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煤中的硫包括有機硫、硫化物、硫酸鹽等,艾士卡法是煤中全硫測定的仲裁法.煤與艾士卡混合試劑(輕質氧化鎂和無水碳酸鈉以質量比2:1的混合物)混勻混合,在高溫、通風條件下緩慢燃燒,使煤中各種形態(tài)的硫通過反應,轉化成可溶性硫酸鹽.相關反應有:
煤+O2→CO2↑+H2O↑+N2↑+SO2↑+SO3;   MgO+2SO2+O2=2MgSO4;     MgO+SO3=MgSO4
2Na2CO3+2SO2+O2=2Na2SO4+2CO2↑; Na2CO3+SO3=Na2SO4+CO2
沉淀反應:SO42-+Ba2+=BaSO4
測定步驟
①稱取干燥煤樣1g和2g艾士卡試劑放入30ml瓷坩堝(空坩堝質量為m1g)內(nèi),用玻璃棒仔細混勻,再加1g艾士卡試劑覆蓋在混合物上面.
②將坩堝移入高溫爐中,從室溫逐漸升溫至800~850℃,并在此溫度下保持1.5h.
③將坩堝取出放冷,然后將燒結物轉到400ml燒杯中,用熱水仔細沖洗坩堝內(nèi)壁.
④過濾,熱水沖洗燒杯3次,然后將殘渣移入濾紙中,用熱水洗滌殘渣,濾液總體積約為250~300ml.
⑤向濾液中加2滴指示劑,加入鹽酸至過量.將溶液加熱至沸,在不斷攪拌下滴加氯化鋇溶液,再用定量濾紙過濾,并用熱水將沉淀洗滌至干凈.
⑥將帶沉淀的濾紙移入已恒量的瓷坩堝中先進行灰化處理,然后在800~850℃的高溫爐中灼燒30min,取出冷卻,稱量坩堝與固體總質量為m2g.
試回答下列問題
(1)煤直接作燃料燃燒,所引發(fā)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是:
 

(2)為什么要再用此艾士卡試劑覆蓋混合物上面
 

(3)步驟⑤中如何證明濾渣已洗滌干凈
 

(4)步驟⑥中為什么可將濾紙及濾渣同時進行灰化處理:
 

(5)根據(jù)上述實驗操作,本次實驗測得煤中硫的質量分數(shù)為:
 

(6)下列過程能使實驗結果中,硫的質量分數(shù)偏低的是:
 

