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Na2S2O8溶液可降解有機污染物4-CP,原因是Na2S2O8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產(chǎn)生強氧化性自由基(SO4-)。通過測定4-CP降解率可判斷Na2S2O8溶液產(chǎn)生(SO4-·)的量。某研究小組探究溶液酸堿性、Fe2+的濃度對產(chǎn)生(SO4-·)的影響。
(1)溶液酸堿性的影響:其他條件相同,將4-CP加入到不同pH的Na2S2O8溶液中,結(jié)果如圖a所示。由此可知:溶液酸性增強, (填 “有利于”或“不利于”)Na2S2O8產(chǎn)生SO4-·。
(2)Fe2+濃度的影響:相同條件下,將不同濃度的FeSO4溶液分別加入c(4-CP)=1.56×10-4 mol·L-1、c(Na2S2O8)=3.12×10-3 mol·L-1的混合溶液中。反應240 min后測得實驗結(jié)果如圖b所示。
已知 S2O82- + Fe2+= SO4-·+ SO42- + Fe3+,此外還可能會發(fā)生:SO4-· + Fe2+=SO42- + Fe3+
① 實驗開始前,檢驗FeSO4溶液是否被氧化的試劑是 (化學式)。如被氧化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②當c(Fe2+)=3.2 ×10-3 mol·L-1時,4-CP降解率為 %,4-CP降解的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表達式為 。
③當c(Fe2+)過大時,4-CP降解率反而下降,原因可能是 。
(1) 有利于 (3分)
(2)① KSCN (2分); 溶液呈紅色; (2分)
②52.4 (3分)
(3分)
③Fe2+濃度過高時,F(xiàn)e2+會與SO4—,發(fā)生反應,消耗部分SO4—,導致4-CP降解率下降。(3分)
解析試題分析:⑴據(jù)圖a分析,PH越。ㄋ嵝栽綇姡,4-CP的降解率增大,則Na2S2O8溶液產(chǎn)生SO4-的量增多,即溶液酸性增強,有利于Na2S2O8產(chǎn)生SO4-。
⑵①FeSO4溶液被氧化產(chǎn)生Fe3+,可向溶液中加入KSCN檢驗,若溶液變紅說明FeSO4溶液已被氧化,反之,沒有被氧化。
②據(jù)圖b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知,當c(Fe2+)=3.2 ×10-3 mol·L-1時,4-CP降解率為52.4%;則4-CP降解的平均反應速率的計算表達式為==;
③當Fe2+濃度過高時,F(xiàn)e2+會與SO4—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消耗部分SO4—,反而導致4-CP的降解率下降。
考點:考查化學圖像與化學原理的綜合應用。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某溫度下,在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投入一定物質(zhì)的量的N2與H2進行可逆反應:N2(g)+3H2(g) 2NH3(g) 在2 min時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c(N2)=5.00 mol/L,c(H2)=10.00mol/L,c(NH3)=5.00 mol/L。試求:(寫出解題過程)
(1)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是多少?
(2)H2的起始濃度;
(3)用N2表示該反應的反應速率是多少;
(4)N2的轉(zhuǎn)化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溫室效應”是全球關(guān)注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CO2是目前大氣中含量最高的一種溫室氣體。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有效途徑。
(1)將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別通入到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組數(shù)據(jù):
實驗組 | 溫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達到平衡所需時間/min | ||
CO | H2O | H2 | CO | |||
1 | 650 | 4 | 2 | 1.6 | 2.4 | 6 |
2 | 900 | 2 | 1 | 0.4 | 1.6 | 3 |
3 | 900 | a | b | c | d | t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N2(g)+3H2(g)2NH3(g) △H=-94.4kJ·mol-1。恒容時,體系中各物質(zhì)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示。
①在1L容器中發(fā)生反應,前20min內(nèi),v(NH3)= ,放出的熱量為 ;
②25min時采取的措施是 ;
③時段III條件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 (用具體數(shù)據(jù)表示)。
