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9.受損傷的馬鈴薯細胞內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類物質)直接接觸,引起馬鈴薯的褐變,為探究溫度對PPO活性的影響,實驗小組進行如下實驗:
(1)PPO粗提液的提取
低溫下將新鮮馬鈴薯用蒸餾水洗凈、去皮,取20g樣品放入含50mL磷酸緩沖液(PH值為5.5)的研缽中,同時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離心、上清液即為PPO的粗提液,加緩沖液研磨的目的是保持PPO的活性(防止PPO失活)
(2)不同溫度下PPO活性的測定
步驟順序試管1試管2試管3試管4試管5試管6試管7試管8
PPO粗提液2mL2mL2mL2mL
酚類底物2mL2mL2mL2mL
反應混合振蕩混合振蕩混合振蕩混合振蕩
溫度預處理(5min)0℃15℃30℃45℃
保溫時間5min5min5min5min
記錄結果+++++++++++
(注:反應底物充足;實驗結果中“+”越多褐色越深)
①實驗步驟順序有不妥之處,請改正“反應”步驟改在“溫度預處理”之后.
②實驗結果表明:15℃和30℃溫度條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從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在酶的最適溫度前后,可以有相同的催化效率.
③為進一步探究PPO最適溫度,應在15℃?30℃范圍內設置溫度梯度.
(3)I.在溫度30℃的條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別加到四支盛有等量過氧化氫溶液、pH分別為3、5、7、9的試管中,結果發(fā)現每一支試管都產生氣體.請回答:
①該實驗的課題是:探究不同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②各實驗組均在30℃下進行的原因是:a30℃是過氧化氫酶作用的適宜溫度;b排除溫度變化(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Ⅱ.將加入4支試管中的馬鈴薯提取液的量減半,重復實驗I.分別測定實驗I、Ⅱ中過氧化氫在相同時間內的含量變化,繪制成如圖所示曲線,請回答:曲線A是實驗Ⅱ(選填I或Ⅱ)的結果.

分析 分析表格:本實驗目的是探究溫度對PPO活性的影響,故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因變量是酶活性,觀測指標為褐色深淺;該實驗應該將酶和底物先放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一段時間,再將相同溫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不然,因為酶具有高效性,若先將酶和底物混合,再放于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會得不到實驗效果.
分析曲線圖:該曲線橫坐標是不同pH值,縱坐標為過氧化氫的含量(可以表示酶活性),所以實驗目的是探究不同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解答 解:(1)過酸、過堿都會使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使酶失活,研磨時加緩沖液研磨的目的是防止酚氧化酶(PPO)失活.
(2)①本實驗應該將酶和底物先放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一段時間,再將相同溫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故“反應”步驟改在“溫度預處理”之后.
②15℃和30℃溫度條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是因為在酶的最適溫度前后,可以有不同的溫度條件相同的催化效率.
③15℃和30℃溫度條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故該酶的最適溫度位于15℃-30℃之間,故在15℃-30℃范圍內設置溫度梯度,可以進一步探究酶的最適溫度.
(3)Ⅰ、①該題自變量是不同pH值,因變量為酶活性,所以實驗目的是探究不同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②30℃是過氧化氫酶的適宜溫度,恒溫是排除溫度變化(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Ⅱ、圖中的A曲線和B曲線相比,A曲線在相同時間情況下,底物剩余量較B多,說明酶量更少,是實驗Ⅱ結果的曲線.
故答案為:
(1)保持PPO的活性(防止PPO失活)
(2)①“反應”步驟改在“溫度預處理”之后
②在酶的最適溫度前后,可以有相同的催化效率
③15℃?30℃
(3)Ⅰ.①探究不同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②30℃是過氧化氫酶作用的適宜溫度   排除溫度變化(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Ⅱ.Ⅱ

點評 本題以表格、曲線圖為載體,考查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并結合實驗考查考生分析表格、曲線圖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生識記酶的特性,明確外界條件對酶活性的影響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為動物細胞分裂中某時期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細胞兩極
B.該細胞進入下一個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DNA 含量之比為 1:1:1
C.乙和丙在組成成分上有一定差異
D.該時期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的物質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如圖的染色體描述正確的是( )