a.煤樣不干燥
b.步驟③中煤樣未完全燒透
c.步驟④中沒有用熱水洗滌殘渣
d.步驟⑥中高溫灼燒時間太短,只進行了5分鐘.
考點:探究物質的組成或測量物質的含量
專題:實驗探究和數(shù)據(jù)處理題
分析:(1)煤中含有硫元素的物質主要是有機硫和無機硫兩大類,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硫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會形成酸雨;
(2)加1g艾士卡試劑覆蓋在混合物上面充分吸收生成的硫的氧化物;
(3)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加入硝酸銀檢驗是否含有氯離子設計檢驗;
(4)濾紙灰化后留下的灰在高溫爐中灼燒后,最終全部轉變?yōu)闅怏w;
(5)稱取干燥煤樣1g和2g艾士卡試劑放入30ml瓷坩堝(空坩堝質量為m1g)內(nèi),得到坩堝與固體總質量為m2g為硫酸鋇沉淀和坩堝的質量,結合硫與守恒計算;
(6)a.煤樣不干燥,稱量樣品質量增大,過程中水變化為氣體,測定結果會減;
b.步驟③中煤樣未完全燒透,硫元素未全部反應,稱量得到最后沉淀質量減小;
c.步驟④中沒有用熱水洗滌殘渣,會造成最后得到固體質量減小,硫元素減小;
d.步驟⑥中高溫灼燒時間太短,只進行了5分鐘,濾紙未完全氣化,造成沉淀質量增大.
解答: 解:(1)煤中含有硫元素的物質主要是有機硫和無機硫兩大類,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硫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會形成酸雨污染環(huán)境,煤直接作燃料燃燒,所引發(fā)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是酸雨,
故答案為:酸雨;
(2)煤與艾士卡混合試劑(輕質氧化鎂和無水碳酸鈉以質量比2:1的混合物)混勻混合,在高溫、通風條件下緩慢燃燒,使煤中各種形態(tài)的硫通過反應,轉化成可溶性硫酸鹽,加1g艾士卡試劑覆蓋在混合物上面充分吸收生成的硫的氧化物,減少實驗誤差,
故答案為:保證逸出的硫的氧化物全部被艾士卡試劑吸收,減少實驗誤差;
(3)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加入硝酸銀檢驗是否含有氯離子設計檢驗,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少許,加入幾滴硝酸銀溶液,不產(chǎn)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為: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少許,加入幾滴硝酸銀溶液,不產(chǎn)生白色沉淀;
(4)濾紙灰化后留下的灰在高溫爐中灼燒后,最終全部轉變?yōu)闅怏w,對固體質量稱量無影響,不會產(chǎn)生誤差,坩堝中剩余的質量即可認為是硫酸鋇的質量,
故答案為:濾紙灰化后留下的灰在高溫爐中灼燒后,最終全部轉變?yōu)闅怏w,不影響實驗結果,坩堝中剩余的質量即可認為是硫酸鋇的質量;
(5)稱取干燥煤樣1g和2g艾士卡試劑放入30ml瓷坩堝(空坩堝質量為m1g)內(nèi),得到坩堝與固體總質量為m2g為硫酸鋇沉淀和坩堝的質量,結合硫與守恒計算,硫酸鋇質量=(m2-m1)g,則樣品煤中硫元素質量分數(shù)=
m2-m1
233
mol×32g/mol
1g
×100%=
32(m2-m1)
233
×100%;
故答案為:=
32(m2-m1)
233
×100%;
(6)a.煤樣不干燥,稱量樣品質量增大,過程中水變化為氣體,測定結果會減小,故a符合;
b.步驟③中煤樣未完全燒透,硫元素未全部反應,稱量得到最后沉淀質量減小,故b符合;
c.步驟④中沒有用熱水洗滌殘渣,會造成最后得到固體質量減小,硫元素減小,故c符合;
d.步驟⑥中高溫灼燒時間太短,只進行了5分鐘,濾紙未完全氣化,造成沉淀質量增大,故d不符合;
故答案為:abc.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質存在的分析判斷,物質除雜實驗 方法的分析判斷,本質理解應用,掌握物質性質和實驗基本操作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定溫度下,將等量的氣體分別通入起始體積相同的密閉容器Ⅰ和Ⅱ中(如圖 1),使其發(fā)生反應,t0時容器Ⅰ中達到化學平衡,X(g)、Y(g)、Z(g)的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2所示.則下列有關推斷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X+2Y?2Z
B、若兩容器中均達到平衡時,兩容器的體積V(Ⅰ)<V(Ⅱ),則容器Ⅱ達到平衡所需時間大于t0
C、兩容器中均達到平衡時,Z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相同
D、達平衡后,V(x)為1.8/t0 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下表寫化學方程式:
混合物除雜方法及試劑
Na2CO3 固體(NaHCO3加熱
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足量的CO2氣體
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適量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不久前,一則“食用撒了魚浮靈的魚蝦可能致癌”的微博在網(wǎng)上熱傳.“魚浮靈”的化學成分實為過碳酸鈉,使用不當會讓魚損傷,過碳酸鈉本身無毒無害,對人體不會有危害.過碳酸鈉,俗稱固體雙氧水,化學式為2Na2CO3?3H2O2,是一種無機鹽,是白色顆粒狀粉末,可以分解為碳酸鈉和過氧化氫.某探究小組制備過碳酸鈉并測定樣品中H2O2的含量,其制備流程和裝置示意圖如圖1:

已知:50℃時   2Na2CO3?3H2O2 (s) 開始分解
主反應 2Na2CO3 (aq)+3H2O2 (aq)?2Na2CO3?3H2O2 (s)△H<0
副反應 2H2O2=2H2O+O2
滴定反應  6KMnO4+5(2Na2CO3?3H2O2)+19H2SO4═3K2SO4+6MnSO4+10Na2SO4+10CO2↑+15O2↑+34H2O
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推測圖2中支管的作用可能是
 

(2)步驟①的關鍵是控制溫度,結合裝置圖歸納其措施有
 
、
 
 

