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甲表示病原體侵入人體后機體發(fā)生的特異性免疫過程,圖乙為細胞e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圖甲中所示的是 免疫過程,圖甲中c是 細胞.
(2)在圖甲所示的免疫過程中,細胞b除了具有 的功能外,還可分泌 促進c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3)預防接種后,當相同病原體再次侵入時,機體產生抗體的速度更快、抗體濃度更高,此免疫過程的主要途徑是 (用圖甲中數字表示).
(4)圖乙中與物質X合成、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有 (用圖乙中數字表示).
(5)若該抗原為HIV,侵入人體后,攻擊的主要對象是 細胞,該細胞在 內分化成熟.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福建省廈門市高一(下)第一次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三個實驗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檢測一定要使用酒精溶液
B.只有還原糖的檢測需要水浴加熱到50℃~65℃
C.檢測還原糖、蛋白質所用試劑的使用方法相同
D.三個實驗的顯色結果均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六安市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麗景色,是由于成片的黃櫨或楓樹葉片逐漸變紅形成的.假若你是研究性學習小組的成員,請你利用暑假對這一自然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假設:葉片變紅現象受溫度影響.
圍繞該實驗假設,有的同學主張在進行實驗前,需要搜集有關資料,才能對實驗組的溫度進行設置,該“有關資料”應為 .
實驗材料:盆栽的黃櫨或楓樹、透明的恒溫箱等實驗用具.
實驗步驟:
(1) ;
(2) ;
(3) .
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①如果實驗組和對照組中的葉片都變紅(或都不變紅),那么假設不成立;
②如果實驗組葉片變紅,對照組葉片不變紅,那么假設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六安市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使用取樣調查法可獲知種群密度和物種豐富度
B.調查研究同一地點各種群數量變化規(guī)律可揭示群落的種間關系
C.種群中的個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
D.群落中的各種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六安市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科技小組在調查一塊方圓為2hm2的草場中灰蒼鼠的數量時,放置了100個捕鼠籠,一夜間捕獲了50只,將捕獲的灰蒼鼠做好標記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點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捕獲了39只,其中有上次標記的個體13只.則該草場中灰蒼鼠的種群數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省阜陽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豚草是原產北美的植物,據調查在江蘇.浙江.北京.上海等19個省市頻頻發(fā)現.課外小組的同學對某地區(qū)路旁的一片閑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種群密度連續(xù)進行了五年的凋查,部分結果如下表所示(單位:株/m2).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龍葵 | 3.0 | 2.0 | 0.4 | 0 | 0 |
A.在豚草等植物的調查中應該采取樣方法
B.在進行種群密度調查時應特別注意隨機取樣
C.調查結果表明該地區(qū)的植物群落的豐富度在減少
D.可以推測該地區(qū)動物的豐富度將會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省阜陽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與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關系最密切的兩種細胞器是( )
A.線粒體與染色體 B.葉綠體與線粒體
C.葉綠體與核糖體 D.線粒體與內質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省阜陽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下列物質中,屬于人體內環(huán)境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紅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鈉離子 ⑤血漿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