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階段 | 生長素 | 赤霉素 | 細胞分裂素 | 脫落酸 | 乙烯 |
種子發(fā)芽 | + | + | - | + | |
花芽形成 | + | + | + | + | + |
果實生長 | + | + | + | + | + |
器官脫落 | - | - | - | + | + |
衰老 | - | - | - | + | + |
分析 據圖甲分析:雙子葉植物比單子葉植物對生長素更敏感,所以甲圖中Ⅰ代表雙子葉植物、Ⅱ代表單子葉植物,圖中d點所對應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既可以抑制雙子葉雜草的生長,又可以促進單子葉植物的生長,所以該點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可作為除草劑.
據圖乙分析:使用CaCl2溶液后,植物的生長速率明顯減慢.
據圖丙分析:①③組的單一變量是有無頂芽,有頂芽時,側芽不生長,沒有頂芽時側芽生長,說明頂芽的存在會抑制側芽的生長.②組結果與①③進行比較,具有細胞分裂素,可見,細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頂芽對側芽的抑制.
解答 解:(1)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可以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間的雙子葉雜草,說明雙子葉雜草比單子葉農作物對生長素敏感,即單子葉植物受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影響的是曲線Ⅱ,選擇d點所對應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抑制雙子葉雜草的生長,同時又促進單子葉農作物的生長,該現象說明了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
(2)加入CaCl2后,乙圖曲線下降,說明一定濃度的CaCl2對胚軸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赤霉素能促進植物的生長,結合曲線圖可知實驗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時間在圖中的B點.
(3)①③組的單一變量是有無頂芽,有頂芽時,側芽不生長,沒有頂芽時側芽生長,說明頂芽的存在會抑制側芽的生長.②組結果與①③進行比較,具有細胞分裂素,可見,細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頂芽對側芽的抑制.
(3)由表可以看出,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都是受多種激素共同調節(jié),這種調節(jié)受基因組程序性表達的調控.
故答案為:
(1)Ⅱd
(2)抑制 B 點
(3)頂芽的存在會抑制側芽的生長 細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頂芽對側芽的抑制(或“細胞分裂素可緩解頂端優(yōu)勢”)
(4)多種激素共同調節(jié) 基因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有關植物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相關的實驗分析能力.通過多種植物激素對豌豆植株側芽生長影響的實驗結果曲線的對比分析,找出實驗的自變量,明確實驗變量與因變量的因果關系,便可得出相關的結論.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等三校高一上第一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長葛市校級月考)下列選項中,含有相同元素組成的一組化合物是( )
A.纖維素和磷脂 B.氨基酸和脂肪
C.磷脂和核糖核酸 D.膽固醇和血紅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株洲校級月考)在細胞分裂中,既有同源染色體,又有姐妹染色單體的時期是( )
A.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
B.有絲分裂的前期
C.有絲分裂的后期
D.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嵩縣月考)下列有關生物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霉菌、酵母菌都是真菌,都能進行有絲分裂,藍球藻、黑藻都是原核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B.酵母菌、硝化細菌都不含葉綠素,都是分解者,都能進行有氧呼吸
C.蘑菇、大腸桿菌都是異養(yǎng)生物,都有附著于內質網上的核糖體
D.黑藻、小球藻、發(fā)菜都有細胞壁,都含有DNA和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②④ | B. | ①②③④ | C. | ①④ | D. |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除草劑除草的原理是生長素濃度大于g時抑制生長 | |
B. | 若某植物幼苗表現出向光性,且測得向光面的生長素濃度為f,則背光面的生長素濃度范圍為大于f小于g | |
C. | 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時間后表現出根向地性,測得根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f,則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應小于f | |
D. | 若某植物頂芽的生長素濃度為g,產生頂端優(yōu)勢現象的側芽生長素濃度可能大于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