(2)電廠煙氣脫氮的主反應①:4NH3(g)+6NO(g)5N2(g)+6H2O(g) △H<0,副反應②:2NH3(g)+8NO(g)5N2O(g)+3H2O(g) △H>0。平衡混合氣中N2與N2O含量與溫度的關(guān)系如右圖。請回答:在400K~600K時,平衡混合氣中N2含量隨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 ,導致這種規(guī)律的原因是 (任答合理的一條原因)。
(3)直接供氨式燃料電池是以NaOH溶液為電解質(zhì)的。電池反應為:4NH3+3O2=2N2+6H2O,則負極電極反應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分)根據(jù)我國目前汽車業(yè)發(fā)展速度,預計2020年汽車保有量超過2億輛,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因此,如何有效處理汽車排放的尾氣,是需要進行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目前,汽車廠商常利用催化技術(shù)將尾氣中的NO和CO轉(zhuǎn)化成CO2和N2,化學方程式如下:
2NO+2CO2CO2+N2。為研究如何提高該轉(zhuǎn)化過程反應速率,某課題組進行了以下實驗探究。
【資料查閱】①不同的催化劑對同一反應的催化效率不同;
②使用相同的催化劑,當催化劑質(zhì)量相等時,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對催化效率有影響。
【實驗設計】課題組為探究某些外界條件對汽車尾氣轉(zhuǎn)化反應速率的影響規(guī)律,設計了以下對比實驗。
(1)完成以下實驗設計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實驗編號 | 實驗目的 | T/℃ | NO初始濃度 mol/L | CO初始濃度 mol/L | 同種催化劑的比表面積 m2/g |
Ⅰ | 為以下實驗作參照 | 280 | 6.50×10-3 | 4.00×10-3 | 80 |
Ⅱ | | | | | 120 |
Ⅲ | 探究溫度對尾氣轉(zhuǎn)化速率的影響 | 360 | | | 8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分)銨鹽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有著重要的用途,請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Ⅰ.某化學興趣小組欲從下列裝置中選取必要的裝置制取(NH4)2SO4溶液。
(1)儀器連接的順序(用接口序號字母表示)是:a
(2)試從電離平衡角度分析該實驗裝置A中能產(chǎn)生氨氣的原因:
。
(3)將裝置C中兩種液體分離開的操作名稱是 。
(4)(NH4)2SO4“低毒,有刺激性,有吸濕性、吸濕后固結(jié)成塊”。儲存應注意 。
Ⅱ.為提高氯化銨的經(jīng)濟價值,我國化學家設計了利用氫氧化鎂熱分解氯化銨制氨氣并得到堿式氯化鎂[Mg(OH)Cl]的工藝。某同學根據(jù)該原理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生成堿式氯化鎂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反應過程中持續(xù)通入N2的作用有兩點:一是使反應產(chǎn)生的氨氣完全導出并被稀硫酸充分吸收,
二是 。
(3)由MgCl2溶液蒸發(fā)得到MgCl2·6H2O晶體,蒸發(fā)的目的是_________。
a.得到熱飽和溶液 b.析出晶體
(4)鎂是一種用途很廣的金屬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鎂從海水中提取。
①若要驗證所得無水MgCl2中不含NaCl,最簡單的操作方法是:
。
②由MgCl2·6H2O制備無水MgCl2的操作在 氛圍中進行,若在空氣中加熱,則會生成Mg(O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探究小組用測量HNO3與大理石反應過程中因二氧化碳逸出質(zhì)量減小的方法,研究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限選試劑:(實驗過程中不考慮稀硝酸的揮發(fā))
1.0mol·L-1 HNO3、2.0mol·L-1 HNO3、細顆粒大理石、粗顆粒大理石、35 ℃水浴
(1)請根據(jù)能進行的探究內(nèi)容,填寫以下實驗設計表,完成探究實驗:
實驗編號 | T/℃ | 大理石規(guī)格 | HNO3濃度/mol·L-1 |
① | 常溫 | 粗顆粒大理石 | |
② | 常溫 | 粗顆粒大理石 | 2.0 |
③ | | 粗顆粒大理石 | 2.0 |
④ | 常溫 |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草酸氫鉀溶液呈酸性,在0.1mol·L-1KHC2O4溶液中:c(C2O)>c(H2C2O4) |
B.在小蘇打水溶液中:c(Na+)+c(H+)=c(HCO)+c(CO)+c(OH-) |
C.相同溫度下,1 mol/L氨水溶液與0.5mol/L氨水溶液中,c(OH-)之比是2:1 |
D.當氨水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c(NH)>c(Cl-)>c(H+)>c(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