為三角錐形.YW3屬于極性(填“極性”或“非極性”)分子,其中Y的化合價為-3.
(3)元素T的原子中電子共占據了7個軌道,則T在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IIIA族.T的化合物TY熔融時不導電,常用作砂輪及耐高溫材料,由此推知,它屬于b(填編號字母);
a.離子晶體             b.原子晶體                 c.分子晶體         d.無法判斷
(4)M3+的3d軌道為半充滿,則M的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4s2,M位于周期表的d區(qū)(按電子的填入順序劃分),M的晶體中的粒子采用的是體心立方堆積,則該種堆積方式的配位數為8,若其晶胞的邊長為acm,M的摩爾質量為Mr g/mol,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NA,則其密度為$\frac{2M}{{a}^{3}{N}_{A}}$g/cm3

分析 W、Y、Z、T、M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半徑依次增大,W、Z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兩種元素,為C、H元素,W原子半徑小于Z,則W是H、Z是C元素;
化合物YW3極易溶于水,該物質為氨氣,則Y為N元素;
元素T的原子中電子共占據了7個軌道,為Al元素;
M3+的3d軌道為半充滿,則M原子核外電子數=2+8+8+5+3=26,為Fe元素;
(1)Z為C元素,其原子核外有6個電子,根據構造原理書寫C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圖;
(2)含有氫鍵的物質極易溶于水;氨氣分子中N原子價層電子對個數是4且含有1個孤電子對,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判斷氨氣分子空間構型,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為極性分子;
(3)主族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層數與其周期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與其族序數相同;分子晶體熔沸點較高、硬度較大,熔融狀態(tài)下不導電;
(4)Fe原子核外電子數是26,根據構造原理書寫Fe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Fe元素位于d區(qū),M的晶體中的粒子采用的是體心立方堆積,即該晶胞中體心上含有1個原子、每個頂點上含有一個原子;該晶胞中Fe原子個數=1+8×$\frac{1}{8}$=2,密度=$\frac{\frac{M}{{N}_{A}}×2}{V}$.

解答 解:W、Y、Z、T、M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半徑依次增大,W、Z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兩種元素,為C、H元素,W原子半徑小于Z,則W是H、Z是C元素;
化合物YW3極易溶于水,該物質為氨氣,則Y為N元素;
元素T的原子中電子共占據了7個軌道,為Al元素;
M3+的3d軌道為半充滿,則M原子核外電子數=2+8+8+5+3=26,為Fe元素;
(1)Z為C元素,其原子核外有6個電子,根據構造原理書寫C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圖為,故答案為:
(2)H2O與 NH3形成氫鍵導致氨氣易溶于水;氨氣分子中N原子價層電子對個數是4且含有1個孤電子對,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判斷氨氣分子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形,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為極性分子,氨氣分子結構不對稱,正負電荷中心不重合,為極性分子,氨氣中H元素為+1價,則N元素為-3價,
故答案為:H2O與 NH3形成氫鍵;三角錐形;極性;-3;
(3)主族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層數與其周期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與其族序數相同,Al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是3,所以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分子晶體熔沸點較高、硬度較大,熔融狀態(tài)下不導電,AlN熔沸點較高、硬度較大,為原子晶體,
故答案為:第三;IIIA;b;
(4)Fe原子核外電子數是26,根據構造原理書寫Fe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4s2;Fe元素位于d區(qū),M的晶體中的粒子采用的是體心立方堆積,即該晶胞中體心上含有1個原子、每個頂點上含有一個原子,所以Fe原子配位數是8;該晶胞中Fe原子個數=1+8×$\frac{1}{8}$=2,密度=$\frac{\frac{M}{{N}_{A}}×2}{V}$=$\frac{\frac{M}{{N}_{A}}×2}{{a}^{3}}$=$\frac{2M}{{a}^{3}{N}_{A}}$g/cm3,
故答案為:1s22s22p63s23p63d64s2;d;8;$\frac{2M}{{a}^{3}{N}_{A}}$g/cm3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結構和性質,為高頻考點,涉及晶胞計算、微粒空間構型判斷、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氫鍵等知識點,側重考查學生空間想象、計算及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熟練掌握體心立方、面心立方中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aA(g)+bB(g)?cC(g)在一密閉容積可變的容器中發(fā)生反應,當壓強為202KPa時,測得c(A)為1mol/L,當壓強增大到303KPa時,測得c(A)為1.2mol/L,則a、b、c大小關系為a+b>c;若壓強增大到2020KPa,測得c(A)為11mol/L,則a、b、c之間的關系為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關于金屬元素的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
A.金屬元素的原子只有還原性、金屬離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顯正價
C.金屬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價都相同
D.金屬元素的單質在常溫下都呈固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依據下面的甲、乙、丙三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是原電池,乙是電鍍裝置
B.甲、乙裝置中,鋅極上均發(fā)生氧化反應
C.乙裝置中,銅極因發(fā)生氧化反應而溶解
D.乙裝置中,c(Cu2+)不變,丙裝置中,c(Cu2+)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現有失去標簽的氯化鈣、硝酸銀、鹽酸、碳酸鈉四種無色溶液,為了測定四種溶液各是什么,將它們隨意編號為A、B、C、D后,按表進行實驗.將產生的現象記錄如表:
實驗順序實驗內容實驗現象
A+B沒有明顯變化
B+D有無色、無味氣體生成
B+C有白色沉淀生成
A+D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據實驗現象按要求回答:
(1)A、B、C、D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ACaCl2;BHCl;CAgNO3;DNa2CO3
(2)寫出實驗順序中發(fā)生反應的②③④中有關的離子方程式:②CO32-+2H+=CO2↑+H2O;③Cl-+Ag+=AgCl↓;④CO32-+Ca2+=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完成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氧化鎂溶于稀硫酸MgO+2H+═H2O+Mg2+;
(2)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鹽酸OH-+H+═H2O;
(3)稀鹽酸與硝酸銀溶液混合Cl-+2Ag+═AgCl↓;
(4)將濃硝酸滴到碳酸鈣固體上CaCO3+2H+═Ca2++H2O+CO2↑;
(5)小蘇打溶液與稀鹽酸反應HCO3-+H+═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I)為比較Fe3+和Cu2+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甲乙兩組同學分別設計了如圖一、圖二所示的實驗.

