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如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物鏡,③④表示目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象.下面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觀察物鏡丙時應選用甲中①④⑤組合
B.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正確調節(jié)順序: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則細胞的面積增大為原來的10倍
D.若丙圖觀察到的細胞是位于乙圖右上方的細胞,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向右上方移動裝片

分析 形成清晰物像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與物鏡和玻片的距離越小,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小與物鏡和玻片的距離越大,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多.甲圖物鏡中①是高倍鏡,②是低倍鏡;目鏡中④是高倍鏡,③低倍鏡.

解答 解:A、物鏡鏡筒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目鏡相反,觀察物鏡丙時應選用甲中①④⑤組合,A正確;
B、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故要先把觀察對象移到視野中央,改用高倍鏡,用細準焦螺旋調焦,還要調整視野亮度,故正確調節(jié)順序: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亮度(調節(jié)光圈或反光鏡)→轉動細準焦螺旋,B正確;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則細胞的長和寬增大為原來的10倍,C錯誤;
D、物象死相反和倒立的虛像,若丙圖觀察到的細胞是位于乙圖右上方的細胞,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向右上方移動裝   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是一道實驗操作題,具體考查的是顯微鏡的使用,形成清晰物像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物鏡和玻片的距離之間的關系.只有記清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物鏡和玻片的距離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用顯微鏡進行觀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某植物種群中,AA基因型個體占30%,aa基因型個體占20%,若該種群植物自交,則自交前A的基因頻率、自交后A的基因頻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是( �。�
A.30%、20%、30%B.55%、55%、42.5%
C.55%、30.25%、42.5%D.45%、55%、3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是神經-肌肉接頭,其結構和功能與突觸類似.當興奮傳導至突觸小體時,突觸間隙中的Ca2+通過突觸前膜上的Ca2+通道內流,導致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釋放神經遞質.血鈣正常值約為9-11mg/100mL血漿.低于7mg/100mL血漿時屬低血鈣,低血鈣即細胞外鈣濃度降低,對鈉內流的抑制屏障作用減弱,使神經細胞興奮性增高.請回答下列問題:

(1)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稱為效應器.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刺激大腦皮層的中央前回,也會引起肌肉的收縮,此時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神經中樞.
(2)乙酰膽堿屬于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當乙酰膽堿與肌細胞膜上相應受體結合后,引起肌肉收縮.α-銀環(huán)蛇毒能與乙酰膽堿受體結合,α-銀環(huán)蛇毒中毒時,肌肉表現(xiàn)是松弛(或不能收縮、或舒張).
(3)由題中信息可知,肌肉收縮需要鈣離子,但是血鈣過高卻會引起肌無力,原因是血鈣過高降低了神經細胞興奮性.
(4)動態(tài)皺紋又稱動力性皺紋,它是由于面部表情肌長期收縮牽拉皮膚而形成的.“肉毒毒素美容”已經成為時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皺方式.肉毒毒素是肉毒桿菌分泌的一種神經毒素,能特異地與突觸前膜上Ca2+通道結合.結合圖解分析“肉毒毒素美容”的原理:肉毒毒素阻止Ca2+內流,影響突觸前膜釋放乙酰膽堿,導致面部表情肌松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以下關于免疫系統(tǒng)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各種免疫器官都能產生免疫細胞
B.T細胞和B細胞都來自骨髓造血干細胞
C.免疫活性物質都是由T細胞或B細胞產生的
D.免疫活性物質主要包括抗體、淋巴細胞、溶酶體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利用性引誘劑,誘殺某種昆蟲的雄性個體,該昆蟲的種群在短時間內( �。�
A.數(shù)量先減少后增多B.密度減少
C.環(huán)境阻力增大D.無顯著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甲圖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區(qū)域內野兔種群數(shù)量變化圖,其中K0表示野兔種群在理想狀況下的環(huán)境容納量;乙圖為甲圖中野兔所攝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應能量.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jù)甲圖分析,野兔的種群數(shù)量呈S型增長.野兔種群數(shù)量沒有達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捕食、競爭、寄生等種間關系所導致的.
(2)乙圖中所缺少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包括生產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如果由于人為因素發(fā)生火災導致整個草原化為一片灰燼,火災前后草原的變化是(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較長一段時間后,在廢墟上又會出現(xiàn)一些生物,這種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3)乙圖中C屬于第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儲存在野兔體內的能量).
(4)若A中能量為1.5×109 kJ,B中能量為1.4×109kJ,某種天敵同化的能量為2.4×108kJ,則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從野兔到其天敵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是反射弧局部結構示意圖,刺激c點,檢測各位點電位變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若檢測到b、d點有電位變化,說明興奮在同一神經元上是雙向傳導的
B.興奮由c傳導到e時,發(fā)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
C.a處檢測不到電位變化,是由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是單向傳遞的
D.電表①偏轉一次,電表②偏轉兩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有關實驗及顯色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水浴加熱條件下,糖原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
B.常溫條件下,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呈現(xiàn)紫色
C.常溫條件下,RNA與甲基綠作用呈現(xiàn)綠色
D.花生子葉經蘇丹Ⅳ染色、酒精洗浮色后可觀察到呈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有關生物的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狼和鹿通過捕食和被捕食進行著相互選擇,實現(xiàn)共同進化
B.自然界中種群的基因頻率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基因頻率的變化是導致基因庫變化的原因
C.從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狀具有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的多樣性
D..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