(3)在濾液X中加入適量NaCl固體或無水乙醇均可析出過碳酸鈉,原因是
 

(4)步驟③中選用無水乙醇洗滌產(chǎn)品的目的是
 

(5)測定樣品中H2O2的質量分數(shù)的方法是:準確稱取0.2000g過碳酸鈉樣品于250mL 錐形瓶中,加50mL 蒸餾水溶解,再加50mL 2.000mol?L-1 H2SO4 (H2SO4過量),用0.002000mol?L-1 KMnO4 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時消耗30.00mL.
①滴定前,滴定管需用KMnO4標準溶液潤洗2~3次,潤洗的操作方法是:關閉酸式滴定管活塞,向滴定管中注入少量KMnO4標準
 

②上述樣品中H2O2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表達式為
 
(只列出算式,不作任何運算!H2O2的式量為3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資料顯示:鎂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產(chǎn)生大量氣體并生成白色不溶物
(1)提出假設
猜想①:白色不溶物可能為
 

猜想②:白色不溶物可能為MgCO3
猜想③:白色不溶物可能是堿式碳酸鎂[xMgCO3?yMg(OH)2]
(2)定性實驗
實驗序號實驗實驗現(xiàn)象結論
實驗Ⅰ 取一小段鎂條,用砂紙擦去表面氧化膜,將其放入含有酚酞的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中,過濾 產(chǎn)生大量氣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有淺紅色變成紅色 
 實驗Ⅱ 將實驗Ⅰ中收集到的氣體點燃 能安靜的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 ①氣體成分為
 
 實驗Ⅲ 取實驗Ⅰ中白色不溶物,洗滌,加入足量稀鹽酸 ②
 
 白色不溶物中含有
MgCO3
 實驗Ⅳ ③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存在CO32-
(3)定量實驗:
稱取實驗I中所得干燥、純凈的白色不溶物14.2g,充分加熱至不在產(chǎn)生氣體為止,并使分解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通入如圖裝置中:
①實驗測得裝置A增重1.8g,裝置B增重4.4g,則白色不溶物的化學式為
 

②裝置C的作用為
 
,若移除裝置C會導致
x
y
的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4)探究原理
①請結合化學用語和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Mg與飽和NaHC03溶液反應產(chǎn)生大量氣泡和白色不溶物的原因:
 

②25℃時,測得Mg與飽和NaHC03溶液反應所得混合體系的pH為10,則該體系中c(CO32-)為(已知25℃時Ksp(MgCO3)═6.8×10-6,Ksp[Mg(OH)2]═1.8×10-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事實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盛有NO2和N2O4 混合氣體的燒瓶置于熱水中,氣體顏色變深
B、工業(yè)合成氨選擇500℃左右的溫度比室溫有利
C、實驗室中常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Cl2
D、合成氨時采用循環(huán)操作及將氨液化分離,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胡椒酚是植物揮發(fā)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結構簡式為,下列敘述中不 正確的是( 。
A、胡椒酚在核磁共振中氫光譜有6個波峰
B、胡椒酚與溴水中Br2按1:2反應,可以生成3種有機物
C、胡椒酚可與甲醛發(fā)生反應,生成聚合物
D、胡椒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一定量的氧化鋁和氧化鐵的混合物完全溶解100mL某濃度的硫酸中,而后向其中逐滴加入1mol/L的NaOH溶液,產(chǎn)生沉淀的量與加入NaOH的體積關系如圖(圖中橫坐標每個格子表示50mL)則:
(1)最初加入的50mL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2)計算所用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
(3)求這兩種氧化物的物質的量.
(4)求圖中最高點對應的沉淀物的物質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處于相鄰三個周期的元素A、B、C,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三者原子序數(shù)之和為25,且知B、C處于同一主族,1.8gD與足量鹽酸反應生成DCl3和2.24L氫氣(標況),E和D處于同周期,且E+離子和D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結構,元素F和C能形成FC型離子化合物,又知C離子比F離子多一個電子層,試判斷:
(1)六種元素的符號分別為A
 
,B
 
,C
 
,D
 
,E
 
,F(xiàn)
 

(2)寫出A、B、C三種元素形成的常見化合物的化學式
 
,其分子是原子之間含
 
鍵的
 
化合物.
(3)用電子式表示:
①A與C形成化合物的過程
 

②C與E形成化合物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