圖一可通過觀察①產生氣泡的快慢 定性比較得出結論.有同學提出將CuSO4改為CuCl2更為合理,其理由是②控制陰離子相同,排除陰離子的干擾,你認為還可以作何改進?③將氯化鐵改為硫酸鐵
(II)圖二為在一定溫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釋過程中,溶液的導電能力I隨加入水的體積V變化的曲線,請回答:
(1)“O”點導電能力為O的理由是在“O”點處醋酸未電離,無離子存在;
(2)a、b、c三點的c(H+)由小到大的順序為c<a<b;
(3)a、b、c三點處,電離程度最大的是c;
(4)若使c點溶液中c(CH3COO-)增大,c(H+)減小,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少量NaOH固體;②加少量Na2CO3固體或加入Zn、Mg等金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寫出下列烷烴的分子式
(1)假如某烷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2,則該烷烴的分子式為C10H22;
(2)烷烴A在同溫同壓下蒸氣的密度是H2的36倍C5H12;
(3)1L烷烴D的蒸氣完全燃燒時,生成同溫同壓下15L水蒸氣C14H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亞硫酸鈉在印染、造紙等眾多行業(y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研究小組用Na2CO3溶液吸收SO2制備Na2SO3.其實驗流程如圖1

查閱資料可知,向碳酸鈉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的過程中,溶液中有關組分的質量分數變化如圖2是所示.
(1)圖2中的線2表示的組分為NaHCO3(填化學式)
(2)實驗時,“反應II”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NaHSO3+NaOH=Na2SO3+H2O(主要)SO2+2NaOH=Na2SO3+H2O(次要)(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國家標準規(guī)定產品中Na2SO3的質量分數≥97.0%為優(yōu)等品,≥93.0%為一等品.為了確定實驗所得產品的等級,研究小組采用了兩種方法進行測定.
①方法I:稱取2.570g產品,用蒸餾水溶解,加入足量的雙氧水使Na2SO3完全氧化生成Na2SO4,再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所得沉淀經過過濾、洗滌、干燥后稱量,質量為4.660g,通過計算確定產品中Na2SO3的質量分數m(BaSO4)=4.660g,n(BaSO4)=$\frac{4.660g}{233g/mol}$=0.020mol,則經氧化后n(Na2SO4)=0.020mol,m(Na2SO4)=0.020mol×142g/mol=2.840g,根據差量法,原混合物中的Na2SO3:n(Na2SO3)=$\frac{2.840g-2.570g}{16g/mol}$,m(Na2SO3)=$\frac{2.840g-2.570g}{16g/mol}$×126g/mol=2.12625g,w(Na2SO3)=$\frac{2.1262g}{2.570g}$×100%≈82.73%.
如若不考慮雜質,則n(Na2SO3)=n(BaSO4)=0.020mol,
m(Na2SO3)=0.020mol×126g/mol=2.520g,
w(Na2SO3)=$\frac{2.520g}{2.570g}$×100%≈98.05%.(寫出計算過程)
②方法II:稱取1.326g產品,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該溶液,滴加0.1250mol/L I2溶液,恰好使Na2SO3完全氧化生成Na2SO4時,消耗I2溶液20.00mL.通過計算確定產品中Na2SO3的質量分數n(Na2SO3)=n(I2)=20.00mL×10-3L/mL×0.1250mol/L=0.0025mol,m(Na2SO3)=0.0025mol×126g/mol×$\frac{100ml}{2500ml}$=1.260g,
w(Na2SO3)=$\frac{1.260g}{1.326g}$×100%≈95.02%.(寫出計算過程)
③判斷Na2SO3產品的等級,并說明理由方案I中的產品為優(yōu)等品,方案II中的產品為一等品.但是方案I產品中含有的硫酸鈉和碳酸鈉等雜質,在方案I的測定中,硫酸鈉和碳酸鈉雜質對測定有干擾,而方案II是直接測定亞硫酸鈉,可信度和精確度都要更高一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