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nèi)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nèi)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解答 解:(1)圖一中,步驟①是將S型菌加熱殺死的過程,S型菌的DNA雙鏈片段與A細胞膜表面的相關DNA結合蛋白結合,其中一條鏈(a)在核酸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條鏈(b)與感受態(tài)特異蛋白結合進入R型菌細胞內(nèi).完成步驟④后,這條鏈(b)在相關酶的作用下,形成雙鏈整合進R型菌的DNA中,這種變異屬于基因重組.
(2)圖二中,實驗最關鍵的設計思路是把S細菌的DNA和蛋白質等分開,單獨觀察它們在細菌轉化中的作用.
(3)圖三中所示實驗中,以噬菌體為研究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技術,分別用32P和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用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從而追蹤在侵染過程中DNA和蛋白質的位置變化.
實驗結果表明:2分鐘后,細胞外的蛋白質約占80%,細胞內(nèi)的DNA越占30%,這基本上可說明DNA與蛋白質實現(xiàn)分離.圖中“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這組數(shù)據(jù)的意義是作為對照組,以證明細菌沒有裂解,無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
故答案為:
(1)①雙
(2)把S細菌的DNA和蛋白質等分開,單獨觀察它們在細菌轉化中的作用
(3)放射性同位素標記 2 細菌沒有裂解,無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過程、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現(xiàn)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同時還要考生學會根據(jù)圖中信息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英國科學家摩爾根利用果蠅為實驗材料,證實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為現(xiàn)代遺傳學奠定了細胞學基礎 | |
B. | 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以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利用同位素標記法,通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
C. | 1953年,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模型構建法),之后不久,又發(fā)表了另一篇論文,提出了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假說 | |
D. | 1957年克里克預見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guī)律,提出中心法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甲蟲與落葉樹之間為捕食關系 | |
B. | 該甲蟲能促進落葉林的物質循環(huán) | |
C. | 該甲蟲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次級消費者 | |
D. | 落葉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甲蟲體內(nè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NA中堿基對的改變 | B. | 染色體數(shù)目的改變 | ||
C. | 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改變 | D. | 染色體結構的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高二上開學考查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變異中,屬于基因重組的有
A.人類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片段缺失
B.染色體中DNA的一個堿基對的增添或缺失
C.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
D.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間自由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年山東實驗中學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A-T-G-G)是一種單鏈DNA片段,乙是該片段的轉錄產(chǎn)物,丙(A-P~P~P)是轉錄過程中參與反應的一種物質。下列有關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丙的組成成分中均有糖
B.乙的水解產(chǎn)物中含有丙
C.丙只存在于細胞質基質中
D.甲和乙共由5種核苷酸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