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在探究生物的遺傳物質的相關實驗研究中,有如下的實驗過程或理論解釋.
Ⅰ.圖一是關于肺炎雙球菌R型菌的轉化過程圖:據(jù)研究,并非任意兩株R型菌與S型菌之間的接觸都可發(fā)生轉化,凡能發(fā)生轉化的,其R型菌必須處于感受態(tài),產(chǎn)生一些感受態(tài)特異蛋白,包括膜相關DNA結合蛋白、細胞壁自溶素和幾種核酸酶.
Ⅱ.圖二是關于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試驗過程圖
Ⅲ.圖三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在侵染過程中的檢測數(shù)據(jù)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中,步驟①是將S型菌加熱殺死的過程,S型菌的DNA雙鏈片段與A細胞膜表面的膜相關DNA結合蛋白結合,致使其中一條鏈(a)水解,另一條鏈(b)進入感受態(tài)R型菌細胞內(nèi).完成步驟④后,這條鏈(b)形成雙(填“單”或“雙”)鏈整合進R型菌的DNA中,使之發(fā)生轉化.
(2)圖二中,實驗最關鍵的設計思路是把S細菌的DNA和蛋白質等分開,單獨觀察它們在細菌轉化中的作用.
(3)圖三中所示實驗中,以噬菌體為研究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技術,分別用32P和35S標記噬菌體,用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從而追蹤在侵染過程中DNA和蛋白質的位置變化.
實驗結果表明:2(填整數(shù))分鐘后的曲線變化基本上可說明 DNA與蛋白質實現(xiàn)分離.圖中“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這組數(shù)據(jù)的意義是作為對照組,以證明細菌沒有裂解,無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

分析 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nèi)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nèi)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解答 解:(1)圖一中,步驟①是將S型菌加熱殺死的過程,S型菌的DNA雙鏈片段與A細胞膜表面的相關DNA結合蛋白結合,其中一條鏈(a)在核酸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條鏈(b)與感受態(tài)特異蛋白結合進入R型菌細胞內(nèi).完成步驟④后,這條鏈(b)在相關酶的作用下,形成雙鏈整合進R型菌的DNA中,這種變異屬于基因重組.
(2)圖二中,實驗最關鍵的設計思路是把S細菌的DNA和蛋白質等分開,單獨觀察它們在細菌轉化中的作用.
(3)圖三中所示實驗中,以噬菌體為研究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技術,分別用32P和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用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從而追蹤在侵染過程中DNA和蛋白質的位置變化.
實驗結果表明:2分鐘后,細胞外的蛋白質約占80%,細胞內(nèi)的DNA越占30%,這基本上可說明DNA與蛋白質實現(xiàn)分離.圖中“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這組數(shù)據(jù)的意義是作為對照組,以證明細菌沒有裂解,無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
故答案為:
(1)①雙
(2)把S細菌的DNA和蛋白質等分開,單獨觀察它們在細菌轉化中的作用
(3)放射性同位素標記        2        細菌沒有裂解,無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過程、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現(xiàn)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同時還要考生學會根據(jù)圖中信息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植物種群(親代),AA基因型個體占30%,aa個體基因型占20%,則:
(1)該植物的A、a基因頻率分別是55%、45%.
(2)若該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個體分別占42.5%、32.5%.這時,A的基因頻率是55%.
(3)依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這種生物在兩年中是否發(fā)生進化?沒有發(fā)生進化,原因是A、a基因頻率都沒有發(fā)生變化.
(4)若該親代植物aa基因型個體被淘汰(沒有繁殖能力),讓該植物自交一次,其后代中A、a的基因頻率分別是68.75%、31.25%.這時生物是否進化了?發(fā)生了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被稱為“遺傳學之父”的科學家是(  )
A.摩爾根B.沃茲基梭德C.孟德爾D.薩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是關于生物科學史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
A.英國科學家摩爾根利用果蠅為實驗材料,證實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為現(xiàn)代遺傳學奠定了細胞學基礎
B.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以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利用同位素標記法,通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C.1953年,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模型構建法),之后不久,又發(fā)表了另一篇論文,提出了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假說
D.1957年克里克預見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guī)律,提出中心法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某種甲蟲以土壤中的落葉為主要食物,假如沒有這些甲蟲,落葉層將嚴重堆積,最終導致落葉林生長不良.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甲蟲與落葉樹之間為捕食關系
B.該甲蟲能促進落葉林的物質循環(huán)
C.該甲蟲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次級消費者
D.落葉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甲蟲體內(nè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圖A、B為某動物細胞分裂的細胞周期及其分裂期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A可以表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的是e~j(o~e).
(2)圖B中的時期相當于圖A中的b~c或g~h段,圖B細胞中有染色體4個、染色單體8個和DNA分子8個.
(3)圖A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請繪制cd段細胞所處的分裂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放射性物質之所以致癌,其根本原因是它們能夠導致( 。
A.DNA中堿基對的改變B.染色體數(shù)目的改變
C.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改變D.染色體結構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高二上開學考查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變異中,屬于基因重組的有

A.人類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片段缺失

B.染色體中DNA的一個堿基對的增添或缺失

C.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

D.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間自由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年山東實驗中學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A-T-G-G)是一種單鏈DNA片段,乙是該片段的轉錄產(chǎn)物,丙(A-P~P~P)是轉錄過程中參與反應的一種物質。下列有關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丙的組成成分中均有糖

B.乙的水解產(chǎn)物中含有丙

C.丙只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

D.甲和乙共由5種核苷酸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