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用已知濃度的NaOH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確)  會造成測定結果偏高的是(  )
A.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俯視讀數(shù)
B.錐形瓶洗凈后未干燥
C.堿式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D.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測鹽酸潤洗

分析 根據(jù)物質(zhì)的量濃度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分析不當操作對V(標準)的影響,若標準液偏大,則測定結果偏高,若標準液體積偏小,則測定結果偏低,據(jù)此進行解答.

解答 解:A.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俯視滴定管的刻度,則讀數(shù)偏小,造成V(標準)偏小,根據(jù)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可知c(待測)偏小,故A錯誤;
B.錐形瓶不需要干燥,錐形瓶中的蒸餾水對待測液中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及標準液體積都無影響,則不影響測定結果,故B錯誤;
C.酸式滴定到終點讀數(shù)時尖嘴部分有氣泡,則滴加的標準溶液偏多,造成V(標準)偏大,根據(jù)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可知c(待測)偏高,故C正確;
D.酸式滴定管沒有潤洗,導致量取的待測液濃度偏小,測定結果偏低,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的誤差分析,題目難度不大,明確中和滴定操作方法為解答關鍵,注意根據(jù)c(待測)=$\frac{c(標準)•V(標準)}{V(待測)}$分析滴定誤差,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無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Ag+、Mg2+、Fe3+、Cu2+中的一種或幾種,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1)不用做任何實驗就可以肯定溶液中不存在的離子是Fe3+、Cu2+;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過量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過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說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是Ag+,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Ag+═AgCl↓;
(3)。2)的濾液加過量的NaOH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肯定有Mg2+,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g2++2OH-═Mg(OH)2↓;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陰離子是B.
A、Cl-B、N${O}_{3}^{-}$   C、C${O}_{3}^{2-}$    D、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聚合硫酸鐵又稱聚鐵,化學式為[Fe2(OH)n(SO43-0.5n]m,廣泛用于污水處理.實驗室利用硫酸廠燒渣(主要成分為鐵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備聚鐵和綠礬(FeSO4•7H2O。┻^程如下:

(1)驗證固體W焙燒后產(chǎn)生的氣體含有SO2的方法是將氣體通入品紅溶液,溶液褪色,加熱恢復原色.
(2)實驗室用銅和濃硫酸制備、收集干燥的SO2,所需儀器如下.

裝置A產(chǎn)生SO2,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接口,順序為a→d→e→c→b→f,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H2SO4(濃)═CuSO4+SO2↑+2H2O.
(3)制備綠礬時,向溶液X中加入過量鐵屑,充分反應后,經(jīng)過濾操作得到溶液Y,再經(jīng)濃縮、結晶等步驟得到綠礬.
(4)欲測定溶液Y中Fe2+的濃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KMnO4標準溶液,用KMnO4標準溶液滴定時應選用酸式(填“酸式”或“堿式”)滴定管.
(5)溶液Z的pH影響聚鐵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若溶液Z的pH偏小,將導致聚鐵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偏小(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氣態(tài)單質(zhì)分子中一定存在共價鍵
B.氯化鈉熔化或氯化氫溶于水時都要破壞化學鍵
C.金屬甲、乙各1mol均和足量的鹽酸反應,甲比乙失電子多,說明甲的金屬性比乙的金屬性強
D.原電池把化學能直接轉(zhuǎn)化為電能,所以由原電池提供的電能是一次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關于反應速率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反應速率用于衡量化學反應的快慢
B.決定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應物的性質(zhì)
C.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正、逆反應速率都為零
D.化學反應中,純液體物質(zhì)不能計算其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鐵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硫酸亞鐵晶體(FeSO4•7H2O)在醫(yī)藥上作補血劑.某課外小組測定該補血劑中鐵元素的含量,并檢驗該補血劑是否變質(zhì).實驗步驟如圖:

(1)實驗中用已經(jīng)準確量取的濃硫酸配制500mL 1mol•L-1的硫酸溶液,則配制時用到的儀器除燒杯、玻璃棒外,還有兩種儀器是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2)步驟②加入過量氯水的作用是將Fe2+全部氧化為Fe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Cl2=2Fe3++2Cl-
(3)步驟④中一系列操作步驟為過濾、洗滌、灼燒、冷卻、稱量.
(4)若實驗無損耗,則該補血劑含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frac{70n}{m}$%.
(5)下列操作會導致所測定的鐵元素含量偏高的是BC
A.步驟③所加氨水量不足
B.步驟④洗滌不充分
C.步驟④灼燒不充分.
(6)某同學發(fā)現(xiàn)部分補血劑藥片表面發(fā)黃,取樣品研細,溶于1mol•L-1的硫酸溶液,過濾.取濾液加KSN溶液,若溶液變成紅色,說明該補血劑已變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晶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金剛石網(wǎng)狀結構中,由共價鍵形成的碳原子環(huán)其中最小環(huán)有6個碳原子
B.在氯化鈉的晶體中,每個Na+或Cl-的周圍都緊鄰6個Cl-或Na+
C.在氯化銫晶體中,每個Cs+周圍都緊鄰8個Cl-,每個Cl-周圍也緊鄰8個Cs+
D.在干冰的晶體中,每個CO2分子周圍都緊鄰4個CO2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方法:
①稱取3g干海帶,用刷子把干海帶表面的附著物刷凈.
②將海帶剪碎,用酒精潤濕(便于灼燒)后,放在坩堝中.
③用酒精燈灼燒盛有海帶的坩堝,至海帶完全成灰,停止加熱,冷卻.
④將海帶灰轉(zhuǎn)移到小燒杯中,再向燒杯中加入10mL蒸餾水,攪拌,煮沸2~3min,使可溶物溶解,過濾.
⑤向濾液中滴入幾滴硫酸,再加入約1mL H2O2溶液,觀察現(xiàn)象.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步驟①中也可以用水洗滌除去海帶表面的附著物
B.步驟④過濾操作需要兩種玻璃儀器
C.步驟⑤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淀粉可看到藍色現(xiàn)象
D.通過以上①~⑤步驟即可得到純度高的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現(xiàn)有A、B、C、D、E、F六種常見短周期元素,已知:
①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按A、B、C、D、E、F依次增大,原子半徑按E、F、B、C、D、A順序依次減小;
②A、E同主族,A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B能形成天然存在的最硬的單質(zhì)甲和最軟的礦物乙;D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
③C、E、F三者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依次為丙、丁、戊,它們兩兩之間均可反應生成可溶性鹽和水,且所得鹽中均含D元素;
④C、F兩種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等于A、D、E三種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
(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第三周期ⅢA族,A、D兩元素原子形成1:1型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2)B的某種原子常用于考古時測定一些文物的年代,該原子符號為146C.
(3)寫出丁+戊在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Al(OH)3+OH-=AlO2-+2H2O.
(4)物質(zhì)甲和乙間的相互轉(zhuǎn)化不是(填“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5)C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和E的簡單氫化物反應可生成一種鹽和一種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HNO3+NaH=NaNO3+H2↑.該反應中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的質(zhì)量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