A.該染色體可出現在有絲分裂后期

B.該染色體包含兩條染色單體

C.該染色體表示共用一個著絲粒的同源染色體

D.該染色體含4個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科學家研究不同種類動物的能量變化情況,部分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動物種類
能量數值(大卡/米2•年)
攝入量(I)同化量(A)呼吸量(R)生產量(P)
收割蟻(植食) 34.5031.0030.9 0.10
小蜘蛛(肉食)12.60 11.9010.001.90
 鹽沼蝗(植食)3.711.370.860.51
 黃鼠(植食)5.603.803.690.11
A.收割蟻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等生命活動
B.占鹽沼蝗攝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黃鼠生長效率高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多
D.表中幾種動物同化效率最高的為初級消費者小蜘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①細菌在接觸青霉素后會產生抗藥性的突變個體,青霉素的選擇作用使其生存.
②父親色覺正常,母親患紅綠色盲,生了一個色覺正常的克萊費爾特癥(XXY)患者,這是由于父方減數第一次分裂異常所致
③若卵原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則初級卵母細胞的基因組成為AAaaBBbb,為四倍體細胞
④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用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則甲、乙兩桶的彩球數一定要相等
⑤囊性纖維病、苯丙酮尿癥、豌豆的圓粒與皺粒均為單基因控制的性狀,其中只有囊性纖維病是基因通過直接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的性狀的
⑥沒有突變,進化就不能發(fā)生.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⑤⑥D.A、B、C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在下列物質或過程中,不會在人體內環(huán)境中出現的是( 。
①血紅蛋白 ②酪氨酸酶 ③葡萄糖脫氫分解產生丙酮酸 ④二氧化碳 ⑤食物中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狀腺激素的運輸 ⑦乙酰膽堿 ⑧尿素 ⑨維生素 ⑩解旋酶⑪乳酸鈉⑫葡萄糖⑬血漿蛋白.
A.①⑤⑥⑧⑩B.②③⑤⑩⑫C.①②③⑤⑩D.②⑤⑨⑩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人的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tǒng)是腦的“獎賞通路”,通過多巴胺興奮此處的神經元,傳遞到腦的“獎賞中樞”,可使人體驗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認為是引發(fā)“獎賞”的神經遞質,如圖是神經系統(tǒng)調控多巴胺釋放的機制,毒品和某些藥物能干擾這種調控機制,使人產生對毒品或藥物的依賴.
(1)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中,多巴胺儲存在突觸小泡內,釋放過程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當多巴胺釋放后,可與神經元A上的受體結合,引發(fā)“獎賞中樞”產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釋放后,在其釋放的突觸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轉運蛋白,該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結合,阻礙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觸間隙中的多巴胺作用時間延長;長期使用冰毒,會使神經元A上的多巴胺受體減少,當停止使用冰毒時,生理狀態(tài)下的多巴胺“獎賞”效應減弱,造成毒品依賴.
(3)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還受到抑制性神經元的調控,當抑制性神經元興奮時,其突觸前膜可以釋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使Cl-內流,從而使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受到抑制,多巴胺的釋放量減少.抑制性神經元細胞膜上有嗎啡的受體,當人長時間過量使用嗎啡時,抑制性神經元的興奮性減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終使得多巴胺釋放增加,“獎賞”效應增強.停用時,造成藥物依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有關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中,水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存在形式
B.纖維素、淀粉和麥芽糖存在于植物細胞中,其水解產物完全相同
C.DNA分子中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之間的堿基一定是通過氫鍵連接的
D.胰島素的功能取決于氨基酸種類、數目和序列,與空間結構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遼寧西部某地區(qū)的“三北防護林”單一種植了樟子松,一段時間松毛蟲肆虐,使該地區(qū)的防護林幾乎成了不毛之地.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樟子松與松毛蟲之間存在捕食關系
B.物種單一不利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的維持
C.松毛蟲因為食物充足又缺乏天敵而大量繁殖
D.松毛蟲數量達到環(huán)境最大容納量時,增長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